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引言
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规格和强度的专为周转使用的大型货箱。
在我国某些地区,如香港和台湾等地其又被称为“货柜”。
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是运输领域的重要变革,是世界杂货运输的发展方向。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各国都把集装箱运输的普及和发展看作本国货物运输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实力增强的重要标志。
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集装箱化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么多年发展以来,我国集装箱船队发展迅速,航线不断增加;集装箱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内陆技术运系统明显改善;依靠科技进步,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我国对于集装箱运输的研究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集装箱运输量、运输船队及船舶的发展研究;二、集装箱码头、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三、国内外集装箱运输市场、各集装箱码头竞争力评估研究;四、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等。
二、主题
自集装箱运输产生以来,由于其具有运输私密性好、包装不易破损、运输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装载密度高、码垛规范等特点,在进入七十年代后逐渐成为航运业发展的主流。
Aidas Vasilis Vasiliauskas 和Jurgita Barysiene(2008)讨论了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集装箱的发明和应用给交通系统带来的变化、世界集装箱船队的发展以及世界港口集装箱运输量的发展趋势,指出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是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政策性因素等长期作用的结果。
对于本国影响方面,Andres Tolli和Juri Laving(2007)指出,中国集装箱运输在今后的十年里将以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主导世界集装箱的运输,他希望能良好地利用爱沙尼亚的有利地理位置,在中国港口广泛的开展集装箱中转运输,以集装箱码头运作和航线的共同联盟来增加该国的集装箱运输量。
而对于未来发展方面,Jakov Karmelic, B. Sc.(2009)通过数据分析了世界十大港口的吞吐量、全球集装箱船船队以及这些船队能力的排名,指出对于目前以及未来的状况,认为很有必要详细分析前几个周期的态势及其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以防止更多危机产生。
继于此,Gokhan
Kara、E. Gul Emecen 和Evren Esedogolu通过描述全球集装箱运输量的增长,从开发一条新的集装箱运输路线、分析运营成本、财务分析和新集装箱航线的确定假设和可接收性分析,探究拟开发一条可行的集装箱航线,以增强航运能力和竞争力。
中国大陆国际集装箱运输起步较晚,自1972年天津港接卸了第一个国际集装箱和1978年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开辟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上海至澳大利亚东海岸航线起,依靠中国得天独厚的运作环境,集装箱运输开始了飞速的发展。
陈长庚(2008)从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与外贸进出口总值正向比价关系、1979~2007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大港口排名、1998~2007年世界十大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等入手,阐述了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从期不落后到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30年。
寿建敏(2007)也研究了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发展历程及其占世界运量的比重,为我们展现了集装箱运输的辉煌成就,并且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对策。
《船艇工业》杂志对国内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作出了8大趋势分析,预计未来20年内中国将形成三大集装箱枢纽港群体,将建成较为完善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航运中心,大大提高集装箱港口竞争地位。
一场金融危机,我国集装箱运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次年末,随着经济回暖,集装箱业务趋势大为好转。
于此同时,国内对于港口集装箱运输的理论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
储祥元(2010)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经贸形势的分析指出,2010年上半年集装箱运输市场货量上行趋势明显,下半年市场回升力度尚不确定,同时还分析了影响2010年下半年集装箱运输市场回升的不确定的六大因素。
李晓光(2010)统计了截至2009年底的数据,业内顶尖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较2008年下降25%,2009年成为海运集装箱化以来首个业内公认的全球性业务倒退年,同时,对业内将呈现出的不同的景观和规则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另外,张永峰、马博等(2010)又通过分析太平洋航线、亚欧航线、大西洋航线和近洋航线这四大航线2009年的表现及2010年的发展态势,提出了理性应对市场、拓展内贸航线等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上述参考资料的综合分析,笔者从多个方面对集装箱运输量、码头竞争力、发展模式及策略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基于此,笔者将从集装箱运输现状,纵横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的驱动因素等着手,探讨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未来之路。
二、总结
集装箱运输是我国现代化运输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
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全球集装箱运输中心继续东移的态势下,我国将成为世界集装箱运输中心。
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本文从近十年来的集装箱运输量、集装箱港口建设入手,呈现我国大陆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结合预测学理论构建预测模型,探究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并综合分析驱动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高明波,王海兰,等.集装箱物流运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8.
[2]储祥元,2010年下半年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预测[J].第8期.集装箱化.2010.
[3] 李晓光,透过世界主流港口运营集团看2009—2010年集装箱航运市场[J].第3期.集装箱化.2010.
[4]张永峰,马博,陈硕,等.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2009年回顾与2010年回顾[J].第2期.集装箱化.2010.
[5]王岚,周翔,刘子佳,樊杰,等 .我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月评[J].集装箱化.2010.
[6]翟希东,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模型研究[M].大连理工大学.2006.
[7]船艇工业.集装箱船运输市场发展现状及其分析[J].第241期.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2005.
[8]陈长庚.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成世界一流的30年[J].中国港口.2008.
[9]寿建敏.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辉煌成就和未来发展对策[J].中国港口.2007.
[10]姜阳,李政.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分析[J].第30卷,第4期.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
[11]Aidas Vasilis Vasiliauskas ,Jurgita Barysiene.AN ECONOMIC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LOGISTIC SYSTEM BASED ON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J],Vilnius Gediminas Technical University,2008,23(4): 311–313.
[12]Jakov Karmelic, B. Sc.CONTAINER SHIPPING AT THE END OF THE YEAR 2008[M],Pomorstvo, god. 23, br. 1 (2009), str. 1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