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培训课件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培训课件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前言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石油价格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将产生影响。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的几次世界经济衰退。

都与石油价格暴涨有关。

一般说来,国际油价上涨将通过贸易形式使石油进口国家的收入转移到了出口国家。

石油净进口国的真实国民收入或GDP将遭受损失。

在石油净进口国,由于生产成本因油价升高而升高,厂商将降低产量;供给减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此外,油价上涨将通过进门产品特别是进口石油产品,直接影响消费品价格上涨。

价格上升、收入减少使国内需求下降,导致失业率上升。

遭受真实收入下降损失的消费者希望提高工资,这又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通货膨胀加剧,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消化。

这种“通胀—工资”之间的恶性循环,将严重危害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石油价格波动,投资、消费和出口受阻,减缓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从经济发展来看,高油价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也是不利的。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研究,油价每上涨10%并持续一年时间,会使中国的增幅平均降低0.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1%,其中消费下降0.075%,投资下降0.16%,出口下降0.25%。

具体可以从国民经济的三个因素——消费、投资和出口进行分析,油价上升将使其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增长减慢。

从投资方面,石油价格越高,成本越高,市场开拓受阻,行业利润越薄,吸引力降低,投资不再进入;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削弱了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力,出口自然下降;从消费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产品成本升高,价格也随之提高,阻碍了原有消费需求的扩大,也使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受阻。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汽车消费,两年来我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已取得一定成效,其中轿车作为新的消费热点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由于油价攀升,居民购买机动车的意愿受到压抑,许多人担心买得起车养不起车,因而将会持币观望。

下面是具体分析一: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投资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投资的分类。

投资如果按其投入的领域,可分为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生产性投资是指投入到生产、建设等物质生产领域中的投资,其最终成果是各种生产性资产。

企业的生产性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因此,生产性投资又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

生产性投资通过循环和周转可以回流,并且可以实现增值和积累。

非生产性投资是指投入到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投资,其最终成果是各种非生产性资产,主要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生产性投资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产生的负面影响,对相关的产业而言,其生产性投资必定会减少。

国际石油价格具有传递性,其价格波动必定会沿产业链传递到下游各个产业,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

油价上涨冲击比较大的行业是石化、交通、航空以及汽车等产业。

高油价成本会使这些行业的利润减少,进一步造成其投资缩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逐利性就使这类行业本身的再投资能力减弱。

非生产性投资根据定义,我们知道,非生产性投资又大致可分为公共品投资和为个人消费服务的投资。

公共品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的财政拨款,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会通过通货膨胀的作用,降低预算资金的购买力(类似于货币贬值)。

并且有可能直接导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这反过来会影响政府收入的增加,最终导致公共投资螺旋下降。

另一方面,国际石油价格飙升会导致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也会减少公共支出。

因此,公共品投资支出将会减少。

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消费的影响石油价格波动,推动物价上涨,将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具体来看,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变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影响我国的物价变化,并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

首先,石油价格直接推动我国物价上涨,这是输入性通货膨胀因素;其次,石油价格上涨抬高经济活动成本并转化为通货膨胀,这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第三,物价上涨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生产成本提高,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

我国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靠高能耗来支撑的,国际油价持持续攀高,使国内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涨,同事导致石油及以石油为基础的产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形成一种新的涨价因素。

油价的上涨可能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并深入地影响我国油品以及化工、电力、钢铁等相关生产资料的价格,会加大对制造业的压力,增加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行业的经营成本,进一步挤压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推动服务业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波及我国整个价格体系,最终进一步刺激通货膨胀。

高油价带来的产品价格的上涨会直接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使个人消费者成为高油价的承受者。

石油消费支出增加及物价上涨的双重影响,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在一些其它方面的消费支出减少。

近些年,由于国际油价不断上涨,我国多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明显增加了部分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支出,并导致部分消费紧缩或消费转移行为的产生。

高油价改变居民消费结构,抑制居民消费。

高油价使人们对汽车、房产、旅游等消费进行重新选择,居民消费结构产生变动。

石油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上升,价格也随之提高,这阻碍了原有消费需求的扩大,也使得新的消费需求热点的形成受阻。

三: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我国自从1993年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的石油进口量迅速增长,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

