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
摘要: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一直是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之一。
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循环与反馈关系。
因此,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同时进行,互为反馈,才能做到彼此协调,有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关键词: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路网结构;纠错能力
0引言
传统城市规划是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 城市交通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往往作为一种配套性的规划依附与土地使用规划。
单纯的土地使用规划难以保证交通的合理性, 而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又难以理解规划布局的意图, 致使土地使用与交通组织和道路系统脱节,现在城市中许多交通困境正是因此而产生的。
1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与现状
城市是什么?从形态上讲,是道路与房屋的某种组合。
城市交通形态的形成是社会经济活动系统产生的交通需求与城市交通系统产生的交通供给共同作用的产物,而土地利用是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表现。
许多年来,我国的各大城市路没少修,钱没少投,车子普遍率并不高,到处都是交通拥堵,频发交通瘫痪,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建的路的结构不合理,导致交通运行效率低下。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交通系统的协调,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特别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
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循环与反馈关系。
将两者结合起来,同时进行,互为反馈,才能做到彼此协调,有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传统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但是,传统交通规划理论体系没有建立从供求两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的交通需求管理理念; 未考虑环境、能源和满足交通需求之间的协调关系;也无法捕捉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之后引起的交通需求的全面变化。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系统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而在规划过程中对资源—环境—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交通系统规划多局限于道路网络规划和交通设施的用地规划,不是全面系统的交通运输规划,通常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很少考虑交通规划。
2城市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问题日益严重原因分析
2.1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分离
从交通规划的角度来说,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了不同的交通发生量、交通吸引量和交通分布形态。
土地利用形态的不合理或者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将会导致交通容量无法满足的交通需求。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一些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缺乏交通意识,使得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持续分离,加之未能深刻认识
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结果未能合理组织城市交通,避免不必要的交通量,进一步增大了原本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压力。
2.2城市交通路网密度低
路网级配是各层次道路在路网中的比例,合理的路网级配结构应是“金字塔”型,即越是等级低的道路其路网密度越高。
而我国许多大城市的路网结构却是“倒三角”或“纺锤”型,中间大,两头小,普遍缺少次干路和支路。
这样不仅加重了干道与快速路的交通负荷和拥塞程度,而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车辆抛锚,极易造成局部交通瘫痪。
由于现有交通规划未将确定合理的交通结构作为城市各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 这一方面产生了个体机动化的出行方式占较大比重的交通结构, 造成城市交通拥挤、运输效率低下。
在我国现阶段城市的道路系统规划中, 对城市主干道和快速道路的规划与建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对次干道和支路建设重视不够,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条路拓宽了,修了立交桥,堵车却更严重了。
分流能力不足导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我们修的马路很宽、马路之间的间距很大(这两者是相关联的,宽马路一定是路网密度低),宽马路在总体交通流很大时会汇集更多的车子,形成过大的交通流,解决办法就是有很多的分叉出口,将这些过多的交通流分流掉。
2.3城市交通路纠错能力低
纠错能力对于提高交通运行率也非常重要,我们开车,不管是生手还是熟手,都会经常走错路,因此,需要纠正。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都市交通网很细密,一个楼房四边都是路,走错了很容易纠正过来。
纠错所走的路少,花的时间也少,很方便。
而在只有主干道而不分支道的我国城市交通路网结构中,如果走错了路,那会绕很多路,花很多时间,往往因为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导致道路的纠错能力不足,比如北京四环,如果开车走错了路,至少要多绕5公里。
许多问题,一比较就清楚了,我们的路很宽、道路密度很低,正是这样的一种交通路网结构导致了我国城市路网的分流能力和纠错能力很低,使得交通拥堵问题难解决。
2.4城市停车问题日益突出
停车场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尤其是私人轿车的发展,停车泊位严重不足,许多私家车被迫在马路上过夜,既导致了城市交通堵塞和停车困难,又容易发生汽车被盗抢事件。
由于停车位严重不足,乱停乱放、抢车位等违法现象不断增多,严重阻碍交通出行,甚至出现为停车故意违章,为争抢车位大打出手等现象。
以西安四车道的育才路为例,由于临街的饭馆较多,停车的位置不足,仅停车就占据了两个车道,严重影响了育才路的交通。
国外大多数城市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将商场和超市一层和地下层设置成停车场,这样不仅方便消费者购物,而且有效缓解了商圈因停车问题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
道路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共空间的性质,是地下空间集中利用的重要资源,如果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停车场,可
以发挥集约效益,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创造基础。
3城市交通规划中土地利用问题的对策研究
交通的发展将会改变城市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 使得城市中心区的过密人口向城市周围疏散,城市商业中心更加集中, 土地利用的功能划分更加明确。
同时, 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对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交通设施沿线的土地开发利用异常活跃, 各种社会基础设施大都集中在地铁和干道周围。
通过调整城市土地利用性质和开发强度将城市路网容量和环境容量限制在可以承受范围之内, 以达到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的相互协调, 互为反馈, 提高交通系统的总体效率, 实现城市与交通的均衡发展。
目前, 我国城市道路路网结构不合理的城市居多。
在我国现阶段城市的道路系统规划中, 对城市主干道和快速道路的规划与建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而对次干道和支路建设重视不够, 相对欧美等国家而言城市路网密度较低, 导致城市交通量在城市主干道的相对集中, 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不到有效缓解, 进而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因此, 提高城市路网密度, 优化城市道路网系统势在必行,以合理交通结构为导向进行土地利用模式的开发, 保证合理交通结构的实现和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4 结语
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相互作用关系一直是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与土地使用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以及一些体制、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了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综合规划的分离。
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综合规划分离的原因很多,而从供求两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的交通需求管理理念缺失是其中一个方面, 注重土地利用形态、交通结构及道路网络系统的优化,可以更好的把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充分结合起来,更好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参考文献:
Reference:
[1]陆化普.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邵春福.交通规划原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