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因素分析表

风险因素分析表

风险因素分析表
项目:
分析日期:
作业内容:磨煤机检修作业
分析人:
审核人:
主要作业风险:1)因切断电源时拉错开关、走错间隔或误送电,验电时误判无电或触及其它有电部位以及电机试转时造成触电、电弧灼伤、火灾和其他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2)动火作业气割、气焊造成火灾、化学爆炸和其他人身伤害;3)使用电动葫芦起吊电机时造成机械时。
4.设备安装未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1.机械伤害如挤压伤害、摩擦、刮伤等;
2.触电。
1.在运动部件上加装防护围栏/防护罩;
2.去除防护罩前,办理工作票,执行安措;
3.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5
封人孔、观察孔门
1.工具留在设备中
1.人身伤害;
2.设备故障。
1.工作负责人应清点人员和工具,检查确实无人或工具留在设备内,方可关人孔门。
3.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面罩和防电弧服。
3
临时用电
1.电源、电压等级和接线方式不符要求;
2.负荷过载
1.触电;
2.火灾。
1.检查电源;
2.验电。
4
关闭下煤插板门
1.阀门未关到位;
1.职业伤害;
2.机械伤害。
3.环境污染。
1.办理工作票,确认执行安措;
2.提供良好通风;
3.使用面罩和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控制措施:1)办理工作票、确认检修开关、验电、上锁挂牌;2)使用绝缘手套、绝缘鞋、面罩和防电弧服;3)吊装前检查吊装器具、禁止站在吊件下;4)如动火需开动火工作票、使用阻燃垫布、专人监护。
编号
作业活动/步骤简短描述
危险条件/危害因素
可能导致的
后果/事故
控制措施
备注

检修前风险辨识
1
办理工作票
安全措施未执行
2.检查气管有无破损,使用氧气减压器和乙炔回火阀;
3.氧气瓶、乙炔瓶垂直放置并固定,距离不小于8米;
4.做好防火隔离措施,如使用阻燃垫和警示标识,准备灭火器等。
5.作业人员必须参加动火作业培训,穿戴合适工作服、防护鞋、防护眼镜、面罩和安全带等;
4
转动部分检修
1.意外接触运行部件;
2.设备误启动;
3.在运行状态下作业(传送带未隔离),转动部分伤人;

检修过程风险辨识
1
拆除电机对轮,及粉仓连接法兰
1.设备误启动;
2.在运行状态下作业;
1.人身伤害。
1.办理工作票,确认执行安措;
2.检查核实;
2
更换刮板(使用电动葫芦起吊电机)
1.开关绝缘不良或损坏;
2.吊钩和卡扣损坏脱扣砸人;
3.钢丝绳毛刺或断裂;
4.手摇机构故障;
5.起吊物重心不稳或绑扎不当;
1.触电、电弧灼伤;
2.人身伤害。
1.办理工作票,确认安全措施执行完善,组织人员宣读,签字方可开工。
2
切断电源
1.拉错开关、走错间隔或误送电导致设备带电或误动;
2.分闸时引起着火;
3.误碰其它有电部位产生电弧。
1.触电、电弧灼伤;
2.火灾;
3.设备事故。
1.办理工作票,确认执行安措;
2.双人共同确认检修开关、上锁、验电和挂警示牌;
6.物件过重超载。检查手摇机构;
1.机械伤害;
2.触电
1.使用前检查手摇机构、钢丝绳吊扣等;
2.戴防护手套、戴安全帽;
3.吊物必须捆绑牢固,保持重心稳定;
4.设专人指挥起吊,避免吊物下站人;
5.设置隔离措施。
3
更换墙体、过桥及底板(动火)
1.给煤机内积煤和煤粉未清理干净
2.气管老化、漏气、打结,氧气减压器和乙炔回火阀;
6
保温恢复
铁板及工器具伤人
1.人身伤害;
1.使用工具前应进行检查,不完整的工具不准使用。
2.铁板应做好防止下滑的措施。

检修结束危险辨识
1
结束工作
1.遗漏工器具;
2.现场遗留检修杂物;
3.不拆除临时用电
4.不结束工作票
1.触电;
2.人身伤害。
1.收齐检查工器具;
2.清扫检修现场;
3.拆除临时用电;
4.结束工作票。
2
设备试转
1.工作票未交给运行值班员;
2.触碰电机及机械转动部位。
3.试转前仍在进行修理工作。
4.未经运行人员许可擅自操作。
1.触电;
2.人身伤害。
3.设备损坏。
1.在机器完全停止以前,不准进行修理工作,并做好防止转机的措施。
2.检修工作人员不准自己进行试运行的操作。
3.转机机械检修完毕,转动部分的防护装置应牢固的装复。
3.气管与钢瓶接口没有固定;
4.气体钢瓶没有固定;
5.乙炔气瓶与氧气钢瓶距离太近;
6.没有使用阻燃垫;
7.割碴飞溅,没有使用阻燃垫;
8.没有穿戴或使用不合适的工作服、防护鞋、防护眼镜和面罩等;
1.火灾。
2.人身伤害。
3.机械伤害;
1.对给煤机进行清理或掏粉前,应将给煤机电动机的电源切断,并须注意防止自燃的煤粉伤人。4.来自动时,应站在转动机械的轴向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