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本质
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们探索社会之一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开辟了道路,在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十九大特别报告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开启
新时代
新征程
新编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族人民团结奋斗,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中国梦 我国不断为人类作更大贡献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 与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资本主义是为少数人谋利益,必然产生剥削与两极分化。而 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是让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资本主义由于私有制和剥削的存在,不可能实现共同 富裕。 因此没有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基础,共同富裕就无法实现,离开了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解放 和实现发展生产力也就失去了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
一本质的科学内涵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80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 主义的本质”这一概念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 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 正确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 本质”
CONTENTS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对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思考:
首先,消灭剥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消灭剥削制度. 二是消灭剥削现象。
两极分化,是指在社会财富分配上的不平衡,最终 导致阶级分化。
其次,我们不能把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完全做到。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CONTENTS
而在我国,因为领导人的错误决定,采取的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举措 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也陷入了萧条。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就遇到了姓“资”还是姓“社”的困扰。虽然取得 了一些成效,但从地方到中央都存在着尖锐分歧。
正是这是国家在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与我国的失败教训下, 促使邓小平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80年4月,邓小平会见赞比亚总 统时说:“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 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 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 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滞在很 低的水平不能叫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85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 副总统时说:“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是 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 么是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有很多条, 最重要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最终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
谢
谢
观
看
第二时间大战后,非洲一些新独立的 国家希望通过社会主义措施来建设平等, 公正的新社会,但结果不仅没有达到目标 ,而且给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困难。苏联在 斯大林时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国家 工业化,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然 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开始显露,戈尔巴乔 夫的失职导致了苏联共产党重大失误,苏 联经济不断滑坡。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澄清了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与模糊观念,克服和纠正了以往片面强调生产关系。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曾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现实国情甚至脱离实际条件,使社会主 义建设走了弯路。这一理论,把手段与目的统一起来,摆脱了长期拘泥于具体模式而 忽视社会本质的错误倾向,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增添新内容。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一次强调共同富裕的问 题,指出:“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 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 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 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 东西。”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92年邓小平南巡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在回答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 的著名论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 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 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 平经过长期思索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所作的总结性的 理论概括。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第一,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纳入社会本质之中,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我 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提炼出来的。 过去,我们曾一度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不断提高公有化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 发展,就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纠正了忽视发展生产力的错 误观念,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迫切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后还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考:
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放发展和 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经的阶段。 解放生产力,不断增加物质财富外, 既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以及一切剥削阶级社会的重要 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 标志,也是社会主义作为公产主义第一阶段要始终为之奋斗 问题、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的最终目标。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 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 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段的无产阶 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