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内涵,彰显特色,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蓝田县焦岱中学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汇报材焦岱中学创办于1956年9月,2006年11月通过西安市标准高中验收。
现在正为积极创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而奋斗。
学校坐落在焦岱中心街,占地50亩,投资总额5407万元,建筑面积27112.4平方米,绿化面积25221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郁。
现有教学班26个,在籍学生1300名,在编教职工186名,其中专任教师164名。
办学近六十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最高宗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育创新,科研强师,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彰显“科研促教,强师兴校”特色,以“培养健全、高雅、能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为目标,全面推进课程结构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评价体系改革,努力办成具有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和一流教育质量的现代化学校,扎实推进“三风”建设,形成了“文明、勤奋、求实、开拓”的校风,“爱生、勤教、严谨、创新”的教风和“礼貌、勤学、诚实、善思”的学风。
2005年晋升市级标准化高中以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立足校情,紧抓机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围绕着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办学之路、振兴之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社会影响力和舆论美誉度与日俱增。
一、立足学生发展,提升综合素养发展需要创新。
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高层次的育人目标,就必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实现高效率、高标准育人。
因此,我校始终坚持“既重教,又重学;既重知识,又重技能;既重教书,又重育人;既重共性,又重个性”的教育理念,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自然成长,健全发展。
1.分层次落实德育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校通过科学的、阶梯式的德育系列活动,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责任意识、规范意识。
高一年级侧重开展常规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要求,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对父母、老师、同学的感恩之情转化为报恩之行,把学习当做自己的生命要素和人生享受。
高二年级侧重开展责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知自己的成长,感知自己对父母、学校、他人、社会、民族、国家应当承担的责任。
高三年级侧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调整心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备战高考,为将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占据高起点、高平台。
2.顺应学生身心成长我们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落实“德育导师制”,让优秀教师与特殊学生结对,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建立心理辅导团队,建设合格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健康档案,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开发心理疏导校本课程,提高心理课程教学水平,强化德育导师在心理教育中的疏导作用;利用校园宣传橱窗、校园电视台、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各类讲座、紧急疏散演练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集体观念、纪律观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班、团、学校、社区的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成员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3.活化学生课余生活我们通过举办各学科能力竞赛以及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快乐成长节等活动,让每个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发展自身才艺,激发和增强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审美意识。
我们每年举办体育艺术节,举行田径运动会,开展篮球联赛、拔河比赛、跳大绳比赛等体育活动;组织班级合唱比赛、课本剧展演、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文艺活动;举办“焦中情韵”“传承文化”“放飞我的中国梦”等学生主题书画展。
班级文化墙报丰富多彩,学习园地各具特色,黑板报百花齐放。
我们还积极发展和扶助学生社团活动,个学生社团如火如荼,茁壮成长。
所有这些,都大大丰富、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健全发展。
4.培育艺术教育特色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全、高雅、创造性地发展,我们充分发挥美术、音乐学科名师的业务才干和引领作用,凸显艺术特色学科的独特功能,利用有限的办学条件,因陋就简开辟美术室、音乐室、舞蹈房、艺术体操房、多功能厅、歌舞排练厅、美术作品展览厅等专用场所,确立了艺术教育的普遍开展和优先发展地位,使之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
学校艺术的天空群星璀璨,光彩夺目。
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装点了一座座教学楼,一道道走廊,令人美不胜收,叹为观止。
我们还每年举办学生书画作品展览、摄影作品展览、金秋歌会、校园歌手大奖赛等大型艺术活动,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了艺术的魅力,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得到了艺术的滋养、情操的陶冶。
5.持续推进研究性学习我们成立了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十年如一日,精心组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和管理。
我们从苏州特定的地域性政治、经济、人文环境出发,挖掘、利用乡土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们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在学生课题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高一、高二年级每个学生、每位老师都有课题,每个班级都有1~2个重点课题,研究和指导工作层层把关,步步落实。
我们经常请本校老师和校外专家开设讲座,加强研究性课程实施和课题研究的指导。
