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1.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帮助教师形成教学思想,以及运用最优化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门学科。

2.教学论发展的学科基础(1)哲学作为方法论而成为教学论的理论基础(2)具体科学为教学研究提供具体指导,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3.学习教学论的意义(1)明确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对教学工作的尊重(2)提高教学理论修养,为新时期从事和改进教学工作打好理论基础(3)训练教学技能,养成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培养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4.学习教学论的方法(1)方法论上,我们应当坚持历史唯物主义(2)具体学习方法:读书思考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教师角色体验5.教学现象是课堂教学中物质环境、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直观映像或直接呈现。

6.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

7.教学本质讨论的意义(1)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2)进一步认识教学规律(3)推动教学理论发展8.教学本质的主要观点(1)“特殊认识说”(2)“发展说”(3)“层次类型说”(4)“学习说”(5)“实践说”(6)“交往说”9.教学的基本性质(1)认识性(2)实践性(3)社会性(4)伦理性10.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对于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的认识,制定出来以指导教师教学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11.确定教学原则的依据(1)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抽象概况和总结(2)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根据(3)教学原则受教育目的的制约12.教学原则体系的历史沿革(1)我国古代就有丰富的教学思想,孔子开创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体系,是古代对教学原则的朴素总结和表述(2)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提出教学原则的概念,建立了教育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

(3)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明确提出了“教育性”的原则,第一次把教学和道德教育统一起来。

(4)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论述了四类33条教学原则。

(5)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揭示教学过程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教学原则体系。

13.教学的目的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和目标,依据教学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学过程,反对教学上的盲目性14.教学的积极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两者紧密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15.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构成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的功能,更要加强各个因素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求发挥各个因素的整体功能。

16.教学的伦理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升人性,以学生的存在和价值为目的,使教学达到“科学的人道主义”。

17.教学的创造性原则,是指教师以一定的创新思想为指导,根据条件的变化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18.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是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必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是在个体一般素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职业的基础性和通识性素养,是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备的专业品质。

包括教育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专业自我19.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3)学生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别差异性20.理想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1)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对话(2)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尊重21.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1)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2)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3)教师要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4)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5)教师要以自身的形象影响学生22.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事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23.教学目标的作用(1)定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标准作用24.教学目标的分类(1)认知领域,布鲁姆将认知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2)情感领域,克拉斯沃尔将情感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价值的评定、价值的组织、价值或价值系统的性格化五个层次(3)动作技能领域,辛普森将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为知觉、准备状态、引导下的反应、机械化动作、复杂的外在反应、适应和创作七个层次(4)上海青浦县提出了教学目标分类的三维模式,教学目标从三个方面去考虑,即教与学的行为、教与学的水平、教与学的内容。

25.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规定的,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总和。

26.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关系(1)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内容(2)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目标的实现27.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1)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保证(2)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最基本的要素组成的活动系统(3)教学内容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中介28.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1)科学性指教学内容表述规范、观点准确、论据确实。

学生的辨别能力相对薄弱,不严谨的内容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偏差(2)基础性指精心选择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3)时代性指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既能体现现代社会乃至未来社会所要求的知识,也能反映科学进步的最新成果。

29.教学内容的主要组织形式(1)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各门科学、不同知识领域选择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组成不同的科目。

(2)活动课程,打破科目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30.教学内容组织的发展趋势(1)综合型,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2)多样性,增强多样性和选择性31.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计划的规定,以纲要的形式对某一具体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变形的纲要性文件。

32.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和一定教材理论编制的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学校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33.教学内容的优化(1)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2)删减和整合教材内容(3)拓展与重塑教学内容34.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35.教学设计的意义(1)教学设计具有学科价值(2)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取得教学成效(3)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的成长36.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的对应匹配37.设计教学方案的环节(1)聚焦任务(2)了解学情(3)陈述目标(4)配置检测(5)安排过程38.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运用某些材料的有效活动方式。

39.优良教学方法的特征(1)有一定的目的(2)节省精力和时间(3)有良好的结果(4)符合教学伦理的要求(5)教学生学会学习40.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思考能力的方法41.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可追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指对谈话和问答在教学中的应用42.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和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探究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43.陶冶教学法,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运用艺术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活动情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44.发现法,又称探究法,是指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留有一定的学习内容和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设计、推测、验证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

45.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合作、帮助、尊重等社会品质,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46.语文“六步教学法”(1)定向(2)自学(3)讨论(4)答疑(5)自测(6)自结47.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和奖励依据,互动合作的一种教学活动。

48.情景教学,即“创设典型情景,激发儿童热烈情绪,把情感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49.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运用。

50.教学艺术的养成(1)认真钻研教材(2)熟悉儿童心理,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知识(3)加强文学修养(4)拓宽知识面,苦练教学基本功(5)热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51.教学评价,是一种在收集必要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52.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和反馈的功能(2)导向功能(3)激励师生不断发展53.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

目的是通过对教学中可利用的条件、教学环境和教学背景以及学生的能力、知识、学习特点等方面做一定的了解和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相关的依据。

54.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这种评价是为了促进教学过程顺利、正常进行而对教学行为所做的考察和认定。

55.终结性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做出的评价。

一般来说,它是对学期、学年等一定期间教学结果的综合性评价,既包括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又包括学生学习进步程度、学习态度、思想品质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56.目标达成模式,是泰勒在“八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围绕目标达成而建构的一种评价模式。

泰勒认为,所谓教育评价、课程评价,就是评价实际的课程方案在何种程度上都达成了教育目标,它是以泰勒的课程理论为依据的。

57.表现性评价基本特征(1)表现性评价以真实的问题和任务为出发点(2)表现性评价是对行为过程和产物的评价(3)表现性评价没有固定的答案,需要制定严格的、科学的标准。

(4)表现性评价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展现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58.成长记录袋是一种表现性评价近似的评价方式,是个人作品的系统收集,以反映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努力、进步或成就。

(1)使用的目的。

第一,为教学和评价服务。

第二,可以展示学生的当前成就和进步过程。

(2)内容选择的指导。

第一,建立成长记录袋的目的。

第二,成长记录袋所面对的参与饿着。

第三,什么类型的作品适合放进成长记录袋。

第四,将使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作品。

(3)成长记录袋评价标准的确定。

制定成长记录袋首先要从明确阐述创建成长记录袋的目的开始。

59.个别教学是教师对学生逐个进行传授和指导。

特点(1)有专门的教师和相对固定的学生,并且有大抵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或多或少的设施,形成专门的文化传播活动。

(2)同一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授课(3)教学内容大致相同,学生分别学习不同的课业(4)无固定修业年限61.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一定的年级,若干年级组成低中高等不同学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