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件内力及内力图的绘制
(2) 计算1-1 利用计算剪力和弯矩的规律,由1-1截面左侧外力计
Q1=RA=-2000N(负剪力) M1=RA×200=-400N·m(负弯矩) (3) 计算2-2 利用计算剪力和弯矩的规律,由2-2截面的右侧外力
Q2=q×0.4-RB=-4000N (负剪力) M2=RB×0.4-q×0.4×0.2=2400N·m(正弯矩)
从所作的内力图知,若a>b,则在CB段任一截面上的 剪力值都相等且比AC段的要大,其值|Qmax|=Pa/l,最 大弯矩发生在集中力P作用的截面上,其值|Mmax| =Pab/l
如果集中力P作用在梁的跨中,即a=b=l/2
|Qmax|=P/2 |Mmax|=Pl/4
【例 7.7】简支梁受集中力偶m作用如图17(a)所示,试画
Q(x)=RA=m/l (a≤x<l) M(x)=RAx-m=m/lx-m(a<x≤l) (3) 画剪力图 从式(a)和式(c)可知,AC段和CB段的剪力为常数m/l, 剪力图是一条在x轴线上侧与x轴平行的直线。剪力图如 图17(b)
【例 7.8】外伸梁受荷载作用如图18(a)所示,试画出梁的
∑Fy=0,RB-Q1=0
Q1=RB=-2P ∑m1(F)= 0,M1-Me=0
M1=Me=Pa 计算结果Q1为负,表明Q1实际方向与图示假设方向 相反,故为负剪力;M1为正,表明M1实际方向与图示假
(3) 求截面2-2
用2-2截面将梁假想地截开,取右段为研究对象,受 力图如图12(c)。由平衡方程求Q2和M2
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与轴力图、扭矩图很相 似,用平行于梁轴的横坐标x表示梁横截面的位置, 用垂直于梁轴的纵坐标表示相应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在土建工程中,习惯上将正剪力画在x轴上方, 负剪力画在x轴的下方;正弯矩画在x轴下方,负弯 矩画在x轴的上方,即把弯矩图画在梁受拉的一侧。
3. 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步骤
图10
3. 用截面法求指定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利用截面法计算指定截面的剪力和弯矩的步骤
(1) (2) 用假想的截面在欲求内力处将梁截成两段,
(3) 画出研究对象的内力图。截面上的剪力和
(4)
【例 1】简支梁如图11(a)所示。已知P1=36kN,P2=30kN, 试求截面I-I
【解】(1)
以整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11(a)。列平衡方程
截面m-m上剪力Q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弯矩M的
∑Fy=0,NB-Q=0 Q=NB ∑mC(F)= 0,NB·x-M=0 M=NB·x 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分别以梁的左 段和右段为研究对象求出的Q和M,大小是相等的, 而方向或转向是相反的(图8(b)、(c))。
图8
2. 剪力和弯矩和正负号规定
∑Fy=0,Q2-P=0 Q2=P(正剪力) ∑m2(F)= 0,-M2-P·a/2=0 M2=-Pa/2 (负弯矩)
图11
图12
图12
图12
4. 计算剪力和弯矩的规律
(1) 梁内任一截面上的剪力,其大小等于该截面 左侧(或右侧)梁上所有外力的代数和;梁内任一截面 的弯矩,其大小等于该截面左侧(或右侧)梁上所有外
【例 7.6】简支梁受集中力P作用如图16(a)所示,试画出 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
∑mB(F)= 0,-RAl+Pb=0 RA=Pb/l ∑Fy=0,RA+RB-P=0 RB=Pa/l (2) 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梁在C截面处有集中力P作用,AC段和CB段所受的 外力不同,其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也不相同,需分段列 出。取梁左端A
由 ∑Fy=0,Q1+RB-P2=0
得 Q1=P2-RB=(30-26)kN=4kN 由 ∑m1(F)=0,RB×4-P2×2-M1=0 得 M1=RB×4-P2×2=(26×4-30×2)kN·m
=44kN·m 可见,不管选取梁的左段或右段为研究对象,所得 截面I-I
【例 2】外伸梁受载荷作用如图12(a)所示。图中截面1-1 是指从右侧无限接近于支座B。试求截面1-1和截面2-2的
图7
二、 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1. 剪力和弯矩
图8(a)为一简支梁,载荷P与支座反力NA和NB是 作用在梁纵向对称面内的平衡力系。现用截面法分 析任一截面m-m上的内力。
梁的横截面上的内力比较复杂,一般存在两个
(1) 剪力Q 相切于横截面的内力。剪力的
(2) 弯矩M 矩。
作用面与横截面垂直的内力偶
由 ∑Fy=0,RA-P1-Q1=0 得 Q1=RA-P1=(40-36)kN=4kN 由 ∑m1(F)=0,M1+P1×1-RA×2=0 得 M1=RA×2-P1×1
=(40×2-36×1)kN·m=44kN·m 计算结果Q1、M1为正,表明Q1、M1实际方向与图示
若取梁的右段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11(c)所示。
【例7.5】简支梁如图15(a)所示,受均布荷载q作用,试画
【解】(1) 求支座反力
