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化学-抗菌药和抗真菌药PPT医学课件

药物化学-抗菌药和抗真菌药PPT医学课件

化学治疗药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1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s AntibacterialAgents)
2
学习内容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 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喹诺酮类药物的不稳定性
3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
1962年萘啶酸发现,开始该类药物的研究 该类药物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OO S NH2
Sulfanilamide
H2N
NH2 NN
OO
S NH2 Sulfamidochrysoidine
H2N
H3C O HN
NaO3S
OH NN
OO S NH2
SO3Na
CH3CO HN
OO S NH2
Prontosil Soluble
31
O OO
SN H
CH3
H2N 磺胺醋酰
O ON S NN H
22
合成
诺氟沙星的合成 环丙沙星的合成
23
诺氟沙星的合成
F
F
C2H5OCH=C(COOC2H5)2
Cl
NH2
Cl
C(COOC2H5)2
CH NH
二苯醚
O
O
F
F COOC2H5 (C2H5)2SO4
COOC2H5
NaOH
Cl
N H
DMF Cl
N C2H5
O
O
F
COOH
HN
பைடு நூலகம்
NH
F
COOH
Cl
N
DMSO N
19
F
N HN
O COOH
N
环丙沙星
O F
N
N
HN
F
NH NH2
O COOH
N
光照分解产物
(条件:1%水溶液经5万Lux光照12h)
20
F
N HN
O COOH
N
环丙沙星
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 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
21
毒性
3-COOH 4-CO的存在 存在光毒性 影响CPY450酶的活性 中枢毒性 胃肠道和心脏毒性
C2H5
H NH2
F
N
NH H
CH3
CH3
N
NH
F
F
CH3
洛美沙星
斯帕沙星
9
N CH3
8
F9
O 7 6 COOH
10
5
N
N4
O
1
2
3 CH3
氧氟沙星
O
F
COOH
N
N
N CH3
O
H
CH3
左氟沙星
10
O
F
COOH
N HN
N C2H5
依诺沙星
F
O COOH
H3C N
N
N
C2H5
培氟沙星
11
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Cl
O
C C COOC2H5
F
Cl
CH
NaH
NH
NaOH
Cl
F
Cl
O
F COOH
N
N
N H
O COOH
N
25
第二节 抗结核药
CONHNH2
N 异烟肼
26
概况
异烟肼对复制的病原微生物有杀死作用,而对 非复制的病原微生物只有抑制作用。
异烟肼做成腙后仍有活性。Eg:异烟腙、葡烟 腙等
异烟肼可与金属离子络合,即使是微量的金属 离子,故在配制时应避免与金属容器接触。
其吸收受食物影响,且具个体差异。
27
根据代谢拮抗原理设计得到,与 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
酶。
OH
COONa
H2N 对氨基水杨酸钠
28
利福平
29
磺胺类抗菌药物的发展概述
磺胺类药物是30年代发现的能有 效防治全身性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第 一代化学治疗药物,它的发现开创 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
30
H2N
磺胺嘧啶
O O ON
17
诺氟沙星经日光照射30天后的三种分解产物
F
N HN
O
COOH
N 诺氟沙星 C2H5
F
H N NH2
O
COOH F
N C2H5
H2N
O F
COOH
N C2H5
N
N OHC
O COOH
N C2H5
18
F
N HN
O
COOH
N 诺氟沙星 C2H5
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
O
4 3
COOH
12
N R
14
CH3 O
F
COOH
N
N
N
妥美沙星
15
喹诺酮类药物的光不稳定性
16
F
N HN
O
COOH
N 诺氟沙星 C2H5
是喹诺酮类药物中的代表药物,由于分子中6 位F和7位哌嗪的存在,具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和 药代动力学性质,抗菌谱广,临床上用于治疗敏 感菌引起的尿路、肠道感染。
1、抗菌谱广、毒性低,不易产生耐药,其 抗菌作用甚至可以与第三、四代的头孢菌素相 比;
2、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比用发酵 法制备抗生素来源容易,价格低廉 该类药物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受到重视,已合成 的化合物超过10万个,至今已开发和正在开发 的品种有50多种
4
第一代:
特点:抗菌谱窄,抗革兰氏阴性菌,对革兰氏阳性菌和绿脓 杆菌无效,易产生耐药
5 6
7 8
O
4 3
COOH
12
N
R
12
1位取代基:最合适的
长 度 为 0.42nm , 相 当
于一个乙基的长度,
也可以是乙基体积相
似的电子等排体如乙
烯基、氟乙基等,若
5
为环丙基取代,活性 6
大于乙基取代。
7
2位不适合任何取代基,
8
否则活性消失或减弱。
3位的羧基和4位的酮 是产生药效必须的, 被其他基团取代时活 性消失。
N
C2H5
C2H5
N H
24
环丙沙星的合成
COOH
COCl
Cl
Cl SO2Cl
H2C(COOC2H5)2
F Cl
F Cl
O
H3C
SO3H
Cl
CCH2COOC2H5
HC(OC2H5)3 Ac2O
F Cl
O
COOC2H5
CCH
Cl
COOC2H5
F Cl
O
C C COOC2H5
Cl
CH
NH2
OC2H5 F
O
4 3
COOH
12
N R
13
5位以氨基取代时活性最好, 活性约增强2-16倍,如斯帕 沙星。也可以甲基取代,如 妥美沙星。
6位F的引入可以增强药物 对细菌细胞壁的穿透力,大 概的顺序是 F›Cl›CN›NH2›H
7位引入取代基有利于增强 抗菌活性,以哌嗪基取代作 用最好。
5 6
7 8
8位取代基与化合物的光毒 性有关,尤其是以F 取代光 毒性最大,如斯帕沙星,如 巴罗沙星。
6-羧酸三水合物
7
第三代:以1979年的诺氟沙星上市 为标志 特点: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阴性、 阳性菌有效,耐药性低,副作用小, 且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8
R2
5
R3 6
7
R4
8
R5
O
4
3 COOH
2
N1 R1
喹啉羧酸类
R1
R2
R3
R4
R5
C2H5
H
F
N
NH H
H
F
N
NH H
药物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O
CH3
COOH
NN C2H5
萘啶酸
N
NN
N
O COOH
N C2H5
吡咯酸
5
第二代:
特点: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较强,较少耐药。
吡哌酸甚至对绿脓杆菌也有效
O
N NN N H
COOH
N C2H5
吡哌酸
O
O
COOH
西洛沙星
O
N N
6
C2H5
OO
N NN N
OH .3 H2O
HN
吡哌酸
8-乙基-5-氧-5,8-二氢-2-(1哌嗪基)吡啶并[2,3-d]嘧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