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20世纪四十年代末,由于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测量原子稳定能级之间跃迁的方式来计时的方法后,计时方式进入了所谓的“原子钟时代”。

②原子钟的计时方式是采用测量一种稳定的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频率作为计时的方法。

在1967年,国际度量衡大会决定采用原子钟来定义基本时间单位。

到20世纪末,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对原子钟的使用条件进行严格规定,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进,例如使用激光冷却和原子俘获,以及更精密的激光光谱技术,使原子钟的精确性有了更大的提高。

这种精确的计时装置使时间的计量更加统一和准确,为科学技术研究、现代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于是有人将之称为“时间魔盒”。

③进入21世纪,科学家不但在原子钟的准确性方面继续努力,还在原子钟的微型化和节能化方面狠下功夫,使得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所需能量也大大降低,从而在稳定性和精密性方面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并进入到了商业化推广阶段。

④当前,原子钟在工作物质方面也开始多样化,不再限于铯元素。

工作模式则分为光学原子钟和量子原子钟等多种不同的模式。

原子钟甚至已经突破了单纯原子的界限,开始朝着原子核和单个离子特性测量的方向发展。

特别重要的进展还在于,如今的原子钟________已作为一种精确的计时装置得到应用,________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

⑤我们已经知道时间并非绝对均匀的流逝过程,在不同的引力条件下时间流逝是有一定差异的。

反映到原子钟的运行上,其时间快慢也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而有所差异。

但一般原子计时装置可能无法觉察到这种微小差异,只有超精密的原子钟才有可能探测到这个差异。

基于这个思路,在目前更新一代原子钟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开始通过探测其时间差异来研究不同宇宙天体的变化所引起的引力波现象。

据英国《自然》杂志的报道,科学家也在利用便携式微型精密原子钟来测量山脉的高度,其原理也是基于山峰和谷底引力变化所导致的时间差异。

⑥可以预见,随着原子钟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其为更广阔的科学技术领域,例如宇宙天体、人造卫星、地形地貌、半导体芯片等的研究应用创造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将普及到更广泛的生产和生活领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1)①请用比喻的修辞为本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要求题目中包含本文的说明对象。

________②从全文看,本文依次介绍了原子钟的发明、特点、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②段划线句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技术改进的方式和作用。

B. 直到21世纪,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才使得原子钟在精确性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

C. 第⑤段援引英国《自然》的报道,说明了原子钟在科研上的应用原理。

D. 在原子钟的运行上,其时间快慢也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而有所差异。

但只有超精密的原子钟才有可能探测到这个差异。

(3)第④段的横线处缺少一组关联词,小明用“既……又……”来填空,小芳用“不仅……还……”来填空,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说你赞同的理由。

【答案】(1)“时间魔盒”原子钟;发展;应用(用途)(2)B(3)我赞同小芳的观点。

理由:“不仅……还……”是递进复句的关联词语。

前面主要讲的是原子钟在计时方面的应用,而第⑤小节讲到“原子钟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体现出原子钟用途的进一步扩大,比前一个用途更进一层。

而“既……又……”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能体现层进关系。

【解析】【分析】(1)从全文看,本文依次介绍了“原子钟”的发明、特点、发展和应用等内容。

由此可知,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原子钟”。

结合文章第②段“这种精确的计时装置使时间的计量更加统一和准确,为科学技术研究、现代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于是有人将之称为‘时间魔盒’”,可将题目拟写为:“时间魔盒”原子钟。

答案是多元的。

据此可完成本题的作答。

(2)依据“进入21世纪,科学家不但在原子钟的准确性方面继续努力,还在原子钟的微型化和节能化方面狠下功夫,使得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所需能量也大大降低,从而在稳定性和精密性方面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并进入到了商业化推广阶段”可知,B项的“直到21世纪,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才使得原子钟在精确性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的概括,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完全一致。

故答案为B。

(3)阅读文本可知,“已作为一种精确的计时装置得到应用”与“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句意之间的关系是递进关系,所以应该选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不仅……还……”。

而不应该选用表并列关系的“既……又……”。

据此应该赞同小芳的观点。

故答案为:⑴“时间魔盒”原子钟;发展;应用(用途)⑵B;⑶我赞同小芳的观点。

理由:“不仅……还……”是递进复句的关联词语。

前面主要讲的是原子钟在计时方面的应用,而第⑤小节讲到“原子钟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体现出原子钟用途的进一步扩大,比前一个用途更进一层。

而“既……又……”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能体现层进关系。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梳理概括能力。

解答时抓住关键句进行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时认真审题,将内容放入原文进行对比,注意不可妄加猜测。

