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脓肿病人护理之欧阳歌谷创作

脑脓肿病人护理之欧阳歌谷创作

脑脓肿病人护理
欧阳歌谷(2021.02.01)
(一)定义
脑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入侵脑组织引起的化脓性脑炎、脑化脓及脑脓肿包膜形成,并形成局限性脓肿。

少部分也可是真菌及原虫侵入脑组织而致脑脓肿。

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

(二)临床表现
1.急性感染症状
病人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脉搏频速、食欲不振、嗜睡倦怠等表现。

颈部抵抗或脑膜炎症,通常不超过2-3周,由于应用广谱抗菌素,这些症状大多数好转消失。

2.颅内压增高症状
随着脑脓肿形成和增大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头痛,为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剧,伴有呕吐,尤以小脑脓肿呕吐频繁。

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意识障碍。

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脉压增宽,呼吸变慢等征象,半数病人有视乳头水肿。

3.脑局部定位症状
脑脓肿位于半球者可有对侧中枢性面瘫,对侧同向偏盲,或象限性偏盲,对侧肢体偏瘫或锥体束征阳性;位于优势半球者出
现失语,也可有癫痫发作。

脓肿位于小脑者出现强迫头位,眼球震颤,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和同侧肢体肌张力减低。

4.脑疝形成和脓肿破溃
随着病情发展,颅内压增高严重致脑疝,病人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脓肿接近于脑表面或脑室,自动或穿刺破裂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则病情迅速恶化,表现突然高热、昏迷、抽搐,血象和脑脊液白细胞剧增,如不及时救治则迅速死亡。

(三)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4.语言沟通障碍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等。

(四)观察要点
术前观察要点:
1.颅内压增高症状。

2.有无开放性颅脑损伤,及临近部位感染灶,如中耳炎等。

3.全身感染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脑膜刺激症等。

术后观察要点:
1.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有无变化,尤其是体温的变化。

2.抗生素应用效果。

3.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的变化。

(五)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按神经外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3.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吞咽困难者予鼻饲饮食,以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意识、体温的变化。

5.遵医嘱定时监测血常规,必要时血培养。

术后护理:
1、按神经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吞咽困难者予鼻饲饮食,以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体温的变化,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

4、引流管护理:保持头部引流管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引流袋低于创腔平面30cm。

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袋,防止脓液外流。

5、遵医嘱按时使用抗菌素。

6、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给予适当心理支持,使病人及家属能面对现实,接受疾病的挑战,减轻挫折感。

根据病人及家属的具体情况提供正确的通俗易懂的指导,告知疾病类型、可能采用的治疗计划及如何配合,帮助家属学会对病人的特殊照料方法和技巧。

2.健康指导:加强个人清洁卫生,防止口腔疾患。

积极彻底治疗邻近部位慢性感染病灶,如耳、鼻部慢性炎症。

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注意劳逸结合,逐步提高活动耐受力。

3.出院指导:遵医嘱按时服用抗菌素及抗癫痫药物,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4.健康促进:肢体活动障碍者坚持功能锻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