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2四书五经:“四书”即儒家经典《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即孔子订《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加失传的《乐经》也称“六经”。
3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文选》、《昭明文选》影响最大、流传最久诗文总集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4张志公:“我国传统语文三大经验一、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识字教学:集中识字、韵文化、正确处理文、道关系、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兴趣)二、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阅读教学:熟读、精思、博览;评点法)三、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语文教学法体系”。
(写作教学:注重基本功训练。
多读多写多改、作文从模仿入手、先放后收)5我国传统教育三大问题:一、古代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的问题——语文考试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二、教学内容问题——束缚人的思想三、教学方法问题——记诵和摹仿。
重感知,缺乏分析和认识。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四大弊端一、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口头语言实际,不重视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二、脱离应用实际——大多和生活实际无关三、忽视文学教育——抹煞了学生的文学天赋和理解、欣赏文学的能力。
四、忽视知识教育——文字学、训诂学知识的欠缺。
“起——承——转——合”6、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标志: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又称“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
国文——语文单独设科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
1949年,取消“国文”、“国语”,统称“语文”。
7“红领巾”教学法:1953年推出,以“讲述”为主,典型的“分析课”: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分析课文(人物性格)——划分段落层次和概括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作用:1)推动了教学方法改革2)建立了现代文教学的基本模式A.解题、作者、时代背景B.讲解生字生词 C.分析课文 D.总结主题思想E.研究写作特点8“工具说”三座丰碑:张志公、叶圣陶、吕叔湘9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指导思想)“四式”——语文阅读课的结构模式: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10魏书生主要贡献探索了语文教学中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问题“课堂教学法”指导思想:培养自主、自律意识,培养兴趣、教以方法、导以习惯六部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11、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贡献:第一次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2重建后语文课程目标特点: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习13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14课程设计三层次:“宏观”对课程体系结构的整体编制,解决基本理念,课程价值、根本目的、主要任务、内容选择、基本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计划);“中观”对具体课程的编制学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微观”教师对课程的再设计学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时教案)15语文课程标准也称语文教学大纲。
是语文课程的总体设计,从整体上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规范和确定语文课程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顺序。
16为什么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二者都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究其功能来讲,二者是同义语。
而本次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不仅仅是一个词语置换的问题,是颇具深意的。
(一)课程功能从主要关注怎么教到主要教什么(二)课程价值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三)课程目的从关注学生智力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7语文教材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物质体现形式,是以具体的内容和直观的形式体现大纲、课标的指导思想,依据大纲或课标编订的。
泛指: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非书面语言材料;特指:根据语文大纲或课标编写,语文教学师生使用,教材、教参、习题集、挂图等;专指:上述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教科书,即课本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实践活动系统18、1935年,夏丏尊、叶绍钧合编《国文百八课》,标志着单元组合成熟。
19使用语文教材注意事项:1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2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单元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处理好讲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三者关系精心设计篇章处理艺术);3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目标导向式;比较式;化简为繁、化难为易;突出特点,加深理解;利用插图增强教学效果);4灵活运用,适当调整(在历史性教材中注入新观点;自组单元,显示新意;适当抽换教材)20教学设计概念:是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学的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做出的预期行之有效的策划。
21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与联系教案:定义——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书面成果。
是教学设计相对“终结”的阶段。
是教学设计经过理性思维加工输出的过程。
即教学设计是“钻进去”(思维内隐),教案是“跳出来”(思维外化)。
是教师教学设计成果的物化体现。
教学设计:定义-----它不是一次完成的,是一个不断否定、修正、完善、发展的过程。
它是课前预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的过程。
22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板书或演示设计、编写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评价等。
23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区别1、从两者描述的着眼点看,教学目的着眼于教师的讲授愿望,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只是教者对教学活动的一种需求;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的一种规定。
2、从二者直接作用的对象看,教学目的重在教师的教,对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指向作用,有利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直接的指向作用。
3、从两者使用的动词看,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一般用“了解”、“懂得”、“领会”、“体会”、“掌握”等心理活动过程的内隐体验性动词,比较抽象、笼统、模糊、可操作性差,其目的是否达到,不易测量;教学目标的描述采用“说出”、“找出”、“说明”、“分析”、“运用”等表示特定动词外显行为动词,表义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4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五要素:1.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3.行为对象;4.行为条件;5.行为程度标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B.行为动词是确定的,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目标的行为动词尽可能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以便于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适用。
C.行为对象要明确。
行为对象是指学习的内容,相当于行为动词的宾语,主要具体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定的学习事件。
D.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
E.行为条件(行为情境),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学习行为,为评价提供参照。
是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F.行为程度标准的说明可以定量或定性。
行为标准指学生对教学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各学段识字量及识字能力的要求25种识字教学法:1、集中识字2、分散识字3、注音识字4、字族文识字5、字理识字6、听读识字7、四结合识字26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1勤于读书的习惯2健康读书的习惯3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4质疑问难的习惯5实用工具书的习惯培养阅读兴趣需注意:1明确阅读的目标和意义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3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阅读方法:默读与朗读、精读与略读、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评点法、谈话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读议讲练法、情境教学法27写作教学的目的: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规范和能力。
内容:教师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的任务有:1育人训练2积累训练:观察与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3思维训练:善于想象与联想;深入地思考生活;全面辩证的看待问题4语言训练:准确生动;简明得体5技能训练:审题能力、立意能力、选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运用表达方式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修改文章的能力6文体训练7写作速度训练28、写作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定向;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参与;交流评改,互相沟通。
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要求:1、体现阶段性与连续性2、结合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心理特点3、注意与阅读教学配合4、训练内容的安排符合写作能力形成的规律作文批改的原则(1)内容与形式兼顾(2)多批少改(3)恰当表扬,慎重批评(4)因材施教,区别对待(5)注意批语的写法:“评+教”批改的范围:1思想内容、写作技巧、书写习惯批——有关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问题用“批”改——有关语言的问题用“改”(删、补、调、换2教会一套批改文章的一套符号29课程标准中称小学低年级的写作训练为“写话”,小学高年级为“习作”,初中以上称为“写作”。
30写作训练的方式:单项作文训练、命题作文训练、供材料作文训练、想象作文训练、话题作文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自主作文训练31命题作文优点:目的性、计划性强,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缺点:不利于学生自由驰骋,写出的文章缺乏个性命题的要求:1)命题要体现计划性2)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3)命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第题目有新意、题目能煸情、题目富有想象力)4)命题要有实用价值(结合时令命题,结合地域、风土人情命题,结合重大节日命题,结合重要时事命题)命题的策略和方法:全命题——题意表述准确、醒目、新颖半命题——缺前半的、缺中间的、缺后半的作文供材料的种类1、文字材料2、图片材料3、音响材料4、实物材料基本模式:两大类九种一类对提供的文字材料直接加工改造。
有续写、缩写、改写、扩写、一类按文体分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想象文话题作文与供料作文的区别:1审题上,话题作文的话题作用是引发和开启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写作内容给学生以最大的选择性,写自己想写的事,说自己及想说的话,而供材料作文的主题必须与材料相吻合2文体上,话题作文淡化了文体意识,供料作文有较强的文体要求3结构上,供料作文中的“料”是必须使用的,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语文课标把知识性的“听话说话”教学变为实践性的“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的区别一、课程功能比较,听话说话是“知识能力型”的,强调的是课堂情境下获得听说的知识和能力;口语交际是“实践活动型”的,注重的是实践情境中的交流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