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方法

浅议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方法

浅议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14-10-14T09:04:48.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1期供稿作者:张怡杨青[导读] 许多医学院校在强调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张怡杨青(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核医学科 650101)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化,培养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使医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必要的。

本文初步探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方法。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必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1-0363-01 The necessary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reinforce the medico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ZHANG YI,YANG QING.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Kunming Medicial University, Yunnan 650101, China 【Abstract】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medicine pattern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In order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medicine education, train height medicine talented person and finally make the medico full scale development. It is obliged to reinforce the humanity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medico. This paper discusses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medical students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and effective method.
【Key words】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necessity method
近年来,许多医学院校在强调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尤其是很多医学院校合并进入综合性大学后,由于学科门类较齐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师资较强,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了更明显的优势[1]。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医学人文学科的水平离它应当承担的责任还相距甚远,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依然是困难重重[2],人文教育的具体实践在医学教育中依然处于虚空、偏差状态。

医学院校专业性强,医学生过多关注专业学习而往往忽略人文素质的提高。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面向未来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遵循医学自身发展规律,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人类疾病谱发生很大的变化。

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其行为因素诱发的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肿瘤等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3],这就对医药卫生人才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未来医务人员道德水平的客观要求。

高等教育以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为己任,在医疗实践中,医德与医疗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整个医疗卫生的防治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所有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医学生迎接新的挑战。

现在医学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同质文化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是科技进步和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加,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给自然带来了灾难。

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环境污染已成为各国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社会结构转型以及利益关系调整,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将有助于医学生更好的面对新的挑战。

如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理论讲授与社会问题、医疗实践相结合
要努力做到将人文知识与医疗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相结合,即课堂与社会问题相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能够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解决医疗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到社会各个领域进行社会调研、社会考察、社区共建、职业体验、勤工俭学等活动,到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工程。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带领学生到贫困地区,开展医疗社会实践活动,走访县、乡镇村各级医疗机构,可深入到农户中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健康普及教育。

使医学生了解农民疾苦,了解基层医疗卫生状况,使医学生的个人价值在为社会服务中得以充分实现。

使医学生真切感受到居民、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及百姓医疗服务需求的特点,通过了解社会,体察民情,培养医学人文关怀的情感,认识到了自身肩上的责任,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2、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医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必备素质。

医学生未来的工作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他们不仅要解除患者生理上的疾苦,而且要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障碍。

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体系,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保广大学生受到系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并根据医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适时举办专题讲座和宣传橱窗,同时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活动,积极营造增进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帮助医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帮助有心理问题医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学习新的适应方式和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最终能够自立自强和增进心理健康水平,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因此,注重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4],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培养医学生关注现实,关爱生命,关怀平民的医学人文态度,才能使医学生成为人性丰满的人,才能使医学职业的崇高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我们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培养、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5],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永松,张良吉.医学人文教育:问题、挑战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2006 ,27 (12):69.
[2] 张大庆.制约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原因的探究[J].医学与哲学,2001 ,22 (8):10.
[3] 马存根.试论医学人文素质的养成及其辐射功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15(6):30.
[4] 汪一江.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8,24(2):19.
[5] 周绍森.论高等教育的综合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0,8(1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