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汉口城市广场二期6#、7#钢筋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南京市第六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目录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2.2、施工管理目标2.3、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
一般构件注明: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时,左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且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3)水池墙等直接与土或水接触面一侧的钢筋保护层厚为50mm(基础,地下室底板、外墙、地下室顶板等因有防水层可按一般构件考虑)。
4)当钢筋混凝土基础设置有垫层时,基础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为40mm。
5)当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防裂构造措施参见中南标“12ZG003”第4页大样○1、○2。
2.4、材料要求本工程钢筋原材及连接接头试验计划见本工程《试验方案》。
三、钢筋锚固、纵向钢筋连接、箍筋拉筋的连接、保护层垫块、机械设备配置3.1、钢筋锚固3.1.1、纵向受拉普通钢筋锚固长度详见标准图集11G101-1第53页"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和"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
3.1.2、当纵向受拉钢筋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纵向受拉普通钢筋机械锚固构造要求详见标准图集11G101-1第55页"纵向钢筋机械锚固构造"。
3.1.3、当构件支座提供的锚固长度不够时可采用机械锚固。
3.1.4、纵向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为纵向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3.2、纵向钢筋连接3.2.1、本工程纵向钢筋的连接分为二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
直径<16mm可采用绑扎搭接;直径≥16mm的梁、柱受力钢筋均采用机械直螺纹连接。
同一根钢筋在构件的一跨或一层内接头一般为一个(或无接头),对大跨或大层高的构件,可按接头位置要求和钢筋定尺长度适当增加接头;对难以分跨和分层的构件,则对整体构件按接头位置和钢筋定尺长度要求设置接头;接头位置应设在构件受力较小处。
3.2.2、纵向钢筋绑扎搭接要求1)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搭接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梁、板及墙类构件,不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大于50%,确有必要时,梁、板及墙类构件可放宽至50%。
2)纵向钢筋绑扎搭接长度详见标准图集11G101-1中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
3)柱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范围内应配置箍筋,具体做法详见标准图集11G101-1柱构件构造要求。
3.2.3、纵向钢筋机械连接要求1)机械连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XX)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
2)构件在同一截面单侧纵向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50%,两个相邻接头相互错开的间距应大于35d(d为较大的纵筋直径)。
3.3、箍筋、拉筋的连接箍筋、拉筋连详见标准图集11G101-1第55页“梁、柱、剪力墙箍筋和拉筋弯钩构造”。
3.4、钢筋保护层垫块3.4.1、本工程钢筋保护层竖向构件(墙、柱、梁侧)采用标准塑料垫块,间距为1000mm×1000mm。
3.4.2、水平构件钢筋保护层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垫块(保护层厚度×40mm ×40mm)。
其中底板、楼板、梁底垫块水平间距1000mm。
3.4.3、所有垫块呈梅花型布置。
3.5、钢筋加工成型、钢筋的吊运、机械设备配置钢筋在现场钢筋加工厂进行加工,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及现场实际情况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吊至施工作业层。
长钢筋吊运时,应进行试吊以确定吊点,防止吊点距离过大,钢筋产生变形。
由于现场分段流水施工,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进度要求配备足够的钢筋加工机械设备,以确保成品钢筋及时供应到位。
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结构工程质量关系很大,因此施工过程中强调过程控制,对本分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重点在于:钢筋的进场验收、锚固、接头位置及长度、抗震规定、钢筋根数及间距、保护层等方面。
四、各部位钢筋构造要求结合施工图纸及相关图集,各部位钢筋构造作法确定如下:4.1、基础4.1.1、钻孔桩的桩顶嵌入承台内100mm,桩顶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小于40倍主筋直径。
4.1.2、框架柱(剪力墙暗柱)、剪力墙竖向钢筋在基础中的锚固大样参见中南标12ZG003图集第14节点3、第21页节点9。
