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街道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街道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第一章工程概况1.1 项目概况及工程范围云阳县清水新街改造工程,全长644.05米。

道路总宽13.6米,其中单侧车行道宽度为4.3米,双向2车道,单侧人行道宽度为2.5米,不足2.5m的根据实际情况出发。

第二章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①我公司与业主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②业主提供的地形图。

2.2采用技术标准2.2.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2.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02-2006)2.2.5《公路软土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2.2.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2.2.7《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2.2.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2.1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2.2.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2.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4.01 2.2.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2.1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2.2.15《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2.2.1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2.2.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2.18《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第三章道路改建工程设计3.1 附属工程3.1.1 路缘石、路边石、树圈石、树池盖板路缘石、路边石、树圈石材质均采用青条石详见设计图纸。

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

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和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

树池盖板采用无机菱镁复合树池盖板,规格为1000×1000×28。

树池间距采用5米。

3.1.2 人行道面板人行道面板为200×100×50透水砖,表面不得有峰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面板必须表面平整,色彩均匀线路清晰、棱角整齐,铺砌必须平整稳定,灌缝应饱满,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

施工时可根据业主的要求调整铺装材料规格、组图方案等。

3.1.3 C15砼垫层C15砼垫层厚12cm。

厚度误差不得超过1cm。

混凝土检测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5.6施工注意事项5.6.1路基开挖应注意周边建构筑物和管道的安全。

5.6.2施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会同建设单位、质检、监理等部门进行处理,确保工程质量。

5.6.3未尽事宜参照相关施工规范执行。

第四章道路管网工程设计4.1排水工程设计范围本次设计包括雨、污水系统设计。

4.2排水现状本项目周边地块雨水呈散排,原排水系统不能满足现有排水系统,道路将建污水截流干管均预留有污水检查井,方便接入。

5. 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5.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

5. 2排水体制根据业主要求,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合流制。

5.3 设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按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

污水按城市综合污水量(综合用水量标准的85%)和规划人口进行计算。

5.4 基本设计参数⑴最大设计流速:排水管道V max=5.0m/s;⑵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 min=0.6m/s。

⑶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⑷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N3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3。

⑸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

6. 雨水系统6.1雨水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暴雨强度(q)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q=2822(1+0.775Lgp)(t+12.8p 0.076 )0.77(L/S·Ha)·暴雨重现期:道路P=2年,临时排水管涵P=1年·设计降雨历时:t=t1+mt2(min) 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 (min)折减系数:暗管m=2、明渠m=1.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 (min)按计算确定。

·综合径流系数:ψ=0.75。

·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

6.2污水管道布置本次设计道路雨水管道沿道路右侧单侧布置。

雨水管布置于车行道下,雨水管中心距路缘石1.5m,雨水管径DN500~ DN600。

道路路幅为一块板,雨水口设在机动车道边,采用联合式双篦雨水口。

本次设计道路雨水共分两段排出:起点~K0+040段,雨水由北向南排入就近。

K0+040~K0+644段,雨水由南向北排入就近。

6.3临时管涵部分:本次设计不涉及。

7污水系统7.1污水量计算本设计污水量按云阳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城市综合污水量计算以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为基础,排污系数按85%考虑。

云阳主城区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按450L/Cap.d计算,计算人口以最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准。

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 max=Q ave×(1+0.1)×K z(L/S)式中Q 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

Q 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计算Q ave=q×流域计算人口数(人)/(24×3600) (L/S)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85% (L/Cap.d)0.1:雨水渗入量系数K 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A (l/s)水力计算按满宁公式:2/13/21iRvn=(m/s)过水断面:A=(θ-sinθcosθ)r2(m2)——h﹤D/2水力半径:rR osθθθθ2)sin(-=(m)Or:A=(π-θ+sinθcosθ)r2(m2)——h﹥D/2)(2cossinθπθθθπ-+-=R(m)n:管材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非满流)取n=0.013,塑料管取n=0.009。

7.2 污水管道布置污水管道沿道路两侧布置,管径DN500~ DN600。

污水管布置于人行道,污水管中心距路缘石1.5m. 本设计污水管道由K0+040排出。

8 管材、基础及接口8.1管材根据业主要求,采用雨水和污水合流制!本工程雨、污水管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

8.2接口钢筋混凝土管接口形式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详细作法参照管道接口做法。

8.3基础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混凝土基础,做法详见设计图。

9 检查井、跌水井及其它构筑物9.1 检查井8.1.1排水检查井设计间距污水左右30米。

检查井井身均采用C30预制混凝土砌块砌筑。

8.1.2检查井井盖、盖座、爬梯均采用优质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品,井盖、盖座车行道上采用重型。

9.2雨水口8.3.1 本工程采用浆砌砌块双篦雨水口,雨水篦为新型复合材料成品。

8.3.2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N300mm,以>2.0%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

8.3.3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以保证有效收水。

10 管道施工10.1管道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

10.2现场复核本工程雨、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

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

10.3沟槽开挖沟槽开挖必须在路基成型后,按先深后浅的原则进行施工。

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

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1~1.5控制(详见管道开挖断面图),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

对于填方地段,须在填方进行至管顶标高1.0m之上后方可开挖管道沟槽,填方应按道路路基要求进行。

10.4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有特殊要求的,按相关设计图说)。

沟槽在填方地段、地基受到扰动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

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

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

10.5管道安装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的规定。

10.6测试与试验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

所有的污水管道在回填前还必须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的规定做管段闭水试验。

10.7沟槽回填管道、涵洞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有特殊要求的,按相关设计图说)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

回填材料及压实度应严格执行本设计相关设计图说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相关规定。

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

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

11 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

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

12 其他11.1本说明及设计图说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相关施工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进行。

11.2管道施工顺序应为由管道下游至上游敷设。

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

11.3根据2007年重庆市建设委员会根据建设部《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09号)有关规定,颁发的《关于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第四号)》(渝建发[2007]240号)及其精神,本设计优先采用家推广的化学建材技术。

本工程中排水管道、检查井井盖、盖座及雨水篦在施工时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材料,但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并经设计单位认可。

第四章电照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 45-2006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2009业主与我公司签定的设计合同,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