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报告

2019-2020年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报告

2019-2020年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报告基础化工行业属于典型周期性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高度相关。

基础化工行业具有较强的上下游产业联动性特点,大宗化工品价格走势与原油等基础能源价格变动关系密切,同时受供需关系影响较大。

此外,基础化工行业持续面临较大的安全生产风险和环保投入压力。

因化工行业具有多样性特征,不同细分行业和产品的供需格局各有不同,景气度和风险特征存在差异性。

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和投资增速放缓,基础化工行业景气度出现下滑,行业收入和盈利情况不及上年同期。

多数基础化工产品的价格自上年四季度以来进入下行通道。

在供给侧调整、环保监管趋严等政策驱动下,化工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风险有所化解,但过剩问题仍普遍存在,同时产品同质化未见明显改善。

2019年主要基础化工品的产量增速加快,在下游行业需求增速下滑的市场环境下,供需失衡风险有所加大。

2019年我国化工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多省相继开展安全整治行动,不达标的化工企业和园区面临消减压力,行业生产安全整治有望推动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化工企业持续面临较大的安环投入压力。

从行业样本企业经营情况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行业样本营业收入增速放缓,盈利能力减弱;总资产规模保持增长,而在建工程投入显著减少;资产运营效率下降,其中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明显放缓,销售回款压力加大;总负债持续增长,财务杠杆水平小幅上升,且期限结构呈短期化趋势;经营性现金流状况较好,但非筹资环节资金缺口仍很大。

从公募债券发行情况看,2019年前三季度基础化工行业发行人的信用等级主要集中在AA+,发行人数量及发债规模较上年同期进一步下降;行业内发行人以超短券等短期券种为主,公司债和中票发行数量较上年同期均有减少,而各券种的发行利差较上年有所缩小;发行人信用等调整较上年有所减少,共有4家发行人发生了信用级别迁移,其中2家上调级别,2家下调信用级别并出现债券违约。

尽管低信用等级的发行人较少,但仍需关注信用违约事件的发生频率对整体发行市场的不利影响。

展望2020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仍将导致原油价格波动,进而影响大宗化工品的价格走势。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慢、主要下游行业的需求增速放缓的预期下,基础化工行业需求端动力不足。

供给方面,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新增供应有限,但短期内产能过剩与同质化竞争问题进一步缓解的难度较大。

安全环保监管不断升级,有望推进新一轮供给侧改革。

需关注,国际经济和贸易环境变化、下游行业景气度变化、持续供给侧调整、安全环保整治强化的后续影响。

一、行业基本面2019年以来基础化工行业景气度下行,行业收入和盈利情况不及上年同期。

主要化工品供给规模增速加快,在下游行业需求增速下滑的市场环境下,产品供需压力加大,同时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未见明显改善。

国内化工品价格指数延续上年四季度的下行趋势,多数产品的价格低于上年同期,一方面是部分产品达到阶段性高点后价格回调,一方面因下游需求拉动不足。

2018年,大宗原料价格反弹上行并企稳、环保政策与供给侧调整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行业供需格局得以改善、中游化工品价格相继进入上行通道,我国基础化工行业整体经营业绩得到明显恢复。

2018年末,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单位数较上年末减少0.14万家至2.35万家,当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1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9.10%;利润总额5,146.2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5.90%。

而2019年以来,受下游行业需求增速放缓,原油、煤炭等成本端支撑趋弱等因素影响,我国基础化工行业景气度出现下滑,2019年前三季度,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累计营业收入为4.96万亿元,同比减少0.60%;累计利润总额3,152.80亿元,累计同比减少13.00%,降幅超过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幅度(2.10%)。

供给方面,目前我国部分化工品产量位居全球前列。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产量较大的化工品主要包括纯碱、烧碱、硫酸、乙烯和化学纤维等。

2019年1-9月,主要无机类产品硫酸、烧碱和纯碱产量分别为6,680.70万吨、2,580.10万吨和2,120.90万吨,分别累计同比增长3.30%、-0.30%和6.40%。

同期,主要有机类产品乙烯、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产品的累计产量分别为1,520.80万吨、4,419.60万吨和511.80万吨,分别累计同比增长7.60%、12.00%和 5.50%。

2019年1-8月,盐酸、浓硝酸、冰醋酸和合成树脂的累计产量分别为516.90万吨、176.40万吨、446.70万吨和6,281.2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3%、11.36%、2.03%和8.40%。

整体上,2019年以来,主要有机和无机化工品的产量呈增长趋势,且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