4.1.3、承台梁(JL)的配筋按国标11G101-1梁平法配筋做法进行,以承台为核心区,当图中承台梁(JL)梁线贯通承台时,则梁中纵筋贯通承台。
4.1.4、地下室底板钢筋置于基础梁钢筋内侧,伸入梁支座内≥40d锚固。
地下室底板钢筋伸入承台按下面方式连接:1)对于桩帽和两桩承台的短向,板上部钢筋贯通,板下部钢筋伸入承台内40d锚固。
2)对于两桩承台的长向,板上部钢筋伸入承台内与承台钢筋搭接48d,板下部钢筋伸入承台内40d锚固。
3)地下室底板钢筋连接全部采用机械直螺纹接头,同一连接区段钢筋接头面积不得超过总钢筋面积的50%。
地下室顶板的面筋、底筋均按受拉筋锚固在支座内。
4.2、框架柱、梁、剪力墙4.2.1、梁构件截面、配筋,柱截面配筋,剪力墙和连梁的配筋采用平法表示,构造详图见11G101-1。
柱上下纵筋连接不必每层设置,通常隔1~2层连接,应尽量跨层,减少接头。
对两向相交不分主次的梁(类似于井字梁),纵筋摆设原则为:梁面纵筋较大者在上,较小者在下,分层放置。
梁底纵筋较大者在下,较小者在上,分层放置。
4.2.2、框架柱(剪力墙暗柱)、剪力墙竖向钢筋在基础中的锚固大样参见中南标12ZG003图集第14节点3、第21页节点9。
框架梁穿梁洞口配筋构造及框架梁水平加腋构造详见中南标12ZG003图集第10页。
4.2.3、剪力墙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 按图集11G101-1第53页表选用。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竖向钢筋构造详11G101-1第68、69页,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即暗柱)纵向钢筋连接构造详11G101-1的第73页,剪力墙连梁LL配筋构造及屋面连梁支座内箍筋构造详11G101-1的第74页,剪力墙洞口补强构造详11G101-1的第78页。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在底部加强区楼层以及屋面处设置暗梁,其构造详12ZG003第30页。
当结施图中未特别注明时,暗梁配筋为:墙厚400,梁断面(400X700),主筋:4C14;4C14,箍筋 C8@150墙厚350,梁断面(350X700),主筋:4C14;4C14,箍筋 8@150墙厚300,梁断面(300X600),主筋:3C14;3C14,箍筋 8@150墙厚250,梁断面(250X500),主筋:2C14;2C14,箍筋 8@200墙厚200,梁断面(200X400),主筋:2C14;2C14,箍筋 8@200暗梁剖面构造详11G101-1的第74页。
剪力墙所留结构洞口中,建筑无洞口时均用同墙厚的加气混凝土砌体封堵。
地下室外墙钢筋构造详11G101-1第77页。
墙体水平分布钢筋作为连梁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图中已注明腰筋时以注明为准)。
剪力墙的连梁侧面腰筋沿梁高度均匀排列,拉筋直径同箍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
凡连梁截面高度范围内集中荷载处,每侧均设三道加密箍,形式与直径均与该跨相同。
本工程对于跨高比小于5的编号为框架梁(KL、WKL)的梁,应按照连梁的构造要求执行。
4.2.4、除注明外,抗震墙水平钢筋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剪力墙暗柱、端柱构造详 11G101-1第 71~73页,暗柱及端柱内纵向钢筋连接和锚固要求同框架柱,暗柱及端柱内纵向钢筋顶层弯折锚入屋面梁板内水平长度均不应小于 12d。
电梯井道处的剪力墙应根据电梯产品样本预留各层的电子显示洞,以免凿打。
4.2.5、当剪力墙墙身洞口宽度或高度D不大于800mm,加强筋的构造均详 11G101-1第78页,凡图中没有交待的洞口每侧加强筋:300<D≤500时为3 12; 500<D≤800时为3 14。
洞口处大于800时,洞口周边加强示意如下图9:4.2.6、卫生间隔墙周边(除门洞外)处设置翻边,见详图 15;凸出外墙的挑板、雨篷嵌入墙体处应设置同墙厚的翻边,高度不小于150mm。
窗台压顶除注明者外按详图 16施工;门窗边距柱(构造柱)边小于200时,应按图17沿门窗高度范围设置现浇门(窗)垛。
4.3、板现浇楼板构造详见图集"12ZG003"第37页。
现浇板底筋应伸过梁(墙)中线4.3.1、,且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除特别注明外均不应小于10d(d为下部纵向受力钢筋的标志直径)及100mm,边支座上部钢筋锚入梁内≥la。
4.3.2、板中受力筋通长时,未特别注明者,下部筋在支座处锚固,上部钢筋在跨中1/2~1/3跨度范围内绑扎搭接接长或焊接搭接接长,且每次接头≤25%,接头相互错开≥1.3倍搭接长度。
双向板的底筋布置,短向筋放在底层,长向筋放在短向筋之上。
4.3.3、平面图中未注明的板分布筋按下表配置。
4.3.4、平面图中屋面板及结构外露板的板面,以及板厚≥150mm的现浇楼面板,当有未配置的钢筋时,其区域均设温度收缩筋 8@200双向面筋,其搭接构造详见图集"12ZG003"第37页。
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的楼面现浇板中,在未配置上部钢筋的区域均设温度收缩筋 6@200双向面筋,其搭接构造详见图集"12ZG003"第37页。
4.3.5、对下图1所示现浇板板面负筋,当板两侧板面标高相同,板面负筋○1、○2号筋直径、间距相同时,施工时按○3号筋施工,○3号筋直径、间距同○1、○2号筋。
当板面标高相差不超过3cm,板面负筋○1和○2号筋直径和间距相同时,施工时按○3号筋施工。
○3号筋配置如图2所示。
楼板面筋标注尺寸示意详图3。
4.3.6、“刀把形”异形板如上图3a所示,配筋构造上要保证大板的受力钢筋放在支座板(小板)的受力钢筋之上。
4.3.7、除结施图中注明者外,未注明的异形板内凸角处、现浇板挑板转角处的构造钢筋详见图4。
4.3.8、现浇板内钢筋如遇洞口不大于300mm时,钢筋绕过洞口,不必截断;当洞口大于300mm时,钢筋在洞口边截断并设加强筋(置于板下部),平面图中未注明的洞口加强筋设置见图 5。
当洞口边齐平梁边时,此边附加钢筋不设置。
现浇板开洞平面位置凡结施平面图未注明者均详建施图。
当楼板内的设备预埋管上方无板面钢筋时,沿预埋管走向设置板面附加钢筋网带,钢筋网带取 6@150x200,最外排预埋管中心至钢丝网带边缘水平距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