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案(必修2)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教学案(必修2)

1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1)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 b

(2)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b

2.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b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b

3.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 a

(2)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b

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民主监督的方式 a

(2)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b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学生用书P43]

1.选举方式:从选民角度看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被选举人的角度看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2.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来确定,即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我国的选举制度

(1)实行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2)决定因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原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2)要求: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2 1.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b)

项目 从选民的角度看 从候选人的角度看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方式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方式

优点 (1)它能更直接地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2)可以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3)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选举成本较低,便于组织等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局限性 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且成本也比较高 由于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代表进行投票,致使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 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适用范围 选民较少,分布相对集中。适用于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等 选民比较多,分布较广,目前适用于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 在极少数的情况下采用 人大代表的选举等

2.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b)

(1)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 3 来确定。

(2)我国的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1.(2016·10月浙江选考)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T )

2.(2020·宁波效实中学检测)下列选举活动,属于国家事务范围,同时又采取直接选举与差额选举的是( )

①宁波市海曙区人大代表选举

②宁波市白云社区居委会选举

③宁波市鄞州区区长选举

④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大代表选举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民主选举。在我国国家事务范围,县、乡人大代表的选举属于直接选举,所有的人大代表选举都是差额选举,①④符合题意。②中宁波市白云社区居委会选举不属于国家事务范围,不符合题意。③宁波市鄞州区区长选举属于间接选举。

3.在某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候选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这“三不选”表明( )

A.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B.选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

C.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完善

D.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解析:选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A错误。C说法不符合事实。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D错误。B正确且符合题意。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学生用书P44]

1.方式

(1)间接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直接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意义

(1)对决策机关: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4 (2)对公民自身: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b)

适用范围 基本方式 原因或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所有事项 公民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向政府提供意见或建议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专家咨询制度 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 决策机关组织专家学者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 集中学者智慧,提高决策科学性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内容,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进行公示,有利于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决策机关组织召开听证会,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公民通过听证会发表意见和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订方案中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听证于民的目的,就是为了决策利民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b)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要从对政府、公民两个层面来把握。

1.国家要保障公民依法行使决策权。( F )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能使决策符合每个公民的利益。( F )

3.(2019·4月浙江选考)2018年11月11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 )

①体现了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公民个人的利益

②有助于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 5 ④有助于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C。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方面有助于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②③入选。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①错误,排除。④强调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不符合题意,不选。

4.(2018·4月浙江选考)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在公民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公民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可以更加( )

A.自由地行使政治权利

B.灵活地选择监督方式

C.便捷地参与民主决策

D.直接地参加政府决策

解析:选C。题意强调公民通过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参与互动,这有利于公民便捷地参与民主决策,C符合题意。公民只有在自觉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才可自由地行使政治权利,A不选。公民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较好地参与民主监督,而不是灵活地选择监督方式,B错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公民通过自媒体平台间接参与政府决策,而不是直接参与政府决策,D不选。

5.省政府参事一般由专家、知名企业家和退休但经验丰富的学者型领导等担任,他们可以以个人身份向政府建言献策,所提建议可以通过“直通车”的方式,快速传至省委、省政府,乃至国务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每一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不同的

③公民对政府决策的作用和影响是相同的

④公民拥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D。专家、学者等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向政府建言献策,是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行使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的体现,①④符合题意。②本身说法错误,排除。公民有参与政府决策的权利,但并不等于公民对政府决策的作用和影响是相同的,③说法错误。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学生用书P45]

1.村民自治 6 (1)机构——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内容

①民主选举: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

②民主决策: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

③民主监督:通过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

④民主管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

2.居民自治

(1)机构:居民委员会。

①性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作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建议等。

(2)内容: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各项工作居民监督。

3.村(居)民自治的意义

(1)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2)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1.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a)

形式 角度 阐释

农村村民自治 村委会性质 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民自治内容 从选举看 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的当家人,这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从决策看 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务,都由村民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农村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内容 从管理看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

从监督看 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来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

城市居委会性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