行业内主要化工品的自给率普遍很高,存在产品同质化竞争压力。

但聚乙烯树脂、合成橡胶和纯苯等少数有机化工品国内自给率仍较低,面临供给不足、进口依赖度较高的问题。

2019年1-9月,国内主要无机类产品硫酸、烧碱、纯碱、电石和盐酸的自给率略超过100%,而硝酸自给率较上年有所下降,低于95%水平。

有机类产品自给率普遍要低于无机化学品,部分产品的自给率偏低,也有少数产品存在供给过剩压力。

冰醋酸、聚氯乙烯树脂(PVC)自给率保持在100%上下的高水平。

甲醇、乙烯、聚丙烯树脂(PP)等自给率虽不足90%,但也超过了80%,2019年8月自给率分别为83.24%、88.15%和88.63%。

纯苯、聚苯乙烯树脂(PS)、合成橡胶等自给率水平较低,2019年8月分别为79.55%、74.21%和66.35%。

当前,不少重要的化工品面临一定的供给过剩压力。

供给侧改革、安全、环保治理的持续推进有望缓解部分高污染类化工品供给过剩压力。

部分高端的有机化学品存在供给不足、进口依赖的问题,更多集中在化工新材领域,将依赖于基础材料研发投入、装置与工艺水平等整体提升。

从化工品价格指数变化看,2018年,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处于高位,但在18年9月份到达5,800阶段性高点后,一路下行,2019年1~4月在4,600点上下横盘,5月开始波动下跌。

整体来看,2019年以来,化工品价格指数有所走弱,呈现小幅波动。

从主要化工品价格变化看,多数基础化工产品价格延续2018年下半年以来高点后的下滑趋势,也有少数无机基础化工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总体价格水平普遍低于上年同期。

主要无机类产品价格方面,硫酸(98%,净水)价格在经历2018年下半年大幅上涨后,由年初432.50元/吨一路回落至9月末的155.00元/吨;硝酸(≥98%)价格1-8月小幅波动,又于9月中旬开始一路飙升至3年来新高点2,450元/吨,随后因供需失衡迅速回落,11月价格围绕在1,650元/吨,较年初价格变动不大;盐酸(32%)价格先于4月末经历一波上涨后又于10月末大幅上涨,11月末价格为210元/吨,较年初价格上涨438%;纯碱(轻灰)价格走势与纯碱(重灰)价格走势趋同,价差在100-200元/吨之间,1-9月价格经历“跌-涨-跌”的小幅波动,9月后价格趋于平稳,1-11月均价分别为1,918元/吨和1,866元/吨,较上年均价小幅上涨;烧碱价格上半年受下游氧化铝开工率不足影响延续上年的下滑趋势,6月末降至2,850元/吨,之后价格围绕3,000元/吨呈现上下波动;电石价格呈现波动,1-11月均价为3,255元/吨,较上年同期下降2.52%。

主要有机类产品价格方面,甲醇(纯度99.9%)自上年四季度价格大幅下跌以来,价格呈波动下滑,1-11月均价为2,115.64元/吨,较上年均价下降23.91%;纯苯价格在经历上年大幅下跌后,从6月开始反弹,于9月末涨至5,750元/吨,但仍远低于上年同期的6,980元/吨;对二甲苯(PX)和精对苯二甲酸(PTA)价格走势相似,2019年价格走势趋弱,1-11月均价分别为7,281.00元/吨和5,864.44元/吨,分别较上年均价下降13.75%和9.05%; PVC价格走势平稳,1-11月均价较上年基本不变;聚酯切片(纤维级)价格波动下滑,11月末华东地区价格为5,930元/吨,较年初下降22.48%;纯MDI价格在经历年初一波上涨后又延续了2018年的下滑态势,1-11月均价为19,686元/吨,较上年均价下降28.47%。

基础化工行业景气度受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影响较大,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有所回落。

大宗化工品价格走势与原油等基础能源价格变动关系密切,2018年四季度国际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2019年价格走势呈先扬后抑,贸易摩擦的加剧和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使得需求端对价格支撑力度较弱,同时主要下游行业景气度下行,大宗化工品价格承压。

基础化工行业运行与国民经济周期性变化高度相关,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

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低于预期的6.1%;2019年1至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0,880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持续放缓。

总体来看,我国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有所回落。

目前国际形势多变,中美贸易摩擦前景不明朗,主流机构预计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稳中趋缓"的态势还将持续。

基础化工行业具有较强的上下游产业联动性特点。

原油作为基础能源和化工原料,其价格走势与大宗化工品价格走势关系密切。

主要下游行业的景气度变化亦对化工行业景气度产生重大影响。

2018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行,至2018年10月3日,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涨至当年最高点86.29美元/桶,较年初上涨19.72美元/桶,随后价格受地缘政治和金融市场等因素影响断崖式下跌,年末价格降至53.80美元/桶。

2019年初,以沙特为首的减产联盟减产的执行力度相对较好,同时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呈现单边上涨走势,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于4月24日涨至最高点74.57美元/桶,此后在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和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下,市场对于需求前景的担忧逐渐加重,国际油价走势承压下跌。

国内原油现货价格走势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走势趋同,到2018年10月4日环太平洋原油(中国胜利)现货价为78.08美元/桶,12月末降至41.76美元/桶,2019年4月25日升至66.93美元/桶后又开始波动下滑。

地缘国际政治摩擦不断,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担忧,未来仍可能令国际油价走势承压。

基础化工行业的“基础”特性,决定其下游需求分布尤其广泛,包括纺织业、房地产业、汽车业、建材装饰等。

2019年前三季度,下游行业整体景气度出现下滑。

其中,纺织业和汽车业的景气度降幅较大,9月景气度分别为114.20和119.00,较年初分别下降4.80和4.40;建筑业景气度呈现小幅波动,月平均水平基本与上年持平,9月景气度为110.60;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保持在121.00左右,较上年略有上升,但房地产受宏观调控影响下行压力加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