我们还采取集体结题和分散结题等不同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考核,按年度加以汇编,出版《研究性学习优秀论文集》。
6.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我们积极实施校本课程计划,开设门类众多的校本选修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创新精神。
经过多年的开发与整合,我校已经有五大类、近六十门校本选修课程可供学生选择。
其中有中外名著赏析、生活与数学、身边的物理、趣味化学、生命之源、探索历史的奥秘、生活中的地理、音画、心理画外音、食品营养与健康、奥赛辅导等学科素养类选修课,西洋画、声乐与表演、围棋、篮球、排球、健美操等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电子制作、机械CAD、多媒体信息加工、实用软件选介、陶艺、插花等综合实践类选修课,时事追踪、经济时事与经济人物点评、大国崛起、复兴之路、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时事政治类选修课,空中英语、大家说英语、英美文化欣赏、美文吟诵等语言学习类选修课。
7.探索“三自发展”战略近年来,我们着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诊断、自我完善,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让学生终身受益。
学生会干部由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班团干部实行轮值制;常规管理检查、评分、统计、公布都由学生干部完成;学生社团由学生自主建立、自主管理、自主活动。
我们还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网络和评价制度,通过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双管齐下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定期评选自主学习标兵。
8.实施学生综合评价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认同学生才能的多样性和发展的多元性,不以分数高低论优劣,建立包含思想品德、日常行为、文明素养、学业水平、心理品质、社区服务、文体成绩、实践能力在内的全方位、多层面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学生操行等第的评定,采用自评、组评和班主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操行评语突出学生的闪光点,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写出学生的个性和成绩,指点学生的成长空间。
在先进学生的嘉奖方面,除了继续评选三好学生之外,我们增设了四个单项奖,包括表彰学生优秀文明素质的“文明奖”,鼓励学生进步的“进步奖”,提倡学生探索、发现的“创新奖”,显示学生体艺才能的“百花奖”。
学校团委每年举行“十佳团员”评选,学生会每年评选“优秀学生干部”。
二、立足教师发展,提升教育智慧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习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
教师的师德师能、教育智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为此,我们积极改革教师培养机制,努力锻造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教育智慧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1.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我们积极开展立师德、正师风、铸师魂的“三师”教育活动,严格岗位规范,严肃工作纪律;禁绝有偿家教等一切以教谋私行为,坚决推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引导全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严于律己,依法施教。
教辅资料的选择实行师生民主推荐,采购实行招投标制度。
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评教、家长评教、座谈会、意见箱、校园网专栏、电子信箱、监督电话等多种途径,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我校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摆问题,查隐患,根除有偿家教和变相体罚这两方面潜在的可能性,纠正部分老师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偏差,从源头上筑牢、筑好捍卫高尚师德师风的防护大堤。
2.加大师资培养力度为建设一支思想素质优秀、业务技能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队伍,我们明确教师培养目标,倾情倾力实施“青蓝工程”,聘请校外名师开设系列“种子课堂”,开展教学示范、评课选优、教学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引领、激励和助推教师健康成长、快速成长。
我们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全面健康成长;每年送一本书给教师,如《给加西亚的信》《高中班主任》《英才是这样造就的》《爱心与教育》《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特邀市青少年心理研究和发展指导中心老师,为班主任老师以及广大青年教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由于机制完善,措施扎实,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目前,学校拥有教授级高级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1名,市、区两级名教师8名,学科、学术带头人39名,全校师资队伍迅速适应了新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
3.健全校本科研制度我们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学科建设,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强化教科研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倡导教育科研回归课堂,推动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我校承担的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子课题“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干预策略研究”、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引导自学’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丰硕,即将结题。
4.真心实干减负增效我们以贯彻执行省教育厅“五个严格”、市教育局“三项规定”和“三会”要求为契机,实实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宣传,统一认识,消除一部分老师和家长存在的减负会降低教学质量的疑虑,形成学校、教师和家长三者合一的减负增效共同体。
我们积极引领教师追求高效教学,从高效备课、高效设问、高效练习等方面贯彻新课程理念,落实新一轮课改实施的“双基”目标和三维整体目标;鼓励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努力构建探究性、激励性、对话性和人文性的新型课堂文化;推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加强课堂训练,根据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布置不同层次的个性化作业;弘扬师生合作精神,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