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混铁炉使用1、混铁炉入炉铁水验收………………………………………………………………2、混铁炉翻铁、出铁操作……………………………………………………………3、铁水取样、测温操作………………………………………………………………4、混铁炉的使用维护管理……………………………………………………………二、混铁炉修砌……………………………………………………………………1、混铁炉停炉…………………………………………………………………………2、混铁炉冷却…………………………………………………………………………3、修砌前检查…………………………………………………………………………4、拆炉……………………………………………………………………………………5、砌炉……………………………………………………………………………………6、中修……………………………………………………………………………………7、混铁炉烘烤……………………………………………………………………………8、开炉操作………………………………………………………………………………一、混铁炉使用1.混铁炉入炉铁水验收1.1混铁炉入炉铁水标准,严格执行转炉原材料技术条件中的有关条款规定。
1.2入厂铁水化学成份(Si、Mn、P、S)的传输应与铁水运输同步进行,铁水到厂后及时与炼铁厂联系索要化学成份。
2.混铁炉翻铁、出铁操作2.1翻铁2.1.1入厂铁水罐有渣盖时,应压盖后再起吊至受铁槽,严禁鼓盖翻铁。
2.1.2向混铁炉内翻铁前,铁罐严禁提前挂小钩。
2.1.3向混铁炉内翻铁前,应将受铁槽车右行至极限位,方可翻铁。
2.1.4翻铁工在指挥天车时,应哨音响亮,手势清楚。
使用对讲机时,必须口齿清楚。
2.1.5回炉钢严禁翻入混铁炉。
2.1.6最大装入量为540吨。
2.2出铁2.2.1翻入混铁炉内的新铁水,必须在出铁后在铁水包内取样化验,并及时将结果报到炉前。
2.2.2出铁前混铁炉要按规定进行检查,特别是倾动机构,应在确认其性能良好后方可出铁。
2.2.3出铁工在出铁前应认真检查铁水包情况,在确认无包底,无包沿结盖、包位准确后才能出铁。
2.2.4出铁量要严格按转炉装入制度进行控制。
必须要在出铁前称空包,出铁后称重包,及时准确向转炉反馈出铁量、铁水成份、铁水温度等有关信息。
2.2.5出铁时要执行“两头小”、“中间大”,以看包为主、看称为辅的要点,出铁到离规定重量的2吨左右时,则准备抬炉,防止溢铁。
出完铁时应立即按电铃通知兑铁工。
2.2.6若出铁时发生停电或失控故障,应迅速断开电源,扳动手闸,使炉子返回零位。
2.2.7出铁工必须认真填写工作记录表格,对出铁、翻铁开始和终了时间,以及取样和报结果的时间一定要记录清楚。
2.2.8混铁炉内控制储量260吨的极限装置,任何人不得决定拆除或封极限出铁,以保护炉体,防止漏铁。
3.铁水取样、测温操作3.1接班后第一炉必须测温、取样。
3.2测温头插入铁水深度保证达到400mm。
3.3每班测温、取样不少于三次,送样5分钟后要向化验室询问化验结果,并报炉前。
4.混铁炉的使用维护管理4.1每班检查炉体各部位情况和加热系统的情况,发现问题积极处理并及时上报,交接班一定要交接清楚,双方签字认可。
4.2经常检查炉内温度(指目测观察),根据炉内的存铁量调整煤气和空气流量,应保持一定的火焰亮度和适当的长度,使炉顶温度控制在1250℃~1350℃的范围内。
4.3煤气压力低于500Pa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煤气,将风机关上,待压力恢复正常后再继续使用。
