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测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测试卷及答案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题一、积累运用(20分)1.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1)~(3)小题。

(6分)【甲】我们都面面相觑.()了,shū()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shāo()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乙】有一种昆虫,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壳.(),上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

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liáng()墨绿色的叶鞘.()里。

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蜜,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niē()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采。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2)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3)【乙】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2分)()改为()()改为()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1)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2)我心里极了,就在桌子底下捣鬼,每每被那个尖眼睛的女老师发现,狠狠地批评一顿。

(3)他果然又在里边,斜躺在一堆野草上,显得十分的样子。

A.鉴赏烦躁衰弱B.鉴定烦躁衰弱C.鉴赏烦闷衰败D.鉴定烦闷衰败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每到秋季,银杏或许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因此我常会不远万里地去人迹罕...至.的地方千年银杏林。

B.2015年9月6日晚上,厦门白鹭洲广场鼓乐同鸣,人声鼎沸....,中国厦门中秋旅游嘉年华活动盛大开幕。

C.章用秀酷爱读书写作,20余年来,已出版文史、收藏等类书籍80余本,是天津出版书籍最多的人,堪称着作等身....。

D.王小宾在考场上能轻松地骗过老师的眼睛作弊,真是无所不能....。

4.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

①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②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

③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

④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

⑤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

A.②④⑤①③B.⑤①②④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B.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C.当我成为植物学家后,爸爸以为这是他拳头惩罚的功劳。

他的口头禅是:“猪羊怕杀,人怕打!”D.我极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6.填空。

(6分)(1)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不仅使鸟儿欢悦,也使人杂念顿消的诗句是“,”。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综合实践(5分)7.最近几年来,同学们使用网络语言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请你参与下面的活动,完成(1)~(2)小题。

(5分)(1)下面是“豆包”论坛的讨论,请阅读其他人的观点,再谈谈自己的观点。

(2分)楼主:我个人很喜欢使用网络语言,有时在作文中也会使用,感觉很生动,很有意思。

可是学姐们告诫我,在考场上写作文时,千万不要使用网络语言,不然会被扣分。

对此,各位同学有什么看法?一楼:现在是“网络时代”,出现网络语言是必然的。

这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语言与时俱进,与生产、生活相生、相存、相发展的佐证。

二楼:我觉得滥用网络语言会影响汉语的正确、正常使用。

有很多粗俗的词汇变成了英文字母的缩写,但是,粗话就是粗话,不会因为变了形式就变得文雅起来。

你的观点:(2)如果班级想派你作学生代表,针对“校园杜绝网络用语”的提议为校领导写一封简短的劝说涵,你打算怎么写?(3分)三、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

(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8.“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这是一个写景的句子,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该句所描写的景象。

(2分)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五言绝句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B.“禅房花木深”,一个“深”字十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僧人们居处的幽雅宁静。

C.“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两句诗寓情于物,情与景相融。

“悦”字表面写了鸟儿的愉悦心情,实际上是表现诗人的快乐心境。

D.“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两句诗以动写静,表现了诗人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0~14题。

(13分)《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伯牙善鼓.琴(弹奏)B.钟子期必得.之(懂得,知道)C.伯牙乃舍.琴而叹(放下)D.吾于何逃.声哉(逃跑)11.下面选项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止于.岩下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C.吾于.何逃声哉D.至于.夏水襄陵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13.既然钟子期能够明白伯牙琴曲的意趣,为何伯牙还会说“吾于何逃声哉”?(2分)14.阅读下面这篇古文,回答问题。

(3分)郢人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①慢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③之。

匠石运斤④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⑤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注释】①垩:白色的土,可用来粉饰墙壁。

?②慢:通“墁”,涂抹。

③斫:砍削。

④运斤:运,挥动;斤,斧头。

⑤质:对象,这里指搭档。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尽.垩而鼻不伤()宋元君闻.之()(2)《<列子>一则》与《郢人》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1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7分)月迹(节选)贾平凹“嫦娥是谁?”“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

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

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

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

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我所要的。

”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

”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

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5.文中的孩子们在哪些地方发现了月亮的踪迹?(2分)16.“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

”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17.“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

(9分)童年的小油灯曲近停电了,暖气也无法供应,失去温暖和光明的生活,变得有些寂寞可怕。

在这种无所事事的情形下,突然想起了童年,山区农村的童年。

那时候,晚上照明用的是小油灯,是用空墨水瓶自制的那种,全家只有一盏,哪个房间需要就端到哪个房间去。

小油灯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墙上适度的位置钉一颗钉子,用时就把灯挂在钉子上照明,久了附近的墙就被熏出漆黑的一块,且附着厚厚的一层烟灰。

为了节约,灯捻儿做得细细的,燃烧点也剪得短短的。

火苗如豆,人一走动掀起的微弱气流都会冲得火苗东倒西歪,不停地抖动,显得特别的胆小和虚弱,好像随时都会跑进黑暗里躲藏起来一样,弄得屋子里一片混沌,夜色幽深无比。

那时候,我很胆小,灯在哪个房间,我就跟到哪个房间,好像灯就是我的胆量。

移动灯时,必须以手挡风,不然气流会把火苗扑灭,那样又得浪费一根火柴。

记得家里有一间房子是在一人高的墙上掏一个窝,把灯置于墙窝里,起防风的作用。

当然,这样灯下黑的范围会更大一些。

好在农村人晚上不怎么做事,早早上床睡觉。

上学的孩子不多,用灯的地方自然也不多,我家只有母亲晚上纺纱、织布时奢侈地多点一会儿灯。

另外就是我和哥哥做作业时用灯,我们趴在桌子上,离灯近近的,才能看清字,甚至能感受到灯芯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

有几次不小心还烧焦了头发。

人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很夸张的大,一个人的影子能布满一堵墙面,这是离灯太近的缘故。

等做完作业,总能从鼻孔里掏出一些黑黑的烟灰,因为煤油灯点燃时烟灰特别浓黑。

有时灯点得时间长了,连脸也被熏黑了。

尽管这样,我还是很喜欢小油灯,它是我夜晚的伙伴和胆量,为我的生活带来了光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