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调研报告
二.南京夫子庙景区古建概况
1.简介 历史沿革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原先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宋代景祐 元年,元代为集庆路学,明代为应天府学,清代将府学。咸丰年间毁 于战火,同治八年重建。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焚毁。1985年后重建。 白鸽飞扬的音乐台
南京在历史上曾经十一次定都,六朝时代夫子庙地区以相当繁华。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 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内秦淮上曾“浆声灯影连十里”,繁华一时。 1984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对重点开发秦淮风光带进行了复建和整修,恢复了 明末清初江南部分酒肆街市风貌,秦淮河又再度成为著名游览胜地。经过修复的秦淮风光带,以夫 子庙为中心,以及周围一代景观,集古迹,园林,画舫,街市,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还有秦淮 灯会,地方风味小吃等,是游客为之陶醉。2000年被评为国家第一批4A级景区。1985年,南京市 政府修复了夫子庙古建筑群,还改建了夫子庙一代的市容,许多商店,餐馆小吃都建成明清风格, 并将临河的贡院街一带建成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街,夫子庙恢复了旧观,又展现了新容。
众的重视,其现存的价值和利用也越来越被体现。针对他们的修复和保护状况, 下面对其做一些主要的说明。 . A.南京1912街区的民国建筑群
南京1912街是为了纪念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上大总统而命名的,对南京有着特殊的意义。其 民国的建筑古朴精巧,错落有致,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特色让每个去过的人都会念念不忘。就象上海新 天地一样将会成为南京的名片,那里充满着怀旧的气息,每一处都让人喜欢。在有着深厚文化气息的南 京,南京1912街也是一个有着独具魅力的地方,现代的1912街充满了时尚气息。 “南京1912” 是目前南京唯一的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聚会为一体,文化、品位于一身的时 尚休闲商业区及知名品牌的最佳展示地,“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是 “南京1912”的目标定位, 其 消费人群主要锁定城市白领、小资、成功人士、外籍人士、商务客人、游客等。东西方时尚将在这里交 融汇聚,古典与现代文化也将在这里前后传承,南京1912是南京新崛起的高尚休闲商业区。 现状概述 青砖黑瓦 怀旧风情 .喜欢这里,倒不是因为这些时尚的酒吧和高档的消费所带来的快感, 而是这里的建筑。喜欢一切带有自己浓郁特色的建筑,民国风格,毫无修饰与浮华的青砖既是墙体 ,又是外部装饰,烟灰色的墙面上,勾勒了白色的砖缝。 对于这一区域内的民国建筑,除了对其进行了内外部的修缮和装修外,之后为了考虑其观赏和利用 价值,对这一区域进行了上述的商业开发,既保证这一区域老房屋的利用,也带来了旅游消费的热潮。 它与周边的总统府和梅园新村纪念馆一起拉动了该区的旅游消费文化。这一区域的民国建筑不仅成为了南 京的名片,也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一直都成为保护维修的重要对象。 当你走在1912街区上时,依然可以看到这些老建筑上的沧桑痕迹, 虽然他们已经被粉刷和翻修过。街道里的小品,院墙的镂纹,还 有建筑立面上的精致花纹都呈现民国建筑的古朴之美。
我们在享受娱乐休闲同时,更 能聆听这南京这片古城的心声, 感受这里给我们带来的厚重文 化和历史感。
1912街区建筑
然而,在漫步这其中每当看到那些形形色色,眼花缭乱的广告牌时,也让人觉得破坏了这和谐街 区的气氛。密集的人流穿梭,火热的消费,繁杂的后勤,加之无特别人为维护建筑,过重的商业 氛围也不得不让我对于这里今后的建筑状况堪忧。对于这一片建筑管理确实不太容易,如果不维 护好,将会大大缩减其存在寿命,所以在它们带来高额利润和人气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于这些 古建筑的确实有效的管理与维护。
墙面的广告牌
商业气息浓厚
B.民国政府国防部 1.简介
在南京中山东路中段,有一条向北延伸的道路,叫黄埔路,这条道路的顶端,是一个高墙环绕 的大院,大院内绿树蓊郁葱笼,建筑物鳞次栉比,这就是国民政府国防部旧址。
国防部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原来军官学校的校舍,建于1928年至1933年,计有西式平房62幢, 西式洋楼17幢,共1075间,形成以西式建筑为主调的建筑群。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大 礼堂和憩庐。 抗日战争结束后,受降仪式曾在这里举行过,所以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城墙窥视
九华山修复城墙
紫金山栈道旁的城墙
玄武湖城墙
台城
四.南京古寺概况
1.简介 南京作为历史名城在盛行佛教的各朝各代中,自然建造了少不的古刹名寺。以下我选择了部分具有 代表性的南京城古寺。 2.建筑案例介绍 A.鸡鸣寺 1.简介
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始建于西晋,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鸡鸣 寺集山、水、林、寺于一体,环境十分幽雅。宝刹庄严,铜佛闪耀,寺内楼阁参差,殿宇辉煌,浮图耸 空,香火缭绕,游客不绝。佛殿建筑精美佛像庄严;宏观则山明水秀寺优美浓荫碧翠留人步;登宏塔而 俯瞰则群峰拱挹;烟岚蓊郁。每当春秋之交,仁立塔上,放目远眺,荷花万顷,红绿相间,如汉宫晚妆, 美不胜收。 2.历史沿革 清朝康熙年间曾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乾隆十五年,地方官为了迎接皇帝 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凭虚阁。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年间重修,仅有房屋十余间。 “文化 大革命”期间,鸡鸣寺遭到严重破坏。 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资修建了观音楼。1979年政府为了保 护名胜古迹,落实宗教政策,决定重建鸡鸣寺。1983年 南京鸡鸣寺在方丈宗诚法师领导下,寺庙 修复了头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豁蒙楼、景阳楼、韦陀殿、弥勒殿、志公台、念佛堂、药师佛 塔、藏经楼、法堂、客堂等。 1985年 鸡鸣寺即重新对外开放,随后又逐 步修了大山门、毗卢宝殿、钟楼、鼓楼、放 生池等建筑。1990年建造七层八面的药师佛 塔,为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塔高 约44米。2011年5月,南京鸡鸣寺药师塔发 生火灾,目前建筑还在修复。 饱经沧桑的鸡鸣寺