停送煤气必须要按煤气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4生产期间,炉内存铁量应保持不少于120吨,即向前倾角不得超过30°,使炉底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此外,最大装铁量为540吨,即渣面最高点距端墙烧咀的距离为1000mm。
4.5及时清理受铁槽,保持槽内畅通,保持出铁口正常,不许搭桥。
4.6清理受铁槽时,可适当减少空气、煤气流量,清理完毕后应立即恢复,以保持炉温正常。
4.7停炉前须用3~5罐高炉铁水冲洗炉底,然后按冷却制度停炉。
二、混铁炉修砌1、混铁炉停炉停炉前兑入2-3包铁水,前后摇动炉体进行涮炉,尽量减少炉底冷铁便于拆炉。
2、混铁炉冷却2.1停炉后首先采用风冷降温,在两侧观察窗按装风机吹风降温。
2.2风冷48小时后可以进行打水降温,严格控制打水量,应均匀洒水,禁止集中冲击炉底,每两小时调整水管冲击位置,期间派专人检查炉体接缝处,防止涨坏炉衬。
3、修砌前检查3.1炉体冷却后首先使用绳子将煤气报警仪系住放入炉内测量炉内煤气,确保安全后才允许进入。
3.2由炼钢厂技术科、使用车间、承包厂家技术人员进入炉内,对炉内耐材侵蚀情况进行检查确认,针对实际侵蚀情况对新炉砌筑方案进行完善。
4、拆炉4.1拆炉时应先拆炉顶,再拆炉体,避免耐材塌落。
4.2炉内有残铁人工无法拆除时,采用氧气烧割后拆除。
5、砌炉5.1砌砖的一般规则5.1.1砌砖前炉子必须置于水平零位,并切断电源。
5.1.2所有耐火砖应符合行业标准,严禁使用未标明质量特性指标的耐火砖。
5.1.3砌砖前必须测好炉子中心线,并立好样板,拉线砌砖。
5.1.4砖缝容许标准。
5.1.4.1炉底及炉墙粘土砖缝不得超过3mm。
5.1.4.2炉底及炉墙镁砖缝不得超过2mm。
5.1.4.3炉顶矽砖及出铁口高铝砖不得超过2mm。
5.1.4.4炉顶矽藻土保温砖层不超过4mm。
5.2炉底砌砖5.2.1炉底砌砖前先将炉底钢板清扫干净,并拉线确定好炉子中心线。
5.2.2炉底分三层砌砖。
5.2.2.1隔热层的砌筑:靠钢板先铺上一层10mm厚的石棉板,再填一层40mm厚的矽藻土粉填料。
5.2.2.2粘土砖层的砌筑:在填料上湿砌两层粘土砖,厚度为65+115mm(即先平砌一层,后侧砌一层)。
5.2.2.3镁砖层的砌筑:在粘土砖层上竖砌两层镁砖,厚度为2×230mm,砖缝为1.5~2.0mm,在砖缝中撒入干燥的镁火泥。
5.2.3炉底矽藻土粉填料不要打紧,厚度均匀。
5.2.4炉底湿砌的粘土砖层应烘干,不砌胀缝,弧度要符合图纸。
5.2.5同一层炉底镁砖采用交错砌法,错缝尺寸不得小于30mm。
5.2.6炉底上下层的横向竖缝必须错开20mm以上。
5.2.7炉底镁砖胀缝每隔2×115mm厚或3×65mm厚夹1mm厚的黄板纸二片。
5.3出铁口砌砖5.3.1 靠出铁口钢板铺10mm厚的石棉板,上面湿砌一层厚115mm的粘土砖(不够115mm厚的部分用矽藻土粉填料垫层,但要打紧填实)最上面干砌两层立砌镁砖,砖层厚度为1×230mm。
5.3.2 出铁口底部的两层竖砌镁砖的长边方向应相互垂直,最上层镁砖的长边方向应垂直于出铁口方向。
5.3.3 出铁口底部最上层镁砖在里口端二米左右应砌成活底(即砌完墙后再砌底)。
其余部分砌成死底(即砌完底后再砌墙)。
5.3.4 出铁口底部粘土砖层不留胀缝,镁砖层胀缝每隔2×115mm厚或3×65mm厚夹1mm厚的黄板纸二片。
5.3.5 出铁口镁砖砌体胀缝每隔2×115mm厚或1×230mm厚夹1mm厚的黄板纸二片,但出铁口墙里口端部460mm范围内不夹胀缝。
5.3.6 出铁口侧墙用煤砖湿砌。
