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版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案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 慷慨./气概.吹嘘./面面相觑.B. 镀.金/踱.步辟.邪/开天辟.地C. 蜗.行/旋涡.应和./随声附和.D. 要塞./闭塞.粘.贴/信手拈.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分歧大相胫庭娇媚力不瑕供B. 告罄因地制宜喧嚷鸠占鹊巢C. 腼怀惮精竭虑濡养草长莺飞D. 欺侮心旷神怡糟榻雕粱画栋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港珠澳大桥在_______下正式通车,每座主桥都向世人展示了设计师们_______的艺术构思。

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_______“中国结”文化元素,精致优雅。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_______.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

每一座主桥都是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A. 万众瞩目别具匠心融合相得益彰B. 众目睽睽别有用心融合一脉相承C. 万众瞩目别有用心熔合一脉相承D. 众目睽睽别具匠心熔合相得益彰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国风美少年》通过年轻人热衷喜爱的方式,呈现和传承国风音乐,推广国风文化。

B. 严谨的傅雷多次在家信中向傅聪提出学习要正规化和计划化,生活要科学化的活动。

C. 林清玄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丰富优美的文学作品,是他重视阅读、观察和思考的原因。

D. 世界知名的摇滚马拉松,已成为全世界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马拉松路跑赛事。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5.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A. 月下飞天镜,云升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 低绮户,转朱阁,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C.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憾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E.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F. 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6.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饿死真吾志,______。

(文天祥《南安军》)②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③乡书何处达?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④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⑤______,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⑥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7.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

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各类花儿走进诗词,往往都成为传递情思的载体。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菊花清丽淡雅,透着物我两忘、悠然自得的闲情逸致;温庭筠的①“______,______(《商山早行》)”,枳花洁白柔亮,映出游子羁旅中浓浓的思乡之愁;李白的②“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轻舞漂泊,诉说诗人对好友被贬的无限哀伤愁恻。

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8.阅读下面两则新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广东省计划营造林1074万亩,实施人工造林27.82万亩,退化林修复和更新改造168.04万亩,封山育林139.14万亩,中幼林抚育739万亩,推动森林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据广东省林业局初步统计,开春以来,全省已有1500多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

义务植树的高峰将在植树节这几天出现,一直持续到4月底,预计今年全民义务植树将达4000万人次,植树1.2亿株。

这两则新闻材料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假如你是班长,请在班会课上说一段话,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30字。

)五、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9.阅读下面老舍《骆驼祥子》选段,结合原著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她去了有一点钟。

跑回来,她已喘得说不上来话。

扶着桌子,她干嗽了半天才说出来:医生来一趟是十块钱,只是看看,并不管接生。

接生是二十块。

要是难产的话,得到医院去,那就得几十块了。

“祥哥!你看怎办呢?!”祥子没办法,只好等着该死的就死吧!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

虎妞在夜里十二点,带着个死孩子,断了气。

你认为祥子还有办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你认为导致这种愚蠢和残忍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芒鞋”和“料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结尾“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语义双关,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简析。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

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③默诵诸经注疏④.遇故友若⑤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选自《清朝艺苑•顾亭林先生勤学》)【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字亭林。

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③据鞍:跨在马鞍上。

④注疏:注解,注释。

⑤若:像。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县.官.日有廪稍之供______②父母岁有裘葛之遗.______③生以乡人子谒.余______④呼老兵诣.道边酒垆______⑤发.书详正______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______A.无奔走之劳.矣∕ 劳.其筋骨B.求而不得.者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或.颠坠崖谷∕ 或.异二者之为D.咨.其风土∕ 咨.诹善道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②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下列对文章写法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甲文叙说当今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非常优越,与作者昔日艰难困苦形成鲜明对比。

B.甲文写学习条件优越的太学生们,如业不能精、德不能成,只能说明其学习方法不好。

C.甲文是赠序,目的是为了勉励马君刻苦向学,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劝勉和告诫。

