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导读:本文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题及答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篇一】(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仪节(yí)脑髓(suǐ)孱头(càn)自诩(yǔ)B.犀利(xī)针砭(biǎn)糟粕(pò)大度(dù)C.蹩进(bié)闭关(bì)冠冕(guān)残羹(gēng)D.磕头(kē)挖掘(jué)玄虚(xián)吝啬(sè)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冠冕孱头祟洋媚外B.譬如国萃古董残羹冷炙C.脑髓磕头蹩进故弄玄虚D.吝啬惴摩恐怖勃然大怒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冠冕堂皇大讲反腐败、背地里却贪污受贿的家伙,终于被揭露出来了。
B.王局长退休之后仍关心局里的事,发挥余热,干劲十足,真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人。
C.邪教的头目为了达到骗人的目的,故弄玄虚,散布谣言。
D.鲁迅先生用他那枝神来之笔为我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杂文。
4.下列各句中表意准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代替的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B.但是,如果反对这旧宅子的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不敢徘徊走进门,是孱头。
C.有人说,掘起了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D.于是连清醒地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可理解为展品下落不明。
)B.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显得寒伧可怜)C.听说不久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顺便到欧洲传道。
(用“催进”、“传道”讽刺“送去主义”的卖国媚态。
)D.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运用反语,是“堕落”的意思。
)6.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B.鲁迅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代表作品是中篇小说《阿Q正传》;他的小说主要收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中。
C.鲁迅先生的杂文创作更是成果丰硕。
《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是鲁迅书斋的名称。
D.鲁迅先生创作了大量散文和散文诗,分别收编在《朝花夕拾》和《野草》中。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文中的“孱头”“昏蛋”“废物”分别代表了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A.“孱头”代表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昏蛋”代表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废物”代表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拿来主义”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是什么?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最能概括《拿来主义》基本观点的一项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各取所需,各尽所能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乐一乐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
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
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
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
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
”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参考答案】《拿来主义》想一想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在论辩的文章中还显示了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风度。
最典型的例子是第9段的那些精当而风趣的比喻。
作者对于如何占用,怎样挑选,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
题目虽大,道理虽深,却能以小喻大,深入浅出。
既令人信服,也使人受感染。
练一练(一)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音。
A项的“诩”应为“xǔ”,这是“形声字,读半边”造成的误读。
一定要对形声字中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字引起重视,平时加强积累。
B项的“砭”应为“biān”,注意它跟“贬”的声调不同。
D项的“玄”应为“xuán”,C项的“冠”是多音字,这里的读音是正确的。
2.【答案】C【解析】A项的“祟”应为“崇”,这两个字容易混淆,要分清它们上下结构对应部分的不同;B项的“萃”应为“粹”,“粹”是精华的意思,“萃”本义是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聚拢;如“荟萃”、“出类拔萃”。
D项的“惴”应为“揣”,“惴”读“zhuì”,意思是忧愁恐惧;“揣摩”的“揣”读“chuǎi”,意思是测量,量度。
另“揣”是一个多音字,还有另两个读音,要注意掌握。
4.【答案】D【解析】A项中“活人代替的古董”应改为“活人代替了古董”,前者是偏正短语,后者是主谓短语。
B项“不敢徘徊走进门”语序不当,“徘徊”应放在“不敢”前;C项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句子,不能用表完成的“掘起了”,删掉“了”。
D项要注意“对于”的用法,凡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用“对”。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及对杂文语言特点的把握情况。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鲁迅先生有一段时间,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但不是鲁迅书斋的名称。
(二)1.【答案】A.怯弱的逃避主义。
B.“左”倾的虚无主义。
C.右倾的投降主义。
2.【答案】态度是:占有、挑选,即“大胆的拿来”。
方法是: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注意第3段的段首句的“总之”后面的内容是对上文的总结。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情况。
联系文章“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中心论点可知准确答案是D。
【篇二】(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鸿门宴》,完成下题。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②素善留侯张良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秋豪不敢有所近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2.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沛公不胜杯杓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④范增数目项王⑤令将军与臣有郤⑥秋毫不敢有所近⑦拔剑切而啖之⑧张良出,要项伯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A.①③④⑤B.②⑤⑦⑨C.②④⑥⑧D.①③⑤⑧⑨3.下列各句中加红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D.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4.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人物或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耐人寻味的话。
例句:项羽轻易地放走了刘邦,不,那不是刘邦,那是楚霸王的千秋基业。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拓展延伸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17分)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①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何兴之暴③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④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
自矜功伐⑤,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⑥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周生:汉时的儒者。
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
③暴:突然,有忽然兴起之意。
④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
⑤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
⑥寤:同“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舜目盖重瞳子(大概)B.自矜功伐(矜持)C.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奋:振,这里有极力施展的意思。
师古:效法古人)D.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竟然)2.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放逐义帝而自立②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③欲以力征④近古以来,未尝有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下面对项羽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的成功,是由于他像舜的后代。
B.项羽的成功,是由于他学习了陈涉等前人起义的经验教训。
C.项羽成功的一面,是由于他能把握时机,发难于陇亩之中,率领和团结五诸侯灭秦。
D.项羽的成功,是由于他英勇善战,神威无比。
4.项羽失败的原因何在?请结合文中句子分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这段文字中,太史公司马迁是如何评价项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一乐刘邦和父亲刘太公在一起住,每五天就去拜见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