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新)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新)

4.举行家长会,争取家长的配合。
(三)第三阶段:结题鉴定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1月)
1.收集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并进行汇编。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为成果鉴定作好充分准备。

二、研究方法
教师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具体的方法有:
1.文献法:收集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把握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等奖
现代与经典组委会
{
2.未来要实现的主要学术目标
(1)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低分率,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研究,制定一套适合本班特困生学习的方法,并能进行推广。
(3)撰写有关特困生转优这方面的论文,争取在报刊上发表或获得优秀的荣誉。
年 月 日
3.县教育科研部门意见(校级课题此项免除)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3.目前工作岗位上想解决的问题
由于当前留守学生很多,针对学生缺乏父母有效地监管和呵护,思想、心理、行为难免产生偏差,影响了学习,从而出现学困,如何针对这一实际,探索学困生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1.核心概念界定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常态学习过程中,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要求的学生。它是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本课题将重点研究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建构不影响优生学习的前提下,加强学困生的转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的目标
:
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及时及早转化学困生。
3.课堂教学中,如何照顾到学困生。
4.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
3. 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
1.研究学困生形成的成因。
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学习习惯,研究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4.学校、社会和家庭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
<
4.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5年11月—2016年11月)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3月)
1.相关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确定研究的对象。
&
5.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问卷调查
2015年12月
典型案例观察与分析
观察笔记教育随笔
2016年5月
学困生的转化研究策略

论文
2016年10月
三、课题评审结果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2.专家评审意见(校级课题此项免除)
专家组组长(签字)
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困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行动研究法: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成绩。
4.个案研究:选取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5.经验总结法: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对学困生形成原因以及教师的解决方法进行调查。
3.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和进行课题的申报工作。
(二)第二阶段:实施Leabharlann 段(2016年3月—2016年7月)
{
1.实施既定的活动方案。
2.开展系列评比活动:
(1)学困生学习进步奖(2)学困生品德进步奖(3)学困生行为习惯进步奖等等。
3.不定期实施检测,检验试验效果。
编号:
泗阳县教育科研“微型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学困生转优的策略研究
主持人姓名:陈 军
工作单位:泗阳县新袁中心小学
申报日期:2015年11月
\
泗阳县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制
:
一、基本信息
姓 名
陈军
性别

出生年月
1973年3月
|
职 称
高级
手机
1.过去体现自己思想的论文
论文名称

级别或等第
日 期
报刊名称或评奖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