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坛市建置区划

金坛市建置区划

金坛市建置区划
春秋战国时期,金坛先后为吴、越、楚之地。

秦汉属曲阿县。

晋代,曲阿之西南地区置延陵县,金坛属之。

隋开皇十五年(595)置金山府。

隋大业十三年(617)乡人自立金山府为金山县。

唐武德八年(625)并入延陵县。

武后垂拱四年(688)分延陵复置县,更名为金坛县。

1993年11月撤销金坛县,设立金坛市(县级),以原金坛县的行政区域为金坛市的行政区域。

至2007年,金坛市名一直未变。

1949年4月24日金坛县解放至1983年,先后属常州、镇江专区管辖,1983年3月至今属常州市管辖。

金坛市(县)行政区域,清前不详。

清时设乡、都、里(村、保),清末设乡、镇、图、村。

1912年至1929年,为市乡、图、村制,继为区、乡(镇)、闾、邻制。

1934年为区、乡(镇)、保、甲制。

金坛解放后至1958年9月为区、乡(镇)、村;1958年9月起为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1983年至2000年1月设乡(镇)、村(居)、组;2000年1月至2007年为镇、村(居)、组。

区划变动较大的,民国期间有5次,金坛解放后有17次。

至2007年,全市辖7个镇,26个居民委员会,157个村民委员会。

金坛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境内河湖众多,沟渠交错,流域性干河有9条,外(内)荡湖泊17个,水源充足,素有“鱼米之乡”美称。

金坛植物、动物及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盐矿储量为最。

域内自然灾害频繁,以洪涝、干旱、风、雪、冻为主,全市人民奋力抗灾,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第一章建置区划
唐武后垂拱四年(688)置金坛县。

至1993年11月撤销金坛县设立金坛市,由江苏省直辖,实行计划单列,暂由常州市管辖。

1988年,金坛县设11个镇17个乡,425个村民委员会,10个居民委员会。

2000年1月全市由27个乡镇调整为15个镇。

2001年4月村级区域由原来的418个调整为157个。

2007年3月全市由15个镇调整为7个镇。

至2007年,全市辖7个镇,26个居民委员会,157个村民委员会。

第一节建置
金坛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栖息、生存。

春秋时期,金坛属吴地,战国时期为越、楚所辖,秦汉归曲阿县,晋系延陵县金山乡。

隋大业十三年(617)乡人自立金山县,属江都郡。

唐武德元年(618)改金山县为琅琊县,翌年复名金山县。

武德八年(625)金山县并入延陵县。

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复置金山县,因东阳郡有金山县,而县界句曲山有
“金坛之陵”,遂更名金坛县。

此后县名一直未变,但境域和隶属关系多有变动。

1940年后,金坛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区,县境东南部(儒林、五叶、水北、汤庄、尧塘、河头、岸头、洮西、涑渎、城东、城西的全部或部分)与宜兴县、武进县、丹阳县的部分地区建立金坛县;西南部(常溧公路以南,洮湖以西地区)与溧阳县部分地区建立溧阳县;西北部(丹金公路以西,常溧公路以北地区)与丹阳、丹徒二县部分地区成立镇江县(1942年4月改名为茅东县),分别成立抗日民主政府。

1949年4月24日金坛解放,属苏南行政区武进行政分区,11月改属常州专区。

1953年1月撤常州专区,属镇江专区。

1958年8月撤镇江专区,属常州专区。

1959年9月,撤常州专区,属镇江专区。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金坛县属常州市。

1993年11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金坛县,设立金坛市(县级),以原县行政区域为市行政区域。

新设立的金坛市由江苏省直辖,实行计划单列,至2007年底一直暂由常州市管辖;市(县)人民政府一直设在金城镇县府路63号;境域一直未有变迁。

第二节区划
1987年,金坛县设金城、薛埠、河头、指前、水北、直溪6个镇,城东、城西、后阳、白塔、朱林、社头、西岗、唐王、涑渎、白龙荡、洮西、五叶、儒林、汤庄、尧塘、岸头、建昌、登冠、罗村、花山、茅麓、西旸22个乡,虹桥、弘化、西门、横街、小南门、望华、朝阳、花街、北门9个居民委员会,424个村民委员会。

