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高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高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高一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高一历史课堂是否有效、实效直接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教师的历史教学
和学生的历史学习。

本文主要阐述个人在教学中获得的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的见解。

对于高一历史课堂: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由初中生形态向高中生形态转型,包括学习观念、考试观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

使学生能够适应高
一阶段的学习,适应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

其次,教师也要采取一些有效性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师的创新意识;注重课堂导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层
教学等。

这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学习,使历史课堂既达
到教书传授知识的目的,也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高一历史课堂形态转型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3-0064-01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科目的数量(增至9门课)、容量增加了,在高考
面前负担也加重了。

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历
史教师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

下面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
初中阶段历史课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

现行初中教材是按
照通史形式编写的,学生只有学好通史知识,知道上下五千年的基本史实,才能
掌握、理解深层次的知识。

目前,初中历史已经纳入中考范围,这使得初中生的
历史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然而,初中历史课仍然是老师、家长、学生不重视的一
门学科,存在教学过程的间断性,应试突击性的问题。

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高一
初期,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历史课的地位,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运用历史知识,
更不能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

人类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重要历史
人物。

因此了解这些重大的制度、事件和人物,探讨它们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
用与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是历史必修课程政治模块的重要目标。


修二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进程中的重要史实。

经济活动和社会
生活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人类的社会生产或经济活动总是与一个社会中的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以及经济活动的效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把握这
三个基本要素也就把握了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本质。

人类的经济活动一
方面创造了社会财富,另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它与政治活动、思想文
化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学习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历史,要关注经济活动的三个
基本要素,感受人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要认识到它与人类政治
活动和思想文化发展的联系。

其中的世界史部分相对于旧教材又增加了古代希腊
罗马的内容。

高一阶段历史教材的知识是基础,是重点,也是难点,又是必修学
业水平测试和选修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比重较大的部分。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初
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可以提高高一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为今后两学年的历史教学做准备。

二、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高一历史课按照要求是每周2课时,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能够充分利用45分钟,发挥个人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当
前的考试要求。

如:了解、理解《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2008
年高考说明》,把握一课的要旨,使教学具有明确的导向,重点、难点适宜得当。

2、重视课堂
一堂课有好的导入,可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思维。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

上课一开始就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
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艺术表演,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
兴趣勾起来。

教师可以培养自己独特的方式以吸引学生。

如:幽默风趣的语言、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等。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重视开端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
生去思考,去发言,去探究,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教学效果明显。

注重学法指导。

课前紧贴课标和教学要求,设置教学案,教会学生听、说、读、写。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这四种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重要。

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
差异的学生”。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教学评估分层。

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体
验成功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力的发展。

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

在教学中把历史知识与时事相结合,增强历史的实效性;与名胜典籍结合,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注重教学手段多样化,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可以使语言无法反
映的历史情境得以再现,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
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生活展现、实验演示、表演体会及利用
电脑、实物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进行图画展现、音乐渲染等等,这样可将
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这样的课
堂教学显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适量的作业与测试
高一历史学科保证学生每天有15分钟的课后作业。

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书面作业、口头作业。

内容也可以丰富一些,如制作历史小报、自绘历史漫画等。

以达到巩固知识,适应高考的目的。

4、要坚持写教学后记,自我反思,寻找自身的不足,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益。

每次的教学后记可以让自己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并不断改进。

5、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开展“教师合作”。

“教师合作”有利于发挥教师整体功能。

通过集体备课,协同施教,实施教学
过程的通力合作,使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

引导教师进行合作教学,使具
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
智慧上的交流与碰撞,从而达到一种“默契”,形成巨大合力,最大程度的提高教
育的整体功能。

通过“资源共享”使全组历史教师不断进步,共同提高,特别是促
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三、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转变了观念,学会了怎样学习。

教师在教授时又注重教
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既达到了传授知识和
掌握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

对高二、高三教师
的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历史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