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语文模拟卷(一)及参考答案语文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6.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分)(欧阳修《醉翁亭记》)(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2分)(3)《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
(2分)(4)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1分)(5)请把李商隐的《无题》默写完整。
(4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qídǎo的钟声也响了。
(2)摄影家们zhēn zhuó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3)儿时自己对rén qíng shìgù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4)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fùyōng fēng y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B. 这座兰亭园修葺..得古色古香,真有曲水流觞的感觉。
C. 一些官员用注水的GDP数据作为政绩,一旦GDP数字造假被发现后,就用统计失误为由来李代桃僵....。
D. 大洪山的溶洞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赞叹不已。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猴子实验显示,接种这种疫苗能保护它们免受与人艾滋病病毒相似病毒的感染,这为防御艾滋病带来了新希望。
(将“防御”改为“防治”)B. 2018年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我国粮食生产保持稳定,总产量达到13158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预计超过14600元。
(在“稳定”后面加上“增长”)C. 为应对今年最强寒潮,将适时监测天气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做好融冰装置、融冰方式的安排和应急队伍的准备,确保防冰措施安排有序到位。
(在“将”前面加上“有关部门”)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公布并通过。
(将“公布”和“通过”调换位置)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4分)黄旭华、钟南山、蓝天野、韦昌进、陈铎、刘佳等人,他们的人生诠释了时代楷模的非凡价值。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梦想,绽放光彩,如领航的北斗,让我们看到方向。
他们在巨大的挑战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在金钱的诱惑前,不忘初心,坚定选择,如坚毅的磐石,让我们感受力量。
二、阅读(46分)(一)(10分)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3分)(1)年且.九十()(2)始一反.焉()(3)固不可彻.()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甚矣,汝之不惠!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并付诸行动是情节的开端,愚公驳斥前来阻止移山的智叟是情节的发展,有神助力、山被移走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B. 文中的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
智叟的平庸和愚公的高尚形成强烈的对比。
C. 毛泽东曾引用这个寓言故事,把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比作两座大山,把共产党比作愚公,人民比作天帝,这是“古为今用”的范例。
D.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
(二)(9分)曹沫劫齐桓公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曹沫下坛,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9.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 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久而乃和.B. 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 执.经叩问C. 辞令如故./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 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河曲智叟亡.以应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11.曹沫说“今鲁城坏即压齐境”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管仲认为“倍约”有什么危害?(3分)(三)(10分)发达国家需警惕“孤独流行病”(1)在富裕和城市发展良好的国家中,“孤独流行病”正在逼近,其造成的影响远超心理学范畴。
(2)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12月22日报道,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寿命越来越长;全球范围内分散的家庭数量越来越多;个人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高于集体文化……孤独似乎是当代生活的默认特征,尤其体现在富裕和城市发展良好的国家中。
科学指出,孤独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3)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报道称:“分析以往研究发现,生活在孤独环境中的人与保持社交关系的人相比,其早死概率提升50%。
”(4)石英财经网站提到了两份综合分析报告,这两份报告旨在评估社会关系对健康的影响程度。
该网站指出,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中,约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总是”或“经常”感到孤独,“美国犹他州杨伯翰大学心理学教授朱莉安娜·霍尔特-伦斯塔德在美国心理学会举办的一场会议上提交了上述分析”。
(5)涵盖148项研究、涉及逾30万参与者的第一份分析指出,丰富的社会关系可使早死概率下降50%。
第二份分析涵盖70项研究,涉及来自美国、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的近340万人。
该分析指出,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的影响相当于肥胖。
该网站称,“这些发现表明,社会关系对死亡风险产生影响,与吸烟和饮酒等公认死亡风险因素相当。
”(6)霍尔特-伦斯塔德说,尽管这种“流行病”并不仅限于富裕国家,但由于富裕国家“寿命更长,结婚率降低,每个家庭中子女的数量更少,离婚的人更多且独居的人也更多”,因此这种现象在这类国家中更为突出。
在美国,总人口近13%的人——约有4260万年龄在45岁以上的成年人——患有慢性孤独症。
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在生活中无人陪伴,超过一半的人没有结婚。
此外,婚姻和子女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7)霍尔特-伦斯塔德建议尽早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孤独流行病”正在逼近,其造成的影响远超心理学范畴。
(选自《参考消息》2018年12月27日;有删改)链接: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面临着“孤独流行病”。
为应对上述问题,伦斯塔德建议,各方都应高度重视并行动起来——科研机构应增加相关研究,学校应关注社交技能的培养,医生应将社交纳入医疗检查,个人应为退休后的社会交往做好准备,社区应提供娱乐中心和社区花园等用来聚会、互动的场所等。
(选自《科技日报》2017年8月8日;有删改)12.下列对“孤独流行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富裕和城市发展良好的国家中,“孤独流行病”正在逼近,孤独似乎是当代生活的默认特征,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B.生活在孤独环境中的人与保持社交关系的人相比,其早死概率提升50%,而丰富的社会关系可使早死概率下降50%。
C.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的影响相当于肥胖,社会关系的死亡风险高于吸烟和饮酒的死亡风险。
D.“孤独流行病”并不仅限于富裕国家,但这种现象在这类国家中更为突出,其造成的影响远超心理学范畴。
1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通过新闻报道和科学研究报告向我们说明了“孤独流行病”的现状、产生原因,并提醒人们尽早开始关注这个问题。
B.选文对“孤独流行病”并没有下定义,主要是通过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让我们了解到隔绝、孤独和独居等都属于“孤独流行病”。
C.选文第⑥段通过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富裕国家的“孤独流行病”的现象更为突出。
D.选文采用由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的逻辑顺序,向我们强调说明“孤独流行病”的影响,链接材料还提出各方应该关注的地方。
14.结合选文,请你谈谈个人和学校可以为预防“孤独流行病”做出那些努力?(4分)(四)(17分)遇见(1)有段时间,当电梯下到九楼时总会停下,一位清瘦的老人担着菜篮子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