1988年5月,社头、儒林、尧塘、朱林、建昌5个乡撤乡建镇。

社头镇撤销前春村,设立青山村、前锋村;将林场大队改为渔业村,前进村更名为东周村。

指前镇设立指前标居民委员会。

岸头乡撤销渔业村。

1989年,金城镇增设河滨、东园、龙山路、文化、大南门、丹阳门6个居民委员会。

1992年,河头镇设立华阳居民委员会,朱林镇设立东林居民委员会,直溪镇设立西圈门、振兴2个居民委员会,建昌镇设立兴建、兴昌2个居民委员会,薛埠镇设立薛东、薛西2个居民委员会。

1993年8月,城西乡设立北环居民委员会。

至1993年底,金坛市辖11个镇,17个乡,25个居民委员会,425个村民委员会。

1994年2月,西旸、五叶、白塔、西岗4乡撤乡建镇;6月,设立金城镇翠园居民委员会、西旸镇居民委员会、西岗镇居民委员会、城东乡下坵居民委员会。

1995年11月,汤庄乡撤乡建镇。

1996年5月,金城镇撤销横街居民委员会,设立春风居民委员会;8月,登冠、茅麓2乡撤乡建镇。

至1996年底,金坛市辖18个镇,10个乡,29个居民委员会,425个村民委员会。

1997年7月,设立城东乡华城新村居民委员会;8月,华罗庚科技城下辖的下塘、电胜、金胜、东方4个村民委员会仍归城东乡管理。

1998年11月,撤销白龙荡乡,其原辖区域并入金城镇;12月,薛埠镇薛东居民委员会更名为薛埠居民委员会、薛西居民委员会更名为绿化居民委员会。

1999年1月,朱林镇渔业村并入东林居民委员会;6月,设立城东乡华苑新村居民委员会。

至1999年底,金坛市辖18个镇,9个乡,29个居民委员会,424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1月3日,金坛市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城东乡、城西乡、后阳乡,将这三乡原辖区域并入金城镇;撤销罗村乡、花山乡,将这两乡原辖区域并入薛埠镇;撤销西旸镇,将其原辖区域并入茅麓镇;撤销岸头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水北镇;撤销汤庄镇,将其原辖区域并入尧塘镇;撤销涑渎乡、洮西乡,将这两乡原辖区域合并设立洮西镇;撤销唐王乡,将其原辖区域并入西岗镇;撤销登冠镇,将其原辖区域并入直溪镇;撤销五叶镇,将其原辖区域并入儒林镇。

保留朱林镇、河头镇、指前镇、社头镇、建昌镇、白塔镇。

全市原有27个乡镇,调整后为15个镇。

3月31日,金城镇将白龙荡圩堤内的青龙村、龙荡村、龙溪村、龙门村、白龙村、龙潭村、龙桥村合并为白龙荡村。

2001年4月26~27日,金坛市村级区域实施大范围调整,由原来的418个行政村调整为157个行政村。

2007年3月26日,全市镇行政区划实施调整:撤销金城镇、白塔镇、河头镇、洮西镇,将原四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金城镇;撤销薛埠镇、茅麓镇,将原两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薛埠镇;撤销尧塘镇、水北镇,将原两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尧塘镇;撤销直溪镇、建昌镇,将原两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直溪镇;撤销朱林镇、西岗镇,将原两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朱林镇;撤销指前镇、社
头镇,将原两镇所辖区域合并设立新的指前镇。

儒林镇行政区划不变。

全市原15个镇调整后为7个镇。

至2007年底,全市辖7个镇,26个居民委员会,157个村民委员会。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