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教育史第1阶段练习题

中外教育史第1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中外教育史》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教育起源问题有了新进展,在“劳动起源说”之外又提出了()等新观点。

A. “生物起源论”、“文化活动起源说”、“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B. “生产劳动需要论”、“心理起源论”、“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C. “生产劳动需要论”、“文化活动起源说”、“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D. “生产劳动需要论”、“文化活动起源说”、“模仿起源说”和“军事训练论”。

2、形式化教育大致相当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D.从上古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之前。

3、学校教育产生的关键和直接前提是()。

A. 人类的定居;
B.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C. 阶级的分化;
D. 文字的产生。

4、我国周代的乐官、秘府、军事等官员分别担任太学的()。

A. 射御、书数、礼乐教师。

B. 书数、礼乐、射御教师。

C. 礼乐、射御、书数教师。

D. 礼乐、书数、射御教师。

B. 古代埃及。

C. 古代中国。

D. 古希腊斯巴达。

6、古儒学校是()的早期学校。

A. 古代印度。

B. 古代埃及。

C. 古代中国。

D. 古代希腊。

7、西周“学在官府”的含义是()。

A. 不管官学、私学都办在官府里。

B. 只有官学,没有私学。

C. 官学很兴盛,私学不占主导地位。

D. 有许多人喜欢到官府里去上学。

8、找出以下包含不真实信息的一组答案()。

A. 古埃及宫廷学校、雅典弦琴学校、古印度古儒学校、西周辟雍。

B. 古埃及文士学校、雅典文法学校、古罗马体操学校、西周辟雍。

C. 古埃及文士学校、斯巴达军事训练团、古印度古儒学校、雅典修辞学校。

D. 斯巴达军事训练团、雅典修辞学校、古埃及宫廷学校、古罗马文法学校。

9、世界上首次提出教育年龄分段理论的教育家是()。

A. 孔子。

B. 柏拉图。

C. 亚历士多德。

D. 夸美纽斯。

10、孔子在论述教育作用时认为,在促进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应当()。

A. 教育个人在发展时独善其身。

B. 教育个人的发展可以优先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C. 教育个人在发展自身时兼顾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D. 教育个人服从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11、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历士多德。

D. 昆体良。

B. 古希腊斯巴达。

C. 古罗马时期。

D. 古希腊、罗马时期。

13、全都主张性善论的一组中外教育家为()。

A. 孟子、荀子、苏格拉底、王守仁。

B. 孟子、苏格拉底、洛克、卢梭。

C. 孟子、苏格拉底、王守仁、卢梭。

D. 孟子、苏格拉底、王守仁、赫尔巴特。

14、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是()。

A. 孔子《论语》。

B. 我国战国后期的《礼记·学记》。

C. 我国战国后期的《礼记》。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5、()是古代雅典教育最主要的概念之一。

A. “平民教育”。

B. “和谐”。

C. “民主”。

D. “保卫国家”。

二、判别、改错并扼要说明理由(正确打√、错误打×,无论正确与否都要说明理由。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远古只有少数儿童能接受教育。

判别:
改错:
理由:
2、西周的“乡学”是私学。

判别:
改错:
理由:
3、柏拉图深受斯巴达教育的影响,主张教育由私人办理。

判别:
改错:
理由:
4、总体看古希腊斯巴达人的教育方法较为灵活。

判断:
改错:
理由:
5、孟子的“反求诸己”指的是遇事要冷静思考。

判断:
改错:
理由:
三、语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非形式化教育。

2、“产婆术”。

3、《雄辩术原理》。

4、西周“六艺教育”
5、“兼士”。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中外教育史的基本分期如何?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理论。

五、论述题(18分)
1、试析先秦儒家学派的三位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在教学方法上的同和异,并谈谈我们该如何借鉴。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C)
2、(C)
3、(D)
4、(D)
5、(D)
6、(A)
7、(B)
8、(B)
9、(C) 10、(D)
11、(C) 12、(C) 13、(C) 14、(B) 15、(B)
二、判别、改错并扼要说明理由(正确打√、错误打×,无论正确与否都要说明理由。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答:判断:×
改错:远古每个儿童都能接受教育。

理由:远古时没有阶级,也没有家庭,儿童为氏族公社所有,并实行公育。

2、答:判别:×
改错:西周的“乡学”是地方官学。

理由:西周时“学在官府”,只有官学。

西周官学分“国学”和“乡学”两类,乡学指的是是地方的官学。

3、答:判断:×
改错:柏拉图深受斯巴达教育的影响,主张教育由奴隶主国家统一办理。

理由:斯巴达教育是奴隶主国家统一办的,雅典教育才主要是私人办的。

柏拉图推崇斯巴达教育,他必然了解这一点。

4、答:判别:×
改错:总体看古希腊斯巴达人的教育方法较为严厉。

理由:斯巴达人在教育中动辄施以惩罚,不仅为了考验勇敢和耐力必须接受当众鞭挞,而且在政治、道德上回答错误也要受惩罚。

5、判断:×
改错:孟子“反求诸己”的思想指的是遇事从完善自己做起。

理由:孟子说,“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

”意思是遭遇失利和挫折要从自身找原因,完善自己。

三、语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答:这是人类远古时期所接受的教育。

这种教育还不是独立的社会活动,不在专门的机构中进行,而是在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以口耳相传为基本形式。

2、答:“产婆术”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其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而只是有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教师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教师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3、答:《雄辩术原理》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著的一部教学法论著,也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

书中对有关培养演说家、雄辩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课程设置、教师素养的许多问题作了系统论述,是他对长期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对西方教育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4、答:西周“六艺教育”指当时学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课程。

礼(礼仪)、乐(歌诗)属于政治教育,兼有美育;射(射箭)、御(驾驭战车)为军事教育;书(识字)、数(计
5、答:是我国先秦时期墨家学派所主张培养的理想治国人才,这种人才具有三个条件:一是“厚乎德行”,这种德行指兼相爱、交相利,视人如己,能做到“兼以易别”。

二是“辩乎言谈”。

善于表达,能上传下教。

三是“博乎道术”。

在明治国安邦方略的同时,要懂得具体的治国方法和技能。

这一教育目的论相比儒家等学派的主张更注重全面兼顾,因而称“兼士”。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答: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远古的非形式化教育,即原始教育时期;古代(形式化)教育的奠基时期;古代教育的发展与高峰时期;教育的近代化(形式化向制度化转变)时期;现代化(制度化)教育的建立和发展时期。

2、答: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智育、体育、美育和德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在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理性灵魂的发展。

五、论述题(18分)
1、答:(1)孔、孟、荀学说的相同点:都主张循序渐进、知行统一、学思结合、自觉内省;(2)不同点:由于人性理论的差异,造成各自特点与侧重。

孔子在人性分智愚的基础上,启发诱导突出、因材施教成功,学思行关系倾向并重;孟子在性善论基础上,倡导独立思考、自学自求、道德修炼、尊重学生自然;荀子在性恶论基础上,学思间突出学习、行为上防邪近正、授课时兼陈中衡、注重积学积善、维护师道尊严。

(3)借鉴:教育家各有特点与侧重,要具体谈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