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 折 概 论1
1.不完全骨折 青枝骨折、裂缝骨折。 2.完全骨折 整个骨的连续性完全破裂。
按骨折线形状及方向可分为 1)transverse 2)oblique 3)spiral 4)comminuted 5)嵌插骨折 6)压缩骨折 7)骨骺分离
comminuted
骨折概论—
第一节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AO产品组合在一起
骨折概论—
第七节治疗骨折的原则
功能锻炼 早期阶段(1~2W) 中期阶段 (2 W以后) 晚期阶段
骨折概论—
第八节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开放性骨折的分三度
第一度
皮肤由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软组织损伤轻。 第二度
皮肤割裂或压碎,皮下组织与肌组织中度损伤。 第三度
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肉严重损伤,合并 血管、神经损伤
• 1981 DCU, LC-DCP
• 1984 THORP
1987 PC-Fix
• 1990 LISS
1993 ATLP
2001 LCP
人民医院骨创伤科 应用最多的钢板
带锁髓内钉及特殊髓内钉
UTN PFN
PHN UHN
DFN UFN
TEN
髓内钉手术的禁忌证
不宜应用于生长中的骨骼,必须应用时,应采 用非扩髓的髓内钉,并尽早取出。 粉碎性的股骨颈和粗隆间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是带锁髓内钉的禁忌证 骨感染的急性期
骨折概论—
第一节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 分类
(一)根据骨折处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分为
1 闭合性骨折
2开放性骨折
closed fracture
open fracture
comminuted
骨折概论—
第一节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二)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
骨折概论
天灾 Conspectus of Injury of the Bone and Joint
本章重点: 掌握骨折的定义、成 因、分类、并发 症、 诊断和治疗原则。
TRAUMA
骨折概论
认识骨折
人祸
掌握原则
符合现代
了解治疗
骨折概论
现代骨伤多来源于交通的路 -海- 空 现代骨科医生与相关名词 技术---责任---爱伤观点---法律意识 赔偿金与失业 医生与士兵;医疗领域与战场;
(一)全身表现
1 休克(主要原因失血、并发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shock 2 发热 (血肿吸收热低于38度,如感染可超过38度)
骨折概论—
第二节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二)局部表现 1 骨折的一般表现 疼痛、压痛、叩击痛,肿胀、瘀斑、 功能障碍。 2 骨折的专有体征 畸形、异常活动、骨摩擦音或骨摩擦感是骨折 的专有体征,具备其中一项即可确诊为骨折。但无上 述体征也不能除外骨折,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或无 成角移位的青枝骨折,可无上述体征出现。
(一) 早期并发症 1 休克 2 脂肪栓塞综合征 3 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4 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1)血管损伤 (2)周围神经损伤 (3)脊 髓损伤 5 骨筋膜室综合征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 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
骨折概论—
第七节治疗骨折的原则
骨折的复位----方法 1 手法复位
骨折概论—
第七节治疗骨折的原则
骨折切开复位的优缺点
骨折概论—
第七节治疗骨折的原则
骨折的复位----方法 2 切开复位---指征 1.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经手法复位后失败者 2.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好,将影响关节功能者 3.手法复位与外固定后,不能达到功能复位标准,而将
骨折概论—
第五节影响骨折愈台的因素
(三)治疗方法的影响
1 反复的手法复位 2 软组织、骨膜剥离过度 3 清创不当 4 过度牵引,骨折断端分离 5 骨折固定不确切 6 不恰当的功能练习
骨折概论—
第六节骨折的急救
目的 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创部, 防止再度损伤和污染,创造安全条件,迅速送 到附近医院。
严重影响功能者。 4.骨折并发主要血管损伤,在处理血管时,应同时作切
开复位内固定术。 5 多处骨折,为了便于护理,防止并发症 * 外固定影响生活和工作的骨折病员急需尽快康复者 * 近关节部位骨折的年迈病员,长时间的固定可引起关
节永久性僵硬。
骨折概论—
第七节治疗骨折的原则
切开复位---禁忌症 1.外伤性休克,病员无法承受手术打击。 2.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
术前与病员家属谈话 : 术前一句顶一万句
术后一万句不顶一句 术前一字值万金
世界需要稳定 骨折固定同样需要稳定
Mileston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O/ASIF plate osteosynthesis (1960-2001)
• 1960 Round hole
Mileston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O/ASIF plate osteosynthesis (1960-2001)
1969 DCP
Mileston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O/ASIF plate osteosynthesis (1960-2001)
deformity abnormal mobility crepitus
骨折概论—
第二节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骨科的影像学检查
选择好的影像学检查是大多数骨折的诊断基础。 最常应用的放射学检查是
X线平片 核医学 超声学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骨折概论—
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
(三)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分为
稳定性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概论—
第一节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骨折段移位
与暴力的大小、作用方向及性质和骨折部位有关
成角移位;侧方移位; 短缩移位;分离移位; 旋转移位。
骨折概论—
第二节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s of fractures)
姜
校长对创伤科先进
保 国
治疗的认同和赞赏 主
任
谢
谢
下 次 见
大 家 ,
!
