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教案湘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教案湘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节工业教学目标: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3、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4、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指导:在“工业”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要贯穿始终。

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趣味盎然,不至于枯燥乏味。

如在讲述工业“较高的增长速度”时,既要有详实的数据统计,又要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切感受来印证。

要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了解一些工业生产的流程,感受工业生产的氛围。

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通过“农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农业给人们提供了基本生存保障。

但大家试想:如果只有农业,人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学生的答案会有多样,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光靠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其他产业部门,如工业、交通、商业等都必须大力发展,尤其是工业,它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下面让我们开始学习“工业”。

方案②:在屏幕上依次展示一些工业产品的图片:书本、纸张、文具、锅、碗、菜刀。

瓷砖、彩电、洗衣机、化肥、收割机、投影仪、计算机、玻璃、水泥板、汽车、军舰、战斗机……提问:同学们,上面展示的这些物品,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工农业生产、国家建设、国防安全关系十分密切,你们知道它们是由哪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吗?(学生回答:工——用;(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3.设问:由于工业生产如此重要,所以各个地区都想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业。

那么,一个地区发展工业生产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启发学生联系当地实际,进行简单分析,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和解释。

)1.学生活动:简述你所了解的一种工业生产的流程过程(可安排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一工厂后进行)。

结合实际,谈一谈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有什么不同。

讲述“我国工业的发展”时,可采用下述方法:1.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11“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图。

提问:(1)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较快。

)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彩电。

)(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迅速,如彩电、化纤。

)2.让学生阅读教材P.11的正文。

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或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找到答案:(1)旧中国我国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重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3.教师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

工业分布的这种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承转:在工业各部门中,哪些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最为密切?(能源、钢铁。

机械。

纺织等。

)讲述“能源工业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提问:(1)大家知道什么是能源吗?(2)在我们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中,需不需要能源呢?请举实例说明。

(3)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能源的需求如何?将来趋势怎样?为此应怎么办?(开发与节约并举。

)(4)你知道哪些能源类型呢?2.学生填图:在我国主要煤矿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要的煤矿和煤炭工业基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我国煤炭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3.讨论: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对开发则煤窑”的看法?4.学生填图:在我国主要油田、天然气分布的填充图(课前准备好)上填写出我国主要的油田,了解它们的分布后思考:我国大陆上的油气资源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提问:我国南方的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丰富吗?(不丰富。

)那么,南方的能源开发应以什么能源为主呢?(水能。

)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河流?为什么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水能?(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

)讲述“钢铁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钢铁工业的生产流程、主要产品。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业?(要点:为机械工业。

建筑业等提供原材料。

)2.让学生读教材P.14“中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分布”图,逐一了解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名称及位置。

分析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分布较为广泛,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较为集中。

)3.学生活动:完成教材P.14活动题。

引发思考: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和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形成的条件相同吗?如若不同,它们的有利条件各是什么?(不同。

鞍山的有利条件是附近有丰富的资源;而上海的有利条件是水陆交通便利和广阔的消费市场。

)讲述“机械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让学生阅读教材P.15~P.16的正文。

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机械工业吗?你知道哪些产品是由机械工业制造的?机械工业在工业中的地位如何?从过去到现在,我国的机械工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学生读图:“中国机械工业分布”图。

了解我国一些主要的机械工业中心,然后在填充图上填图巩固。

3.学生活动:教师展示一些著名机械产品的图案标志(如汽车),让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及产地。

讲述“纺织工业分布”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设问:(1)大家知道自己所穿的衣服是由什么原料通过再加工制成的吗?(棉、毛、麻、丝、化纤等。

)据此,你能将纺织工业进行简单的分类吗?(2)人们在商场选购衣物时,总是对棉织产品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穿着舒适、物美价廉。

)棉纺工业在整个纺织工业中的地位如何?(最重要。

)2.读“中国纺织工业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纺织工业基地或纺织工业中心,熟悉它们的名称和位置。

对照“中国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思考:(1)我国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与棉花产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接近棉花产地。

)(2)这种关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棉花体积膨胀,不便运输。

)第三节交通运输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资料和地图,了解交通运输的作用。

2.运用资料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3.了解公路铁路建设的成就,了解四条进藏公路。

4.培养学生阅读交通图和统计图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差异,归纳其特点。

2.通过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表,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得出正确结论。

3.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按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一个重、难点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的培养;并且利用四人小组讨论形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板书设计:第四节交通运输业一、什么叫交通运输业?二、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三、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四、公路运输教学程序设计:交通运输业(二)【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1.知道内河航运及主要航道:长江航道、京杭运河航道、珠江航道2.知道长江航道、京杭运河航道在内河航运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3.知道近海及南、北航区的划分及中心港口城市。

4.知道远洋航运的主要航线以及航线的划分和所到达的大洲及地区。

5.知道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现状。

6.记住主要港口: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

7.记住主要的海港: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湛江8.记住主要国际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

9.理解中国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读我国内河航线和主要港口分布图,比较得出我国主要河流的通航里程长度,找出沿河主要港口城市,达到对主要港口记忆的目的。

2.通过读“我国主要海港分布图”达到对主要海港及所在省区和南方沿海航区、北方沿海航区的划分及中心港口城市记忆的目的。

3.通过读“我国主要港口的航线略图”得出我国四个方位的航线划分及其可到达的大洲与地区。

4.通过读“我国民用航空线分布图”得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速度、国际航空港及主要国际航线,达到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目的。

三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内河和远洋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认识到交通运输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了解我国邮电业的发展状况,认识邮电通信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保障,树立起科技兴国的信心与远大的目标。

【重点难点】1.长江航道和京杭运河航道。

2.沿海航线与远洋航线。

3.重要的河港和主要海港。

【教学方法】图像直观教学法、讲授法【教学手段】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回忆提问:1.五种运输方式中水运的特点:2.我国发展水运的有利条件:引出课题:中国的水运、航空一水路运输1.特点:运输量大,运费低廉,适合长距离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

2.有利条件:外流域广,河湖众多,大河自西向东源源流长,通航里程长,沟通内地与沿海。

海岸线长而曲折,多优良港湾。

二内河航运:读教材P33图9.14,读图后回答:我国能通航1000吨以上的轮船的航道是哪些河段?指导读图:通过看图例得出:长江航道和重庆的以下的河段及黑龙江的下游河段。

1.长江航道:长江航道干流横贯东西,众多支流南北分布,深入内地,它通航里程长,年货运量大,运输价值高,通透面广,并可江海联运,是我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

长江航道每年的客货运输量占全国内河运输量的70%以上。

沿岸主要港口有:重庆、宜昌、武汉、南京、镇江、上海。

读教材P33图9.14:读图后回答:京杭运河自北向南分别沟通了哪些水系?在历史上和现在发挥了什么作用?2.京杭运河航道:全长1800公里,自北向南分别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