RA=RB=ql/2 (2)
坐标原点取在左端A点处,距原点A为x处的任意截
Q(x)=RA-qx=ql/2-qx(0<x<l) M(x)=RAx-qx2/2=ql/2x-qx2/2 (0≤x≤l)
(3)
由式(a)可见,Q(x)是x的一次函数,所以剪力图是一 条斜直线。由式(a)
图13
三、 剪力图和弯矩图
1.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若以横坐标x表示横截面在梁轴线上的位置,则 各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皆可表示为坐标x的函数,
Q=Q(x) M=M(x) 以上两函数表达了剪力和弯矩沿梁轴线的变化 规律,分别称为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2. 剪力图和弯矩图
为了形象地表示剪力和弯矩沿梁轴的变化规律, 把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用其图像表示,称为剪力图 和弯矩图
(1) 正剪力:截面上的剪力使研究对象作顺时针方
向的转动(图7(a)) 负剪力:截面上的剪力使研究对象作逆时针方
向的转动(图7(b)) (2) 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正弯矩:截面上的弯矩使该截面附近弯成上凹 下凸的形状(图10(a))
(b))
图7
x=0,QA右=ql/2 x=l,QB左=-ql/2 剪力图如图15(b)
由式(b)可见,M(x)是x的二次函数,所以弯矩图是一 条二次抛物线,至少需要确定三个控制截面的弯矩值, 才能描出曲线大致形状。由式(b)
x=0,MA=0 x=l/2,MC=ql2/8 x=l,MB=0 弯矩图如图15(c) 从所作的内力图可知,最大剪力发生在梁端,其值 为|Qmax|=ql/2,最大弯矩发生在剪力为零的跨截面, 其值为|Mmax|=ql2/8。
(4) 画弯矩图
从式(b)可知,AC段的弯矩是x的一次函数,弯矩图 是一条斜直线,只需确定该段始末两个控制截面的弯矩 值,就能画出该段的弯矩图。由式(b)
x=0,MA=0 x=a,MC=Pab/l 从式(d)可知,CB段的弯矩是x的一次函数,弯矩图 也是一条斜直线,由式(d)
x=a,MC=Pab/l x=l,MB=0
图5
图6
3. 梁的类型
根据梁的支座反力能否全部由静力平衡条件确 定,将梁分为静定梁和超静定梁。静定梁又可分为 单跨静定梁和多跨静定梁
单跨静定梁按支座情况可分三种基本类型: (1) 简支梁梁的一端为固定铰支端,另一端为 活动铰支座(图7(a)) (2) 外伸梁其支座形式和简支梁相同,但梁的 一端或两端伸出支座之外(图7(b)) (3) 悬臂梁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图 7(c))
(1) 求支座反力 以梁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梁上的荷载和支座
(2) 将梁分段 以集中力和集中力偶作用处、分布荷载的起讫
处、梁的支承处以及梁的端面为界点,将梁进行分
(3) 各段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时,所取的坐标原
点与坐标轴x的正向可视计算方便而定,不必一致。
(4)
先根据剪力方程(或弯矩方程)判断剪力图(或弯 矩图)的形状,确定其控制截面,再根据剪力方程(或 弯矩方程)计算其相应截面的剪力值(或弯矩值),然 后描点并画出整个全梁的剪力图(或弯矩图)
(2) 左上右下,剪力为正;左顺右逆,弯矩为正。 (3)
【例 3】简支梁受载荷作用如图13所示。已知集中力 P=1000N,集中力偶m=4kN·m,均布载荷q=10kN/m,试 求1-1和2-2 【解】(1) 求支座反力
以整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13所示,由平衡方
∑mB(F)=0,P×750-RA×1000-m+q×500×250=0 RA=(P×750-m+q×500×250)/1000=-2000N ∑Fy=0,RA-P-500q+RB=0 RB=P+500q-RA=8000N
【解】(1) 以整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12(a)。由平衡方程
∑mB(F)=0,RC·a-P×2a-Me=0 RC=(2Pa+Me)/a=(2Pa+Pa)/a=3P ∑mC(F)=0,-RB·a-Pa-Me=0 RB=(-Pa-Me)/a=(-Pa-Pa)/a=-2P
(2) 求截面1-1
用1-1截面将梁假想地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受 力图如图12(b)。由平衡方程求Q1和M1
由 ∑mA(F)= 0,RB×6-P1×1-P2×4=0 得 RB=(P1×1+P2×4)/6=26kN 由 ∑mB(F)= 0,P1×5+P2×2-RA×6=0 得 RA=(P1×5+P2×2)/6=40kN (2) 求截面I-I的内力
用I-I截面将梁假想地截开,取左段为研究对象,受 力图如图11(b)
AC
Q(x)=RA=Pb/l (0<x<a) M(x)=RA·x=Pb/lx(0≤x≤a) CB
Q(x)=RA-P=-Pa/l (a<x<l) M(x)=RA·x-P(x-a)=Pa-Pa/lx(a≤x≤l) (3) 画剪力图 从式(a)可知,AC段的剪力为常数Pb/l,剪力图是一 条在x轴线上侧与x轴平行的直线。从式(c)可知,CB段的 剪力为常数-Pa/l,剪力图是一条在x轴线下侧与x轴平行的 直线。画出剪力图如图1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