⑶本题考查复句的运用能力。

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明确此题的考查重点,先点明观点,然后再结合内容表达需要的是什么关系的复句,最后进行效果差别叙述即可。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这则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朴素美①朴素也是一种美。

②“朴素美”,是指质朴无华、淡雅大方的美。

它首先包含人的仪表的自然美:眉清目秀,五官端正,就给人以美的印象;还有红润的脸色,乌亮的头发,看上去也给人以健康、充满活力的美感。

其次,朴素美指的是人的衣着穿戴:一个青年如果衣着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合身得体,虽然不刻意雕琢,也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③那么,为什么说朴素是一种美呢?首先,朴素美的色调、形式不复杂,清晰、分明,一目了然,寓美于清淡之中。

一件衣服,五颜六色可能是美的。

但有时候浑然一色,也是美的。

树叶是绿色的,海水是蓝色的,麦浪是金黄色的,虽然是一色,不也很美吗?这是美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

其次,因为朴素美不刻意雕琢,能保持人的外表的自然美,衬托自然美。

脸色红润,五官端正,本来就是一种天赋的自然之美。

因为没有涂脂抹粉,浓妆重彩,这种天赋的自然之美不会受到遮掩和损害。

朴素的打扮和装束,不至于喧宾夺主,相反能使人的自然美映衬得更美。

再次,人们透过外表的朴素美,能看到崇尚朴素、崇尚勤俭的内在美。

而这种内在的心灵和精神之美,虽然不显露在外表,但它会使人的外表愈发显得美。

当我们知道某处雷锋式的青年把自己的积蓄慷慨无私地献给灾区人民,而他自己却省吃俭用衣着朴素的时候,看到他的形象难道不觉得美吗?不但觉得美,尊敬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④所以,在美的花园中,朴素美的地位是不能抹杀的。

以朴素为美不是不懂得美,而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那种以为只有打扮得奇异、华丽、时髦才是美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太懂得美,或者说是不完全懂得美,因为他们把本来是美的东西还没有看作是美的。

(1)谈谈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以朴素为美不是不懂得美,而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2)请梳理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1)以朴素为美,讲究仪表的自然美,重视衣着打扮的干净整齐得体,体现了崇尚勤俭的内在美,这种既重外在美又重内在美的人才真正懂得美。

(2)第①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第②③段分别阐述了什么是朴素美,为什么朴素是一种美。

第④段总结全文,强调了以朴素为美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语句。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结合文章的内容,结合“朴素美不刻意雕琢,能保持人的外表的自然美,衬托自然美;人们透过外表的朴素美,能看到崇尚朴素、崇尚勤俭的内在美”等语句,扣住“以朴素为美”和“懂得美”两个关键词来理解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朴素也是一种美。

接着从人的仪表的自然美和人的衣着穿戴等两个方面阐述了什么是朴素美。

然后从朴素美的色调、形式不复杂清晰分明一目了然;朴素美不刻意雕琢,能保持人的外表的自然美,衬托自然美;人们透过外表的朴素美,能看到崇尚朴素、崇尚勤俭的内在美等方面阐述为什么朴素是一种美。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了以朴素为美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故答案为:⑴以朴素为美,讲究仪表的自然美,重视衣着打扮的干净整齐得体,体现了崇尚勤俭的内在美,这种既重外在美又重内在美的人才真正懂得美。

⑵第①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第②③段分别阐述了什么是朴素美,为什么朴素是一种美。

第④段总结全文,强调了以朴素为美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点评】答这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

分析作用时,首先要找出论点,其次确定本段在文中地位,然后分析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更严密、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如果考查的是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回答这种题型时,一定要先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画出这部分或这一自然段的结构图示,这样条理就会清清楚楚;同时,答案中回答提出论点和得出结论的部分,必须指出具体提出的论点是什么、得出了什么具体结论。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关于“梦想”的主题阅读(“梦想”调查)年少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多或少或大或小。

长大后,有的人仍在坚持,但还有许多人,或满足于现实的安稳,或受限于现实的平庸。

新的一年又来了,你小时候的梦想还在吗?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在春节期间进行了一项调查。

儿时的梦想都是关于什么的?调查显示,49.9%的受访者是想从事某职业,36.8%的受访者是想赚很多钱,23.2%的受访者是关于实现某个目标,11.7%的受访者想环游世界。

有多少人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调查中,75.8%的受访者表示并未实现。

至于没有实现梦想的原因,47.1%的受访者表示是生活现实所致,18.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没有毅力和决心,18.2%的受访者表示梦想本身太幼稚,还有人表示是父母家人阻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