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分析大作业(正交试验)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分析大作业(正交试验)

枣果皮中酚类物质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1.实验数据背景叙述。

一:实验关于枣果皮中酚类物质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酚类物质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莽草酸和丙二酸途径合成,广泛分布于植物界。

许多的酚类物质具有营养保健功效。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经常食用富含酚类物质的果蔬能够预防由活性氧导致的相关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肥胖症等的发生。

二:实验问题:为提高枣果皮中的酚类物质的提取效率,该文以马牙枣为试验材料,对枣果皮中酚类物质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

同时分析枣果皮提取物中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

三:实验目的:要通过实验得到枣果皮中酚类物质提取的最优条件。

并对提取物中酚类物质清除DPPH,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及铁还原能力进行探讨,同时与合成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

2.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选择及论述。

一:单因素试验(获得数据,将数据输入excel中,使用excel绘制图表,以便直观感受影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趋势。


以冻干枣果皮为材料,分别以甲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料液比和提取时
间作为因素,分析不同的提取条件对枣果皮中酚类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检测
指标为提取物中总酚含量。

二: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试验以便获得到枣果皮中酚类物质提取的最优条件,
用excel进行结果直观分析,见表2。


以冻干枣果皮为材料,以提取溶剂浓度(A)、提取温度(B)、料液比(C)、和浸提时间(D)作4 因素3水平的L9(34)正交设计(见表1),检测指标为
提取物中总酚含量。

表1 枣果皮中酚类物质提取因素水平表
三:统计分析
所有提取试验均重复3 次,每次提取液的测定均重复3 次。

结果表示为平
均值±标准偏差。

应用excel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3. 实验数据的处理的过程叙述。

一:在单因素试验中,将每次试验结果输入excel中,选中表格,点击“插入”柱形图。

图1 :不同因素对枣果皮提取物中总酚含量的影响二:正交试验结果直观分析。

表2中数据计算公式:
1、∑T=TI+T2+T3
2、Ki=每一列上水平号为i,所对应的试验结果之和。

例如:A列中,K1=I3+I4+I5=495.41+535.64+618.43=1649.48 3、ki=Ki/(3*3)=Ki/9 (因为Ki是三向之和故多除一个三)
R=MAX(k1,k2,k3)-MIN(k1,k2,k3)
表二:枣果皮中酚类物质提取正交试验L9 (34)设计及结果三;趋势图
四:方差分析
表二中数据进行处理:T=SUM(I3,I4,I5,I6,I7,I8,I9,I10,I11)
P=T^2/9=B22^2/9
离差平方和:SS A={SUMSQ(B12:B14)/3-B23}/3
(用填充手柄复制到B、C、D)
自由度:df A= df B= df C= df D =2
计算均方: MS A=SS A/df A=1412.45/2=706.23 (其他同理,用填充手柄复制) 新误差均方;MS e=SS e/df e=20.64396375
F值:F=MS A/MS e
表3枣果皮中酚类物质提取正交试验L9(34)方差分析
4.结果分析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优化,枣果皮中多酚类物质提取的应采用的最优条件是:采用70%(V/V)甲醇、在40 C 下,以1︰60 的料液比浸提4 h ,共浸提 2 次。

枣果皮中酚类物质清除DPPH 、ABTS ·+自由基和铁还原能力的动态反应过程表明枣果皮中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且清除DPPH 自由基和铁还原的能力与合成抗氧化剂BHT 相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BHT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