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不知不觉中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领域中,对各学科的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一、创设意境,激发兴趣
文学是“美”的同义词,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更是文学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一朵朵芳香四溢的奇葩。
因而语文教学首先应有一个“美”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很快地融入诗情画意中。
运用多媒体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
积极地创造教学情境,就会使学生获得视觉美、听觉美,为学习各种文体奠定感情基调。
1.通过音乐创造“情感美”。
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结活动,更是融合着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
2.通过画面体会“环境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现形体,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诗人用语言绘形绘色,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融诗情画意于一体。
如教学《桃花源记》,在导入新课时,老师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一个清新,自然,安宁快乐的地方”。
然后通过电脑屏幕桃花源的神奇和美丽一下子推到学生面前,并配以柔和的古琴声,使学生完全沉浸在那仙境一般的世界里。
学生
自然会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心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求知欲大大增强。
3.通过诵读感知“意境美”。
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对文章的欣赏重点还是在揣摩他们的意境。
如在教《再别康桥》时播放有关剑桥及剑桥周围景物的风光片,配以轻音乐并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用我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那“轻轻地招手”,“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就是自己,并了解到这首诗主要表达作者对康桥无限喜欢眷恋的难舍难分之情。
了解了诗的大意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意象后鼓励学生运用他们已有的经验、过去的感知发挥想象,在头脑中重建所体现的画面。
学生想象后再一次展示有关画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
二、模拟配音,训练能力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为更好地理解文章,首先让学生充分地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对领悟文章,增强语感,积累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等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生动活泼的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我在教《孙权劝学》时,把里面的人物设计成动画,先声情并茂的再现课文内容,然后只出现动画和音乐,让学生给动画中的人配音,这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争着给动画中人配音。
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的还配了动作,有的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直观展示、克服难点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再加上学生知识、阅历匮乏,以及认识世界能力有限,对文章中介绍的一些内容难以理解。
利用多媒体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打破人为因素和自然的限制,变抽象为具体,栩栩如生地展现教学内容,有助于突破难点,讲清重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如在课文《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中,大多学生不熟悉故宫到底有些什么,其外观和内景到底是什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教学时,用多媒体制作展示故宫的建筑特点,使学生有了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既有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四、加大容量,提高效率
语文很杂很泛,这是难点,而多媒体本身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在教学中声、像、文并用,打破了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把抽
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同时,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很多时候需要记住死的知识点,像一些名家名人名篇名作,用多媒体做出来可以省很多时间。
多媒体由于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声、图、文,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多渠道多方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课堂延伸,发散思维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一些问题的解答是多样化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多媒体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评价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促进了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变“要我说”为“我想说”,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多媒体教学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很难说清楚道明白,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真实而自然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
术的应用也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虽然效果明显,但我们要认识到,它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要用得恰到好处。
1.要抓住时机,恰当引入。
运用多媒体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运用要适时、适度。
传统的教法中,学生被看成是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性强,要注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比干巴巴的分析文本,挖掘主题更直观、更深刻。
2.要根据内容、有机配合。
多媒体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但不同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形式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和特点,同时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当教学内容呈静态的时候,可做成幻灯片,当教学内容需要复杂、抽象、变化及相关联系的过程时,可选用多媒体。
3.要把握好度、适可而止。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度,防止供大于求,产生副作用,运用计算机的声、形、色,虽可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但如果时间过长,也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而且会造成学习疲劳,降低学习效果,因而失去多媒体应有的价值。
总之,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能为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创造优越条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也有利于
很好的把审美教育、爱国教育落实到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比一般的传统教学效果好的多,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和利用好它,从而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