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568.滨湖地区城市空间发展案例研究

0568.滨湖地区城市空间发展案例研究

0568.滨湖地区城市空间发展案例研究朱洁加雨灵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章摘要湖泊与城市共生与发展的关系对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配合《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研究搜集了全球范围内与巢湖类似大小的湖泊,经比较分析,选择了国内位于长江流域的另外四大淡水湖、美加五大湖和世界著名滨湖城市的发展案例,对其周边城市发展、生态修复和旅游资源环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比较。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重点研究国内外滨湖地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定位、规模、现状及规划情况,综合交通组织,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特色、文化旅游及人文环境塑造等经验教训,提出可借鉴的环巢湖地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与策略。

关键字滨湖地区城市空间区域发展战略生态修复公共空间旅游发展环巢湖地区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巢湖污染逐年恶化,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发展。

为促进巢湖周边地区城镇发展,加强巢湖生态修复,2011年7月14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巢湖成为了五大湖中唯一的一个城市内湖,减少了行政区划不同带来的沟通协作上的不便。

为谋划新的发展格局,合肥开展了《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的国际招标,为巢湖的保护修复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参与此项目课题中,需要研究和借鉴与巢湖类似大小的湖泊、中国另外四大淡水湖和世界著名滨湖城市的发展案例,以指引巢湖的空间发展及生态修复,特进行此研究。

1、国外案例分析1.1世界著名滨湖城市当今世界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60 %分布于江河湖海地带。

如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与华盛顿组成的大城市带,美国与加拿大大湖区的多伦多、芝加哥、底特律等环湖城市圈,太平洋沿岸的温哥华、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圣迭戈城市链。

欧洲城市的分布、发展与河流、湖泊也密切相关,如泰晤士河的伦敦,塞纳河的巴黎,莱芒湖的日内瓦,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具有河海交汇的优势,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港口城市(见图1)。

图1国外研究案例分布美加五大湖湖畔分布了众多发展较好的城市,如安大略湖畔的多伦多、密歇根湖畔的芝加哥、伊利湖湖畔的底特律等,又如波士顿和巴尔的摩的滨水区,几个城市的滨水区域空间各具特色。

如多伦多滨水区设立了大量的公共开放空间,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构想和设计,按照公共空间的地理位置、城市内涵和文化目的来规划公共空间,以达到各个区域的有效合理分配在不同的分类中,各种各样的公共空间类型展示了开放空间的多样性[1]。

城市空间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发展中,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以及城市开发的新需求。

城市滨水区是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城市的发展定位与不同功能的组合塑造出不同城市特色鲜明的空间格局。

芝加哥滨水地区为全世界闻名的会议展览中心、多伦多滨海区是城市文化中心、巴尔的摩内港是城市综合游憩商业区、波士顿滨水区则是以大型综合性为其开发的典型特征[2]。

滨湖区域的开发应根据该地区的自然特征、区域特点和历史文化,在其真实的历史基础上,形成记载历史发展过程的滨水空间。

密西根湖及芝加哥河作为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宝贵资源,对“百里湖城”芝加哥滨水地区的再开发和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芝加哥规划侧重湖滨地区的保护与开发,湖滨地区发展规划、湖滨保护与发展条例及芝加哥市中心走廊的城市设计大纲等均依据《芝加哥规划》制定,一切从湖滨开始,湖滨属于市民(见图2)。

另外为了保护管理好城市标志物,该市专门成立了芝加哥标志物委员会,公布了一批城市标志性景观保护名单并着重进行保护,也记载着其城市历史[3]。

图2 芝加哥滨湖地区美国五大湖采取了包括工程、生物措施(水生植被恢复、重新引进土著鱼种、消除外来入侵种类及群落结构调整等)和行政管理等措施,在生态恢复和自然景观的重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湖的沿岸带和浅水区种植了多种本地水生植物,有利于饵料生物增殖和鱼类摄食繁殖,完善了生态系统结构。

在城市空间规划过程中,应为以后城市的发展留有余地,一旦想进一步开发滨水地区,快速道路和缺乏缓冲用地必将成为城市与滨水区之间的障碍。

如波士顿经历了建设滨水高速道路,再将这条道路拆去迁入地下,以打通市区和滨水空间的发展过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4]。

伦敦的道克兰地区在荒废了的港湾地区采用新的土地利用规划,开发了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办公、商业、住宅、旅游、观光、疗养、娱乐等城市设施,使道克兰地区成了新的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生活区。

滨河空间真正成为市民的免费公园、公益性的开放式旅游景区[5]。

而墨尔本道克兰地区则以公共艺术和文化作为滨水地区的建设核心,早在开发之初,开发委员会便决定以总开发成本的百分之一设立激励艺术创意的基金,每开发一个新项目,公共艺术品是绝对不可少的必要元素。

各种公共艺术雕塑、文化小品等分布在滨水廊道、建筑周边以及广场、公园里,展现了墨尔本独特的的文化特色与艺术品质(见图3)。

图3 墨尔本道克兰区公共艺术小品1.2全球500至1000km2湖泊研究过程中,我们搜集了全球范围内与巢湖大小类似的湖泊,其中重点研究了与周边城市共生发展较好的几个湖泊,如日内瓦、博登湖都是将水上产品与陆上活动,将湖与城镇、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典范。

城市空间发展以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和再生为核心,较注重人文历史景观和生态环境建设,滨湖区域以规模较小的城市为主,城市底蕴深厚,环境优美宜人,具有浓郁的城市特色。

