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专项方案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专项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1)
第二章编制依据 (1)
第三章有限空间界定 (1)
第四章有限空间作业条件 (1)
4.1 人员职责分工 (1)
4.2 作业先决条件 (2)
第五章有限空间作业措施 (2)
5.1 基本要求 (2)
5.2 有限空间辨识 (2)
5.3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措施 (3)
5.4 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4)
5.5 有限空间作业注意事项 (5)
第六章应急救援 (5)
第七章附件 (5)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为加强在有限空间内施工的安全管理,保证各项施工安全有序进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第二章编制依据
第三章有限空间界定
1.有限空间定义:安全学所谓的有限空间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⑴体积足够大,人能够安全进入。

⑵进出口有限或受到限制。

⑶设计上不是长时间占用的空间。

2.有限空间物理特征:
⑴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易燃气体的积聚或缺氧等。

⑵有限的进出通道。

⑶内部构造复杂。

3.有限空间危险特征:
⑴存在或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⑵存在或可能产生掩埋作业人员的物料。

⑶内部结构可能将作业人员困在其中。

第四章有限空间作业条件
4.1 人员职责分工
1.项目经理:全权负责有限空间施工安全;
2.技术总工:全面负责有限空间内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3.生产经理:全面负责有限空间内施工管理、协调等工作;
4.技术员:负责施工方案编制及交底、施工技术指导等工作;
5.责任工程师:负责安全技术交底,施工数据收集处理、施工管理、协调等工作;
6.安全员:负责施工安全监督、安全措施检查等工作;
7.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应接受项目安全技术交底并熟知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危险源、防护措施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能力。

4.2 作业先决条件
1.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项培训、接受过安全技术交底,对进入区域内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了解,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或设备。

2.有限空间内安全设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到位并经现场安全人员检查合格。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先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处理,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经检测满足人员活动需求,如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必须每1小时进行一次检测。

检测工作由安全部监督执行,分包单位配合完成。

4.临边、洞口、安全通道经检查防护到位并经现场验收合格。

5.作业区设置安全警戒线和悬挂警示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第五章有限空间作业措施
5.1 基本要求
1.只有在没有其他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考虑进入有限空间。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辨识危害因素,评估风险,确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活动中包含有隐患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专项作业许可证,如动火证。

4.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各类防护设施和救援物资应配备到位。

5.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与进入有限空间相关的人员都应接受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6.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将相关的作业许可证、安全技术交底、培训记录、空气连续检测记录等文件资料存放在作业现场有限空间出入口处。

5.2 有限空间辨识
1.首先应对独立施工区域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建立有限空间清单并根据作业环境、工艺设备变更等情况不断更新。

2.一般情况一个有限空间设置一个安全出入口,出入有限空间需从该出入口经过,出入有限空间的人员、设施应在登记表上登记清楚、准确,该登记表应放置在该安全出入口处,出入过程及出入停止时监护人对登记表的内容要进行签字核实。

3.进入有限空间,应在所有能进入有限空间位置上设置固定的警示标识。

所有警示标识应包括提醒有危险存在和须经授权才允许进入的标语。

4.有限空间清单详见1:有限空间清单。

5.3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措施
1.危险源管理
⑴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危害因素分析,详见附件2:危险源分析清单。

⑵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进行作业安全性跟踪检查,详见附件3:预控措施跟踪表。

2.监护
⑴进入有限空间应指定专人监护,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进入有限空间,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现场或做与监护无关的事情。

⑵监护人员和进入有限空间人员应明确联络方式并始终保持有效的沟通。

⑶进入特别狭小空间人员应系安全可靠的保护绳,监护人可通过系在进入有限空间人员身上的保护绳进行沟通联络。

⑷监护人员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即召集急救人员穿戴好防护器具进行抢救,不得无防护措施情况下盲目进入抢救。

3.温度
有限空间内的温度应控制在不对人员产生危害的安全范围内。

4.通风
⑴对空气稀薄或相对密闭的有限空间,有必要时应进行气体检测,注明检测部位、时间和结果;如作业中断,再进入之前应重新进行气体检测。

⑵对于进入有限空间进行动火、清理污油污泥等作业,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使气体环境发生变化时,必须进行空气监测。