D.乙文中亭林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能达到无人相比的境界,是因为他勤奋、严谨、专注。

八、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市花:昔日素馨今日木棉在广州人心目中,公认的千年市花是淡雅柔美的素馨、百年市花为英雄豪迈的木棉。

坊间“市花”素馨艳压千年。

《本草纲目》里说,素馨“枝干袅娜,叶似茉莉而小,其花细瘦四瓣”。

素馨原名“耶悉茗”,早早从西域漂洋过海来到广州,自秦汉年间到清末,两千年来占尽了广州人的宠爱。

旧时的广州城西和珠江南岸,有专门种植素馨花的“花田”。

公元前196年,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岭南时,就发现岭南不分男女老幼,个个都爱以鲜花簪头,而他们戴得最多的就是素馨花。

唐宋年间,城西花地渐得开发,出现了成片成片的花田,花农种得最多、卖得最多的还是素馨。

明代,广州的各大城门口开始有了花市,用清初大儒屈大均先生的话来说,这些花市“所卖止素馨,无别花,亦犹洛阳但称牡丹曰‘花’也,富者以斗斛,贫者以升量”,每天要卖出几百担之多。

屈先生的话或许夸张了些,但说素馨是城门花市当之无愧的主角,谁也无异议。

直到清代中期,“珠悬玉照”的素馨花田仍是许多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女孩儿戴在头上的素馨花梳、美容用的素馨油、装点家居的素馨花碟、过节点的素馨灯、喝的素馨茶……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怀想不已。

想象一下,在这两千年间,不管哪朝哪代,如果官方有兴趣来评选一下市花,老百姓定会投票给素馨。

素馨是老广州最悠久、最美丽的花事记忆,是当之无愧的古代民间“市花”。

建市后木棉首膺市花殊荣素馨虽在广州得宠两千年之久,但从清末开始,随西洋花卉、新式饰品与合成香品潮水般涌入广州,便失宠了,到了今日,几乎被人遗忘。

现在,提起市花,我们想到的肯定是木棉。

其实,从古至今,木棉也深得广州人的喜爱。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岭南先民就用木棉花絮纺出了洁白如雪的“广幅布”。

盛唐年间,越秀山麓广种木棉,花开时节,满城男女老少都喜欢来此踏青,还有文人写下了“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

欲行未行不忍别,落红没尽郎马蹄”的诗句,令人回味无穷。

木棉花被称为“英雄花”,最早出自400多年前抗清志士陈恭尹的《木棉花歌》,直入云霄、火烧天际的木棉花让他感慨万千,于是他挥笔写下“粤江二月三日来,千树万树朱华开……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花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的千古名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就此定格,并流传至今。

1921年,广州建市,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现代市制的城市;1928年,掀起评选“市花”活动,在这之前,木棉“英雄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广州各新式学校的校徽,就多以木棉为标志。

评选活动一开始,市民对木棉花的呼声最高,官方遂于1929年初宣布木棉为“市花”,一来顺应民意,二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与广州民众勇敢无畏的精神最为契合,这也是木棉第一次在广州荣膺“市花”之殊荣。

“英雄花”木棉二度加冕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沐之时,广州再次在全市范围内举行市花评选活动。

花城市民热情高涨,推荐的候选花卉有58种之多,最终,木棉以75.9%的支持率,被选为市花。

其广为流传的“英雄花”形象,1929年首膺“市花”的殊荣,花可入药、花絮可纺棉、木材是栋梁的多重价值,都是它力压群芳、众望所归的理由。

拥有市花冠冕的木棉,与广州人的生活形影不离。

许多骑楼的花窗上,雕刻着它的倩影;电视台与航空公司,以它为标志;红棉牌吉他、红棉牌凉果、红棉牌自行车、红棉牌红糖等本土产品曾是几代广州人的美好记忆,如今借由电子商务,木棉再次进入年轻人的视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