《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上节课学生学习比例尺意义的基础上,本节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运用教具(中国地图)多媒体展示,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同时,培养学生应用估算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测量、计算、绘图的能力,进一步使学生明确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三单元课本第50—51页《比例尺的应用》例2和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应用比例尺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数据,准确绘制方位制图的方法。
教学方法:悟学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尺子,三角板、多媒体课件、一幅中国地图等。
学具准备:尺子,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观看图象,引出课题。
生: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呢?
生: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名称要相同。
师:说一说下面这些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多媒体展示)1:1500 1/8000
师:平时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到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呢?
生:建房子、修公路搭铁路等等都用到比例尺的有关知识。
师:那比例尺的作用大不大?
师:我们不管是看地图,还是画平面图,都要用到比例尺,这说明比例尺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不但要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还要会用比例尺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板书:比例尺的实际应用
二、探讨课题,学习新知(感觉感知)
(一)以旧引新,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要求比例尺要知道什么?
生:必须要量出图上距离和知道实际距离。
师:如果知道比例尺和其中一个距离,那怎样求另一个距离呢?大家小组讨论。
生: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你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根据比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图上距离相当于被除数,实际距离相当于除数,比例尺相当于商,因为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所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让学生集体读以上式子。
(二)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教学1:南宁到贵港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画在比例尺为1:1000000的图纸上,应画多少厘米?
师:这道题求“应画多少厘米?”实际是求什么距离?同桌讨论。
生:求图上距离(让学生集体完成,指名板演)
180 千米=18000000厘米 18000000×(1:1000000)=18厘米
答: 应画18厘米.
(三) 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练一练)
教学2:在北京地铁规划图地铁1号线上量得苹果园到通州的长度大约是10cm,比例尺是1:500000,苹果园到通州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
师:求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怎
么求呢?大家小组讨论
生:要求实际长度是多少,先利用"图
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出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再化成以千米(四)应用比例尺画图(画一画)
教学3.我们的学校要建一个长80m ,宽60m 的长方形操场,你能画出操场的平面图吗?
师:怎么画出操场的平面图呢?
生:先确定比例尺.
师:怎样确定比例尺呢?
生:根据实际距离与纸张的大小,确定合适的比例尺.比例尺既可以选用数值比例尺,也可以选用线段比例尺.
师:这里可以确定比例尺为1:1000
师:比例尺确定了就可以画出操场的平面图吗?
生:再根据选择的比例尺计算出平面图上操场的长和宽.
让学生集体算出平面图上操场的长和宽,最后动手画出操场的平面图.教师边与学生交流边绘图,帮助困难学生理解和掌握绘制方法。
②全班交流(先根据比例尺和实际的长和宽,求出图上的长和宽,再根据图上的数据画图)
③动手解决,展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生评价)
图上的长:80×(1:1000)=0.08m =8cm
图上的宽:60×(1:1000)=0.06m =6cm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什么?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