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离子反应课时:4课时主备教师:辅备教师:一、内容及其解析1、剖析内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离子反应,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通过初中所学的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本节的核心内容是离子反应的书写和发生的条件。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定位(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
(3)会书写简单的电离方程式。
(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5)会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并能进行正误判断。
(6)掌握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
2、目标解析:(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就是明白电解质的本质是什么,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指的是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的情况。
(3)会书写简单的电离方程式,先正确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根据具体的方法来改写成离子反应方程式。
(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5)会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并能进行正误判断。
(6)掌握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就是指一些离子在一起会生产气体、沉淀或水而不能共存。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离子反应的书写,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首先对化学方程式的不熟悉,第二是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理解不彻底。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多练习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四、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课件教学,准备使用多媒体、幻灯机以及演示实验教学。
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眼见为实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部分一、自学(8分钟)【复习导入】问题1:你还记得初中时候学过导电实验吗?问题2:如果将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融化,它们能导电吗?问题3:为什么酸、碱、盐在水中能够导电?二、新课学习(时间约20-30分钟左右)问题一:什么叫做电离?问题1:电离的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的过程。
【设计意图】引入电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电离。
例1 NaCl能够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原因是产生了【变式训练】酒精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会导电,说明它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没有【师生互动】老师讲解电离的概念和例题1,学生在了解电离的概念后,自己完成变式训练,并把店里的概念写在笔记本上问题二:你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问题1. 电解质:在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问题 2.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如蔗糖、酒精等。
【设计意图】在电离的基础上,了解并且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例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NaOHB.H2SO4C.蔗糖D.NaCl【变式训练】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不溶于水的BaSO4B.易溶于水的NH3C.导电的金属FeD.易溶于水的酒精【师生互动】老师解释什么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学生理解并做好笔记,然后完成变式训练问题3.凡是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或者非电解质吗?【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本质,除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之外还有物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例一:下列物质中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稀硫酸B.碳酸钠C.氯化钠D.Fe【变式训练】电解质是()A.导电性很强的物质B.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C.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物质D.可溶性盐类【师生互动】老师提问是不是所有的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就全部是非电解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讲解并引入有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问题三: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有什么区别?通过引导并讲解强、弱电解质的定义,让学生掌握强、弱电解质的概念问题1.强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里全部的电解质。
如:NaCl、HCl、BaSO4、CaCO3等。
问题2.弱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里只有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H2O、CH3COOH、NH3·H2O等。
例1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 )A.熔融的NaOH B.石墨棒 C.盐酸 D.KCl固体【设计意图】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电离强弱的对比出发,让学生能清楚地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变式训练】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
【师生互动】老师通过回忆初中时所学知识,把强弱电解质溶液串联起来,接上小灯泡,观察灯泡的亮度,引导学生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做好笔记,认真听讲,并且能够完成变式训练问题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1)原因:电离能产生的离子。
影响因素: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溶液导电性越【变式训练】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性无必然联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主要与溶液中有关。
【师生互动】师讲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学生理解并会做例题和变式训练,并向老师提出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题四:怎样书写电离方程式?问题1.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怎么写?问题2.弱电解质的电离怎样书写?【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学习并完成变式训练例1.NaCl= NaHSO4=例2.CH3COOH ⇌ NH3·H2O ⇌【变式训练】1.NaHCO3= Al2(SO4)3=2.H2O ⇌ H2CO3 ⇌【师生互动】1.老师讲述与分析例题,巡视学生课堂纪律,检查学生上课过程中是否认真听课,并做笔记。