石油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一环。

国际石油价格一旦剧烈波动,必然影响我国经济。

国际石油价格的急剧上升,将直接导致中国的外汇损失,使得石油贸易逆差急剧增加,这将对国家保持贸易平衡带来不利影响。

石油价格的上涨,会通过贸易转移方式,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的进口成本,进而减少了我国的经济利益,其财富转移效应很是明显。

过高油价会导致我国出口的目的地市场规模萎缩,有可能造成我国出口下降。

自1979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较快持续增长。

据中国海关统计,1980年至200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年均增长率达14.5 %,其中出口年均增长速度14.9%,进口年均增长速度14.1%。

05年后,增长率更高。

近几年来,我国的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

外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国际油价上升引发的国际经济增长的减速及进口成本的上升,将增大我国经济的运行成本,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成本优势在一点点丧失,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贸易顺差明显缩小。

四: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影响总的来说,石油价格波动,石油生产企业利润大增,但是,高油价带来一定效益的同时,可能掩盖一些问题。

高油价使石油生产企业利润大增,主要靠油价抬上来的,不是主要依靠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大集团,在深化改革、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管理等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存在的差距不容忽视。

油价大幅度上涨,还会引起产业间利益的调整与重新分配。

一段时间之后,制造业成本会上升;受石油价格上涨影响较大且承受能力较弱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等行业效益下降;电力、建材、交通、航空和铁路等行业因为成本增加可能需要调整运营价格。

下面是具体分析。

石油的相关产业,主要有两类。

一是石油产业链行业,另一类是受油价影响的其它相关行业。

石油产业链上游: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开采业是石油产业链的源头行业。

油价上涨,将会极大的增加石油开采业利润,他们都会因高油价而受惠。

而油价下跌,效应正好相反。

石油产业链中游:成品油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成品油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都是以石油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的。

这些行业,既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又受其产成品出厂价格的制约。

当石油价格上涨时,该行业的原材料成本增加,该产业一般都是通过成品油或化学原料及制品的提价,将该成本消化和转嫁出去。

但是,在目前供过于求的国际、国内市场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其产品价格不可能与成本同步上涨,也就不可能将上升的成本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更不可能向国外转嫁,这就必然使行业利润减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并因此而停工、减产。

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而下降,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也会因此而减弱。

总的来说,石油价格上涨对成品油加工业应略有负的影响。

石油产业链下游:化纤、橡胶、塑料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处于石化产业链下游,以基本石化产品为原料,原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大,对石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

油价上涨时,该行业的经济效益完全取决于其产品价格传导能力,产品价格传导能力强则有利于行业向下转嫁压力,反之,则不利于向下转嫁压力,全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煤炭行业煤炭与石油,在一定程度上,有互相替代关系。

国际油价的上涨,推动了能源价格的整体走高。

随着我国煤炭由出口国转向净进口国,国际煤炭价格也会像石油的价格一样直接影响到国内的煤炭价格。

只要高油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不致于使国民经济增长倒退,作为石油替代品的煤炭行业将是间接受益的行业。

交通运输行业交通运输行业中,燃料油成本一般占生产成本较大部分,航空煤油占航空公司成本的40%左右,燃料油占水运公司的30%左右。

而这些服务性行业,如航空、船运、出租车等,其服务价格一般为固定,不能根据成本改变来浮动。

所以,油价上涨时,运输行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成为必然,这势必要求各运输企业在提高能源利用率上下功夫,降低能耗、控制成本、减少费用。

而石油价格的下跌将大幅度降低其运营成本,增加其净利润。

五:对于国际收支的影响石油价格上涨,用于石油的外汇支付增多,影响国际收支平衡自从1993年起,我国就成为原油进口国,每年用于进口原油的外汇从2000年以后开始超出百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例也一直维持在5%左右,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进口大户。

可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储备制度,不能实现在国际油价走低时多进口,国际油价走高时少进口。

也就是说,我国原油的进口价格弹性基本接近1,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原油进口量也随之下跌;国际市场油价上涨,原油进口量也随之上涨。

例如,1998年和2001年国际原油价格分别下跌32.1%和13.8%,我国原油进口量分别下降23%和13.2%。

2000年和2003年国际油价分别上涨57%和15.8%,我国原油进口量分别增加92%和31.3%。

因此油价上涨必然使我国要多支付大量外汇,财富转移效应非常明显。

如2000年和2003年因油价上涨导致我国分别多支付59.5亿美元和30.6亿美元的外汇,分别占进口额的40.1%和15.5%。

从进口方面来看,油价高,石油进口越多,外汇支出越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