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炜 (2009年6月5日) 同志们: 市政府今天召开全市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会议。
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安排部署全市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从源头上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切实推进依法行政,改善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法制和政策环境。
刚才,福全同志就清理工作作了安排布署,我都完全赞同。
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清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大量的规范性文件,保证了行政机关正确有效地行使职权,推动了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但是,在规范性文件制定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内容随意,程序混乱,形式不规范,文件过多过滥;有的利用制定规范性文件扩大本部门的职权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规定;有的规范性文件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实践证明,规范性文件违法,一是影响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统一性,破坏法制统一,损害法律权威。
二是影响经济建设的法制和政策环境,阻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三是影响政府的形象,损害国家声誉,导致社会不稳定。
因此,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上位法的变化带来的新要求,清理现行规范性文件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
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政府。
法律规范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的基础。
规范性文件涉及面广、影响面大,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密切,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其合法性、可行性直接关系到政府依法行政的质量。
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需要的规范性文件,对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如果制定和实施的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相悖,必将造成大范围的行政违法,损害群众的根本利益,阻碍经济发展。
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的政策体系,是政府依法行政前提和基础。
因此,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上来,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为我市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是创造良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需要。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对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在创建新的制度的同时摒弃旧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制度,只有立、改、废并重才能有好的法制,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清理工作直接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发展经济社会首先就要消除体制性障碍。
行政机关作为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责的主要承担者,只有严格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才能真正使经济发展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使市场经济在良好的法制环境中健康发展。
三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
灾后恢复重建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中心工作。
只有把灾后恢复重建纳入法制轨道,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受灾群众的利益,才能有序地实现灾后产业振兴和灾后社会重建。
这一切,要求必须有一个有良好的灾后恢复重建的法治保障环境。
如果制定和实施的规范性文件与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实际相悖,必将妨碍我市灾后恢复重。
为此,全市各级部门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四是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行政管理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不对过时的规范性文件作彻底清理,不利于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很多地方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规范性文件不规范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对那些不合时宜的规范性文件,应该及时地加以清理,该废止或宣布失效的要废止或宣布失效,该修订的要修订。
二、明确任务要求,扎实有效清理。
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必须全面清理到位,清理彻底、清理干净。
1、要明确清理范围。
这次清理的范围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包括其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及其办公室、各部门(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乡镇人民政府2008年5月1日前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重点范围是2001年1月1日至2008年5月1日期间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各级各部门要逐个文件清理,不留死角;要认真查阅依据,研究分析文件的有效性,使规范性文件立有准则,废有依据,改有目标。
2000年1月1日以前发布的所有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原则上将一律废止,如确需继续执行的,由有关单位进行评估后,重新公布或对存在的问题修改后公布。
依据市级政府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原则上不超过三年的制度,2005年5月1日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废止为原则,以保留为补充。
议事协调机构、临时性机构、部门内设机构在任何时候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都必须废止。
2、要明确清理主体。
要坚持 “谁制定谁清理、谁实施谁清理、谁起草谁清理、谁清理谁负责”的原则。
各级各部门要对2008年5月1日以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并为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结果负责。
中央驻绵单位、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针对我市地方事务制定的涉及地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也应该按照“谁制定,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清理。
3、要严格把握清理标准。
清理工作要立足于从源头上消除不适应法治政府建设以及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为推进依法行政和促进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一定要以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是否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否有利于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为标准。
凡与国家和省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都要坚决废止;凡国家和省已经废止或修改的,要及时废止或修改;凡不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规范性文件必须通过这次清理予以废止。
对规范性文件中涉及到带有地方保护主义以及违法设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收费和乱集资、乱摊派等内容的,都要严格遵循法制统一的原则和依法行政的要求,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坚决废止。
各清理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清理的标准进行,不能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4、要严格遵守清理时限。
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市政府要在6月20日前向社会统一公布市政府(办公室)及部门第一批废止、失效的规范性文件。
市级各部门对以市政府及其办公室名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要在6月10日前提出废止、失效的处理建议(包括电子文本),在6月30日前提出继续有效、修改的处理建议,连同继续有效、修改的规范性文件文本(包括电子文本),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6月10日前对本单位制定的拟废止、失效的规范性文件作出决定,并将文件目录(包括电子文本)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9月30日前对本单位制定的拟继续有效、修改的规范性文件作出决定,并将文件目录及继续有效、修改的规范性文件文本(包括电子文本)报送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级各单位上报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要经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不按规定时限上报的,视为自行提出废止,不得继续执行;由此造成不良后果的,将追究该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三、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清理工作顺利完成。
清理规范性文件,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客观要求,是维护法制统一、政令畅通的重要举措。
这次范性文件清理不仅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而且政治性、政策性都非常强,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查细清,做到工作力量到位、清理程序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保障到位。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
领导重视是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规范性文件清理事关为我市建设法治政府清障,事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清障,是一件全局性的大事。
市政府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领导小组,把清理工作纳入了对县市区和部门2009年度依法行政目标责任考核。
各级各部门务必要从大局出发,将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一件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要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工作机构、具体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清理工作无遗漏、无差错。
要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抓好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责任,保质保量完成清理任务。
为确保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市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需要从相关单位抽调部分法律素养较高、工作经验较丰富、协调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希望被抽调的单位全力配合,给予支持。
二要加强组织协调。
沟通协调是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必要手段。
这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时间跨度大,内容多,情况复杂,各级各部门要及时发现清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工作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
要加强清理信息沟通交流,对清理中发现的特殊问题要及时沟通。
市政府法制办作为市政府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会同市政府办认真组织开展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各级各部门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要及时研究,进一步发挥政府法制工作保障、促进和服务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作用。
三要坚持开门清理的原则。
对于本次清理工作,市政府从制度安排层面,提出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策”的开门清理思路。
开门清理是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主要方法,实行开门清理,才能保证清理工作贴民心、顺民意、表民愿,才能取得实效。
各级各部门在清理工作中要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执法一线人员和管理相对人座谈会,运用报刊、网络等手段,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力求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更好地反映社会公众的意愿。
这既是政务公开的义务,也是发现问题、接受社会监督的一种方法。
四要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
市目标督查办、市监察局、市政府办、市政府法制办要组成督查组对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的清理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工作开展不力的,要通报批评。
科技城管委会对各园区管委会的清理工作也要进行督查。
各县市区政府在认真做好本机关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对下级政府和本级各部门清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市监察局要对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不重视、不安排、不清理或者不负责任、工作疏漏、办事拖拉、敷衍塞责,清理不彻底、不及时,导致清理后的规范性文件还有违法或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要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是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关键。
通过这次清理,要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规范性文件公布制度。
各级各部门清理后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和新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均应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