日内瓦的城市建设利用了湖泊,市区环湖沿山坡而建,多为低层建筑,错落有序,在城市空间发展中保护湖泊不受污染,适宜的气候、湛蓝的湖水、悠久的历史等促使日内瓦成为尽人皆知、人人向往的地方,日内瓦则借助自己的国际知名度,为日内瓦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以湖养城,以湖扬城,最终达到城湖共生的目的(见图4)。

图4 日内瓦湖滨湖区博登湖周边散布着30多个城镇,星罗棋布,风情各异。

其中位于德国的林道、梅尔斯堡、康斯坦茨,位于奥地利的布雷更茨和瑞士的阿尔彭等城镇已成为博登湖畔著名旅游度假胜地。

环湖地区设立了7条不同的环湖骑行路线,可体验独具特色的滨湖空间与城市魅力(见图5)。

图5 环博登湖自行车道东京湾因与东京接壤而得名,虽然不是湖泊,但环东京湾地区的城镇布局及人口规模等与环巢湖地区相似,有可借鉴之处,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环东京湾地区有一都两县(东京都、千叶县和神奈川县)。

为缓解东京的人口、交通压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集中于东京一极的问题,在首都圈内,围绕东京湾规划了临海副都心、幕张新都心、横滨MM21三大滨水开发区,以“水”与“绿”为中心做文章,强化文化、信息、商业、教育、居住等功能,追求设施的现代化与社区的人性化。

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曾发生大规模赤潮,藻类频繁暴发,琵琶湖的水环境变化,与我国的太湖十分类似。

之后日本政府对琵琶湖以流域为单元,实施了综合治理,着重于保护湖心水域的生物生存环境、恢复湖边水域生态系统、建设湖边平原(丘陵)地区生态系统、建设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同时加强湖泊景观建设,最终恢复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

在湖泊治理中,政策法规的及时跟进,以及流域联合管理机构的设立,也使得琵琶湖的综合治理与保护在制度和机构上都有了保障[6]。

2、国内案例分析2.1五大淡水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

(见图6)按面积大小依次为鄱阳湖(3914 km2)、洞庭湖(2740 km2)、太湖(2338 km2)、洪泽湖(2069km2)和巢湖(769.5 km2)。

图6 国内五大淡水湖分布情况鄱阳湖的空间发展,主要依托江西省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范围是以鄱阳湖为核心,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及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30.68%。

以环鄱阳湖城市圈为平台,强化三带(生态保护带、生态恢复带和生态控制带),构建四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构筑高层次的生态经济圈。

并提出打造中国湖城、生态渔村、湿地公园、生态工业、绿色家园、生态文化的六大发展目标[7]。

鄱阳湖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较好, 互补性强,旅游资源独特,交通优势明显。

但空间结构上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南昌市辐射能力不强,城市群存在中间断层,小城市数目多,规模小实力差。

城市布局主要是以昌九工业走廊为主的单轴线和区域内其他一些点状的中小型城市构成,发展轴线单一,沿线人口、资本等经济要素没有形成有效集聚,一体化程度较弱。

鄱阳湖旅游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周边景点不成体系,旅游项目单一,开发不均衡。

洞庭湖是湖南省境内最大的内陆湖泊,是二湘四水与长江连接的必经之路,承担着长江及四水调水功能。

环湖地区包括常德、岳阳、益阳、荆州4市、27县市,是全省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

地处一湖(洞庭湖)两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三省(湘、鄂、赣)四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长江)的多元交会点上,是长江中游仅次于武汉的又一个“金十字架”,可受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双重辐射。

根据洞庭湖区经济结构特征和城镇体系增长极,环洞庭湖城市空间开发轴线形成“三点三线”的“山”字形空间结构。

依托交通干线,沿轴线实施串珠式和结节式的空间规模扩展。

洞庭湖环湖地区的旅游商品市场开发还相对薄弱,尚未形成环洞庭湖的旅游产业带概念及洞庭湖旅游精品线路,区域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短期逗留特点[8]。

环太湖旅游圈主要是指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和常州以及浙江省的湖州和嘉兴。

五市打出“太湖”组合牌,大力发展环太湖旅游业,旅游规划相互借鉴和对接,共同开发太湖旅游资源,合理分工,互为市场,互为腹地,以提高环太湖地区旅游的效率与水平。

近年来,无锡市已对太湖旅游提前做出战略调整,由传统的观光旅游、主题公园向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扩展;从自然山水观光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方向延伸;从单一性的观光旅游产品像观光游览、度假旅游、商务会议、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综合性旅游产品方向发展。

苏州、常州、湖州也相继进行了对太湖周边的开发,沿太湖产业带、度假旅游区等。

苏州市中心城区经历了古城“单中心”模式—高新区和工业园区为西东两片的“一体两翼”—“四角山水”—当前理性发展时期的空间演进历程[9]。

洞庭湖应加快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加快拓展旅游市场,形成以洞庭湖泊风光为中心的湿地生态游、洞庭文化游和环湖丘岗山地自然生态游三大特色旅游圈。

将岳阳、常德、益阳、汩罗等城市建设成洞庭湖区的重要旅游城市,使之成为湖区政务、商务、观光旅游的服务中心、调配中心和接待中心。

洪泽湖位于洪泽县西部,现状湖面分属淮安、宿县两市五个区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