2.学生通过例题的讲解,能够独立完成变式训练,并总结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第三部分目标检测(5分钟左右)1、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三氧化硫 B.干冰 C.蔗糖 D.硫酸钡2、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三氧化硫B.干冰 C.蔗糖 D.硫酸钡3、向Ba(OH)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H2SO4,则溶液的导电能力()A.逐渐变小B.先变大后变小C.逐渐增大D.先变小后变大4、下列物质的导电性能最差的是()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C.盐酸溶液 D.固体氯化钠六:配餐作业A套餐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中能离解为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B.凡在水溶液里或受热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物质都叫非电解质C.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D.某物质若不是电解质,就一定是非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B.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盐酸能导电的原因是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缘故D.凡是能电力的离子一定能导电3、下列物质既能导电又是电解质的是()A.氯化钠溶液B.氢氧化钠晶体C.熔融的硝酸钾D.液态氯化氢B套餐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B.固体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E.BaSO4的水溶液不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2、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A.熔融的氢氧化钠B.石墨棒C.盐酸D.固态氯化钾3、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存在4、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
单质、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5、电解质应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化合物。
某些化合物,像SO3、SO2、CO2、NH3,它们溶于水生成了电解质而导电,但本身是。
C套餐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无关。
某些盐如BaSO4、AgCl等虽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是__________的,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2、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性无必然联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主要与溶液中有关。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第一部分一、自学(8分钟)【复习导入】问题1:你还记得初中时候学的酸、碱、盐吗?问题2:酸、碱、盐在水中能不能电离?二、新课学习(时间约20-30分钟左右)问题一:你概念中的酸、碱、盐是什么样的?小问题1.你能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吗?【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从电离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拓展了学生对酸、碱、盐的认识,并通过变式训练引出酸式盐和碱式盐例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H+的化合物。
如变式训练:NaHCO3能够电离出H+,那:NaHCO3是不是酸呢?【师生互动】老师引导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认识酸,学生在以前的基础上从电离的角度来了解酸。
例2. 碱:电离时产生阴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
如变式训练:1.Cu(OH)2CO3能够电离出OH-,那它是不是碱呢?变式训练:2.NaHCO3能够电离出H+,那:NaHCO3是不是酸呢?【师生互动】和碱一样,老师先从碱的定义出发,学生理解并做笔记例3.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或)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变式训练:NH4NO3不含金属离子,那么它属不属于盐呢?【师生互动】老师讲解盐的定义,讲解例题,学生完成变式训练问题二:什么是酸式盐?什么是碱式盐?什么是正盐?【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盐的种类问题1:酸式盐定义为: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铵根)外还有,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盐。
由于阴离子中含有在水中可电离的氢原子,因此被称作“酸式”盐。
问题2:碱式盐的定义: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除酸根离子外还有氢氧根离子,阳离子为金属离子(或NH4+)的盐。
例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B、凡是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就是酸C、凡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碱D、凡是含有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盐变式训练:下列物质不是酸的是()A、HClB、HNO3C、NaHSO4D、H2SO4例题2 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KOHB、CuOC、KHCO3D、K2SO4变式训练: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CuOB、Cu(OH)2C、(NH4)2SO4D、H2SO4例题3 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就是液态氯化氢B、纯净的盐酸是浅黄色液体C、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冒白烟D、盐酸有腐蚀性【师生互动】老师从酸、碱、盐的角度出发,引出酸式盐、碱式盐、正盐,学生理解,如有不懂的地方向老师提问。
老师向学生抽查提问,检验上课效率第三部分目标检测(5分钟左右)1、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是()A、氯化铜B、氢氧化钠C、氢氧化钙D、稀硫酸2、某溶液的PH值为9,为了使PH值降到6以下,应滴加()A、石灰水B、盐酸C、水D、取出1/3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盐都能食用,故称食盐B、盐就是食盐,化学式为NaClC、盐都有咸味,都是白色晶体D、盐是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配餐作业A套餐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的是()A、NaClB、Na2CO3C、NaOHD、Na2SO42、下列每组物质(主要成分)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三者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氯化钠、食盐、NaClB、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5H2OC、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D、氯化钙、熟石灰、CaCO33、纯碱晶体中Na2CO3与H2O的质量比为()A、1:10B、10:1C、83:180D、53:904、鉴别氯化钡、硝酸银、碳酸钠三种无色溶液时,最好使用的一种试剂是()A、盐酸B、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5、下列物质中,不能跟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是()A、碳酸钠(Na2CO3)B、大理石(主要成份是CaCO3)C、碱式碳酸铜[Cu2(OH)2CO3]D、氢氧化钠6、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碳酸钙跟盐酸B、氯化钡溶液跟稀硫酸C、硝酸钾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跟盐酸B套餐7、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A、硫酸铵[(NH4)2SO4]B、氯化钾(KCl)C、尿素[CO(NH2)2]D、重过磷酸钙[Ca(H2PO4)]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发生反应时,生成物都沉淀的是()A、Ba(OH)2和CuSO4B、Ca(OH)2和Na2CO3C、AgNO3和NaClD、NaOH和Fe(NO3)29、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NaOH==Na2O+H2OB、Fe+3H2SO4==Fe2(SO4)3+H2↑C、CuSO4+2NaOH==Cu(OH)2↓+Na2SO4D、Cu+2AgCl==CuCl2+Ag10、实现下列变化后,溶液的PH值变小的是()A、蒸发海水析出食盐B、稀硫酸跟铁片反应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D、向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C套餐11、有三种金属A、B、C经实验证明,B能从C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C,B、A与盐酸反应,只有A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产生氢气,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