5.3.7 出铁口旋顶里端用高铝砖发旋,外口用粘土砖,均为湿砌,不留胀缝,砖缝不超过2mm。
5.3.8 靠拱脚铁下面留50~60mm集中胀缝,并充填卤水调剂的稠镁火泥填料。
5.4前后墙的砌筑5.4.1 前后墙靠钢板铺10mm厚的石棉板,在湿砌厚115mm的粘土砖,不留胀缝。
5.4.2 前墙镁砖湿砌,后墙镁砖干砌,都应紧靠粘土砖砌筑,胀缝每隔2×115mm厚或3×65mm 厚夹1mm厚的黄板纸二片。
5.4.3 前后墙拱脚铁下留50~65mm集中胀缝,并充填卤水调剂的稠镁火泥填料。
5.4.4 前后墙一律采用直砌法,不采用一直一横的砌筑法。
5.4.5 炉底翻身必须找平。
5.4.6 镁砖砌体上下前后都必须错缝砌筑。
5.4.7 与端墙砌体同时砌筑,扦口不得多于10层。
5.4.8 砌体弧度必须符合图纸尺寸,如炉壳变形,则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砌砖必须要拉线。
5.5端墙砌筑1.5.1 靠钢板铺一层10mm厚的石棉板,镁砖砌体(厚65mm+2×230mm)与粘土砖砌体(厚115mm)靠紧砌筑,在粘土砖与石棉板之间充填43mm后的矽藻土粉填料。
5.5.2 端墙粘土砖湿砌不留胀缝,镁砖干砌其胀缝每隔2×115mm厚或230mm厚夹1mm厚的黄板纸二片。
5.5.3 端墙烧嘴以下砌镁砖,烧嘴以上部分用粘土砖湿砌,靠炉壳石棉板与砖之间仍充填43m/m 的矽藻土粉填料。
5.5.4 端墙烧嘴周围砌砖,应紧靠炉壳,仔细砌筑,严防漏气。
5.5.5 端墙与炉底联接处必须仔细加工砖找平,并前后墙体同时砌筑,插口不得多于10层。
5.5.6 同一层端砖的厚度相同,砌砖时以炉壳为导面。
5.6炉顶砌砖5.6.1炉顶环砌,上下层的环缝应错开。
5.6.2每环炉顶工作层的两边靠拱脚铁砌520mm长的铝镁砖,其上砌440mm长的矽砖第二层砌115mm的矽藻土砖。
5.6.3炉顶工作层干砌,第二层用粘土火泥湿砌。
5.6.4炉顶矽藻土砖与炉壳之间的缝隙用石棉板填实。
51.6.5每环炉顶至少打入三块锁砖,并在受铁口圆锥体外加工砖的后面各打入一块锁砖。
5.6.6炉顶砌砖由两端开始,为避免大量加工砖,可以在砌砖之前在拱胎上划好控制线。
5.6.7炉顶中间合门的加工砖环,其宽度不应大于120mm。
5.6.8炉顶工作层矽砖的胀缝留法如下:5.6.8.1辐射线每隔六块砖夹1mm厚的黄板纸一片,但在受铁口范围内的辐射线不夹黄板纸。
5.6.8.2每个环缝夹1mm厚的黄板纸一片,但在受铁口两端四环的环缝不夹黄板纸。
5.6.8.3两端靠炉壳留30~50mm缝隙,并填严矽藻土粉填料。
因施工单位砌筑工艺区别,用料或砌筑方法有所区别,但均应由我厂技术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6、中修6.1中修停炉操作与新炉修砌停炉操作相同。
6.2炉体降温禁止打水,自然冷却24小时,风冷5-6天。
6.3采用挖补工艺,必须把炉体内衬残渣打掉,耐材裸露,否则影响混铁炉使用寿命,且存在漏炉风险。
6.4中修后烘烤、开炉操作与新炉修砌停炉操作相同。
7、混铁炉烘烤7.1烘炉前的准备工作7.1.1 炉子砌筑完毕后,由相关单位检查验收后方可开始烘炉。
7.1.2 炉内施工废物,由施工单位清除干净。
7.1.3检查各有关设备、仪表是否处于正常良好状态。
2.1.5准备废油棉纱20~30公斤。
2.1.6安装好烘炉管。
2.2点火操作2.2.1准备车间组织点火工作,必须通知生产科、技术科、机电车间等有关人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