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的利益

国际贸易的利益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 成了产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首 先使各国内部的劳动分工朝纵深发展,真正的社会化 大生产出现了。适应大工业发展的要求,行业之间的 分工日趋发达,区域之间的分工日益明显,社会分工
最终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范围,形成了以世界市场为
布世界各地的545个供应商提供,这些供应商
在所属专业领域是最优秀的。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赖克写了一 本书,名叫《美国下一条国界》,书中 这样写道:全球正在变成一个单一的市 场。哪里成本最低,就在哪里生产,根
本不考虑国界问题。
微型跨国企业的崛起
由于两个自由化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中小型跨国企业大大增加。比如总部在美 国的斯万眼镜公司,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分 散其生产和设计过程,最大限度地利用别 国好的技术基地和成本结构。
白领工作会外包到境外,而加州大学伯
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更相信该数字会达 到1400万。
• 顺应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中国积
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业双
向贸易和投资,促进了服务业加快发展与升
级。
• 三次产业转移机遇: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先 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 分工细化使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中的每个 环节被放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点。 • 国与国之间的优势也将更多体现为价值链上 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 间按价值链不同环节分工的现象。
• 根据《经济研究》杂志2007年第8期宋小川
的论文提供的资料,根据麦肯锡的分析,全
球范围内49%的软件工程,44%的信息技
术服务,25%和19%的金融业、保险业以
及13%的制药业职位可以转移到低工资国家。
如果按职业划分,52%的工程师工作,
31%的会计工作都可以外包到海外。
• 有国际机构预测,到2015年,340万
业分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 在承接外包中,发展中国家可以将本土制造技术与跨国公司
的资本和先进技术相对接,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与合作中提
升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所处配套环节从事“环节创新” 或“配套创新”,在提高配套产品的质量、满足跨国公司质 量控制要求的同时,也可以从生产成本的降低中获取更高的 收益。 通过环节创新、配套创新,发展中国家可以不断提升自 己所处的环节和价值增值能力,逐步摆脱“高端产业,低端 制造”的困境。
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得以最终形成。
当代国际分工发展新特点
1. 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
2. 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的
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
3. 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
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
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产
品内分工)
• 产业间分工:国际分工在不同产业间进行,
如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间的分工
• 产业内分工:同类产品差异化分工 • 产品内分工: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零部
件和生产环节进行的分工

产品内分工的实质是以生产要素
为界限的国际分工 • 要素分工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在全 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
全球价值链被分为三大环节:其一是 技术环节,包括研究与开发、创意设计、 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提高和技术培训等分环 节;其二是生产环节,包括后勤采购、母 板生产、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 量控制、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分环节;其三
纽带的国际分工。 •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是少数发达国家变为工 业国,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农业国。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 了第二次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
断过渡,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加深和扩大了
国际分工。
• 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长,真
• 日本马自达最新的跑车MX-5,在美国 加州设计,在东京和纽约融资,样车来 自英国WORTHING,总装在美国的密 歇根和新墨西哥,电子部件在美国新泽
西设计,在日本制造。
90年代初,美国的日本本田汽车 大量向日本出口,本田在美国的产量 超过日本本土的产量。2002年,丰田 也提出了美国化的战略。
2001~2007昆山民营企业外向配套协作发展情况
年 份 配套企业数(个) 配套项目(个) 配套销售额(亿元)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376 479 584 685 958
668 816 1002 1156 1292
58.2 73.9 102.6 132.8 193.7
2006
• 进入21世纪以来,服务于主导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需要,昆山
推动价值链向两头延伸,产业链向高端攀升,做强做优电子
信息、精密机械等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光电、可再生能源、 新材料、机器人、化合物半导体、模具、传感器等特色产业
基地。
江苏昆山参与国际环节分工中的 外向配套与环节提升
• 在参与国际环节分工、为跨国公司从事外向配套协作中逐步
全球制造业领域的产业分工正在专业化分 工转变。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生产活动分包
给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去完成,使
位于不同国家的企业形成一个国际分工协作
网络,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成为全球生产体系
的一部分。
国际生产网络有利于节约社会劳动成本,

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一
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
提升,将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
或产品工序所处地位及增值能 力的提升上。
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得生产的国界变得 模糊起来,产品的国籍也不那么明显了。 有这样一个例子。美国罗切斯特市政府原 来打算购买一部日本产的铲雪机,后来为
了响应购买国货的号召,就改买美国制造
• 服务业
•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服务外包 的市场规模在3000亿至5000亿美 元之间,在未来若干年内将继续保
持20%到30%的增长速度。
• 发展最为普遍的有商务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 务,影视和文化 服务、互联网相关服务,各 类专业服务等。涉及软件、电讯、金融服务、 管理咨询、芯片、生物信息等多个行业,涵 盖产品设计、财务分析、交易处理、呼叫中 心、IT技术保障、办公后台支持和网页维护 等多种服务类型。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使 服务业这个传统上“不可贸易行业”的性质 发生变化,是服务业全球分工体系形成的重 要载体 。
的铲雪机。但后来发现,原来想买的日本
产品是在美国伊利诺州制造的,而改买的
美国产品是在日本制造的。
<<华尔街日报>>想调查哪个品牌的汽车
最美国化,结果发现是日本的本田汽车!再如
美国的波音747飞机,它是由8个国家的1600
个大型企业、1.5万个中小企业协作生产的。
波音777飞机,它的132500个主要零部件由遍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
开展贸易能增进贸易双方的利益。这种利益大 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静态利益,二是动态利益。 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 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总量不增加、生 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
的实际福利的增长。所谓动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
后,对贸易双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 积极影响。
务业加快了全球调整和转移的步伐,出现了服
务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服务外包成为成长最快的服务业跨 国转移,大大推动了服务业进入国际分 工体系。 所谓服务外包,是指作为生产经营 业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
境外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
• 服务外包
主要形式: ITO BPO KPO
• 服务贸易
市场的基础。
• 国际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不仅促进了
西欧国家的个体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而且为近 代国际分工提供了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 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当时产业革命尚未发生,世界范围内仍是自然经济占 统治地位,开始出现的国际分工仍主要建立在自然条 件不同的基础上,并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非真正 意义的国际分工。
•昆山案例——
承接制造业外包与昆山产业升级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昆山外资企业进入的主要是轻
纺、纺织、鞋帽、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技术密集 型产业领域的投资较少。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资企业大部分进入资本密集型和 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产品档次、技术含量、管理水平大
幅度提高。
提高效率,使生产要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合理
配置。产业转移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
而是在国际生产网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跨
国公司为核心,全球范围内相互协调与合作
的企业组织框架。通过这些国际生产网络,
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范围都达到了
一个新的水平。
发达国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 断下降,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成为制造业
• 奇瑞轿车在发展过程中经过早期的借鉴,实行
“以我为主营造平台,面向世界整合资源”的
发展模式,仅用几年时间就跨越了模仿创新,
进入正向研发。
• 奇瑞在产品研发中通过控股设计开发、委托
设计、协同配套开发等多种形式,与国际一 流的设计公司、实验公司及零部件公司进行
合作开发,以我为主整合全球资源,不断开
发出新品轿车。
• 在集成创新中,奇瑞以占领世界制高点为目
标,分段集成世界汽车技术精华:请擅长造
型的意大利公司设计造型,请英国的MIRA公 司专门完成试验,请奥地利AVL公司完成发动 机设计,以及其他专长公司分别完成底盘的 前期设计和后期调整,最终达到了产品的最 优化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