2 .建筑概述
由于具有历史意义,加上是政府用房,所以一直 以来这里保护较好,受到外界影响也较小。 这里不 仅具有历史的记忆,还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时至今日依然显示着它的庄重。
C.音乐台 1.简介 南京中山风景区音乐台,位于中山陵广场南,建于1932 年。
民国国防部正门
它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为半圆形。圆中心是舞台,台后建有大壁,同北京回音壁原理相 同,以汇集音浪。台前有月牙形莲花池,池前是半圆形草坪,可容纳三千观众。沿草坪周围绕以 水泥回廊,是游人休息纳凉的佳境。 音乐台的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风格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一个范例。音乐台在利用自 然环境,以及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上,充分吸收了古希腊建筑的艺术特点;而在照壁,乐坛等建 筑物的细部处理上,则采用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创造出既有开阔宏大的 空间效果,又有精湛雕饰的艺术风范,达到了建筑雨自然的完美和谐统一。
2.现状概述
中山陵音乐台建成至今。只在上世纪60年代经历过一次补修,目前音乐台破损较严重,出现 了多出需要维修保养的地方,起台面的渗水漏水问题比较突出,排水系统也出现不畅。对于这方 面的问题中山陵园管理局将对80岁高龄的音乐台进行修缮。
上世纪90年代中山陵引进了白鸽,之后成群飞扬的白鸽成了音乐台的标志之一。但是鸽子的 粪便对建筑物有腐蚀作用,对音乐台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所以对于鸽子问题有关部门还在考虑如 何解决。但是音乐台和这中山美景以及白鸽飞扬画面的融合,却能始终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我 们对于音乐台的修缮和维护后的音乐台依旧充满期待。同时也积极配合和支持有关部门对于音乐 台的保护修缮工作。
三.南京明城墙概况
1.简介 南京明城墙修筑于明朝,历时21年建成,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 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3.7公里,而南京明 城墙的外廓城周长更是超过60公里。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的第一大城墙,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墙, 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南京明城墙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 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 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中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2.目前概况
古建调研报告 —南京古建保护概述
调研对象
一.南京民国建筑概况 二.南京夫子庙景区古建概况 三.南京明城墙概况 四.南京古寺概况
明城墙
民国建筑
夫子庙
鸡鸣寺
正文介绍
一.南京民国建筑概况 1.简介
南京民国建筑是指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包括官方和民间私人在南京兴建的各类建筑的总称。 南京是民国的首都,南京民国建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类型 齐全,建筑风格、形式多样,反映了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变迁,同时也记载着民国的历史,它们不仅是南京, 也是中国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的民国建筑也是中国近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产生、转型、鼎盛、停滞、 恢复五个时期,主要建筑风格有折衷主义、古典主义、近代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现代派以及中国传统 民族形式六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国建筑经历了由照搬照抄到洋为中用的发展轨迹。南京民国建筑,有人 民大会堂、南京大学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个近现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南京民国建筑,其设计、构造、 风格,既体现了近代以来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的影响,又保持了中国民族传统的建筑特色。中西方建筑技术、 风格的融合,在南京民国建筑中表现最为明显。它全面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它在建筑发 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时至今日,南京的大部分民国建筑保存完好,构成了南京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 特风貌,南京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作是“民国建筑的大本营”。 有建筑学家评论说:“南京地处南北之 中,交通便利,文化兼容并蓄,其建筑样式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比较上海、天津、 广州等城市的‘西化’,南京民国建筑可谓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会南北,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 外建筑艺术的缩影。” 2.实例介绍 在调研过程中主要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民国建筑,他们的目前状况和存在价值,不仅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