⑶取样应有代表性,应特别注重人员工作的区域,取样点应包括空间顶端、中部和底部,取样时应停止任何气体吹扫,测试次序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气体。

⑷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指标时,不得进入或应立即停止作业。

⑸为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要,进入前应应采取强制通风,严禁向有限空间通纯氧。

进入期间的通风不能代替进入之前的吹扫工作。

⑹在耗氧、清理油泥、存在通风置换死角等特殊情况下,进入有限空间人员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

配戴长管呼吸器时,应仔细检查气密性,并防止通气长管被挤压;吸气口应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并有专人监护。

5.有限空间内设备
对有限空间内阻碍人员移动、对进入有限空间人员造成危害或影响救援的设备(如廊道内油泵、千斤顶等),应采取固定措施,必要时应移出有限空间。

6.照明及电气安全
⑴进入有限空间,应有足够的照明,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有漏电保护装置。

⑵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不大于24 伏的安全行灯。

金属设备内和特别潮湿作业场所作业,其安全行灯电压应为12 伏(宜采用LED灯带光源,以保证有足够的照明)且绝缘性能良好。

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宜选用符合防爆要求的工具和机具,不得使用木棉等易燃施工材料。

7.防坠落、防滑跌
有限空间内可能会出现坠落或滑跌,应特别注意有限空间中的工作面包括残留物、工作物料或设备和到达工作面的路径,并制定预防坠落或滑跌的安全措施。

8.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作业中存在的风险种类和风险程度,依据相关防护标准,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正确穿戴。

9.静电防护
为防止静电危害,应对有限空间内或其周围的设备接地,并进行检测。

10.作业人员、工具、材料清点
⑴对进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登记,并控制好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数量。

⑵有限空间作业的工具、材料要登记,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以防遗留在作业现场。

5.4 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⑴进入有限空间许可按项目分项工程来申请,由作业单位项目分项工程负责人申请办理。

⑵进入有限空间监护人确认现场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后,应在进入有限空间工作许可证上签字确认。

⑶进入有限空间许可证的取消、延期、关闭和管理按相关作业程序执行。

⑷进入有限空间结束后,应清理现场,解除相关隔离设施,确认无任何隐患后,申请人与批准人或其授权人签字关闭进入有限空间许可证。

⑸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许可详见附件4: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许可证。

5.5 有限空间作业注意事项
⑴进入有限空间活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安全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进行。

⑵如果进入有限空间活动中断超过1小时,继续进入有限空间前,进入有限空间人、有限空间监护人应重新确认安全条件,并对作业现场安全性进行确认、记录。

⑶进入有限空间活动过程中,有限空间监护人应坚守作业现场,不得再从事监护工作以外的任何其他工作。

第六章应急救援
⑴每次进入有限空间前,应在安全技术交底中制定应急救援措施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宣贯。

⑵在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救援之前,应明确监护人与救援人员的联络方法。

获得授权的救援人员均应佩戴安全带、救生索等以便救援,如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应携带气体防护设备,除非该装备可能会阻碍救援或产生更大的危害。

⑶事故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单位要立即采取措施,根据现场处置措施先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控制事态发展,及时按事故事件应急流程上报。

⑷项目部接到事故事件报告后,接报人应立即向项目领导报告,对事故基本情况(事故单位、发生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损失情况,采取应急措施及现场保护情况,事故原因初步判断,报告人、报告时间)进行记录,协助判断警情。

第七章附件
附件1:有限空间清单
附件2:危险源分析清单
附件3:预控措施跟踪表
附件:4: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许可证
附件1:有限空间清单
第 1 页
附件 2:危险源分析清单
第 2 页
附件3:预控措施跟踪表
编号:×××(单位缩写)
第 3 页
第 4 页
xxx建设项目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专项方案
附件4: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许可证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报,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存一份。

第 5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