骨折概论—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
3 骨痂塑形改造期 原始骨痂由排列不规则的骨小梁组成, 经过破骨细胞吸收死骨和多余的骨组织, 同时成骨细胞按应力需要,产生新骨, 形成永久骨痂,恢复正常的骨结构、形 态和功能。(8~12W)
骨折概论—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反常活功; 3.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 骨痂通过骨折线;
骨折概论—
第一节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 定义 • 成因
•
骨折(Fracture)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后者如骨髓炎、骨肿瘤所 致骨质的破坏、骨质疏松等疾病,轻微外力即 发生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本章讨论创伤性骨折)
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Stress or fatigue fracture
1 抢救休克 2 包扎伤口 3 妥善固定 4 迅速妥善转运
9.11现场抢救
错误搬运方法
骨折概论—
第七节治疗骨折的原则
• 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
复位 固定 功能锻炼
• 诊断骨折要预防漏诊
漏诊=官司 错治=赔款 认真负责=成功保证
• 骨科的治疗的最终目的
使伤员的生活功能的最大康复
骨折概论—
第七节治疗骨折的原则
(伴有酮症酸中毒)重度骨质疏松症等。 3.开放性骨折重度污染及皮肤和软组织
损伤严重者。
2002年春节前夜 创伤骨科姜保国主任与骨科同仁在手术抢救病人
骨折概论—
第七节治疗骨折的原则 骨折的固定(fixation of fracture) 外固定 小夹板固定 石膏绷带固定 外展架固定 外固定器等 内固定 金属内固定 (钢板 螺钉 髓内钉 钢丝 克氏针等) 混合固定(外固定+内固定)
骨折概论—
第八节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术前检查与准备
了解检查指定计划
清创的时间 6~8hr;少数在12~24hr
清创的要点
清创---组织修复---关闭创口
骨折概论—
第八节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术前检查与准备
了解检查指定计划
清创的时间 6~8hr;少数在12~24hr
清创的要点
清创---组织修复---关闭创口
伤后6-8小时血肿凝成血块,新生的毛细血管、 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侵入血凝块和坏死组织, 使血肿机化形成纤维组织。骨内膜和骨外膜的 成骨细胞增生,约3周时形成与骨干纵轴平行 的骨样组织,三者使骨折断端纤维连接,成为 纤维骨痂。(约2W)
骨折概论—
第四节 骨折愈合过程
2 原始骨痂形成期
由骨内、外膜转化的成骨细胞在断端内外形成的骨样 组织逐渐钙化形成新生骨,即膜内化骨。两者紧贴在 骨皮质的内(内骨痂)、外(外骨痂)两面,逐渐向骨折处 汇合,形成两个梭形短管;断端间和髓腔内的纤维组 织,先转化为软骨组织,然后软骨细胞增生、钙化即 软骨内化骨,形成环状骨痂和腔内骨痂。膜内化骨和 软骨内化骨的相邻部分交叉、融合并完全骨化,完成 原始骨痂期,即临床愈合期。(4~8W)
骨折概论—
第三节 骨折的并发症
(二)骨折的晚期并发症 1. 沉积性肺炎
2. 褥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 感染 5. 损伤性骨化 又称骨化性肌炎 6. 创伤性关节炎 7. 关节僵硬 8. 急性骨萎缩 (acute bone atrophy,Sudeck’s atrophy) 9. 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