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 一 历 史 试 卷 一、 一、单项选择题Ⅰ(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据考古发现,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元谋人 D .古猿 2.小明去北京参观了首都博物馆,看到一原始人类头部复原图(如图),这是哪一原始人类头部复原图?( ) A .古猿 B.元谋人 C.北京人 D.河姆渡人 3.要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来( ) A.文献记载 B. 口头传说 C.考古发掘 D.主观猜测 4.半坡人比北京人进步,体现在( ) A.会制作石器 B.过群居生活 C.会使用火 D.出现了原始农业 5.关于中国原始的农业发展情况,正确的是( ) A.长江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B.半坡人主要种植水稻 C.河姆渡人的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D.农作物种植、家畜的饲养和城市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6.后人尊称炎帝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哪一项属于黄帝的贡献( ) A.发明纺织,学会煮盐 B.建造宫室,挖掘水井 C.创造文字,养蚕缫丝 D.制作音律,发明算盘 7.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民主制 8.“承父志治洪水创造佳绩,用疏通开河渠大功告成。
”这副对联是对哪一人物功绩的概括(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学
校
班别
姓名
座
号
密
封
线
A.夏 B.商C.周D.秦
10.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始于()
A.尧继位于舜时
B.禹建立夏朝
C.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禹的位置
D.商汤灭夏
11.将都城迁到殷,使国家政权稳定下来的君王是()
A.商汤 B.商纣 C.盘庚D.周武王
1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13.右图是出土于齐家文化遗址的一面铜镜,它的出现说明
我国早在什么时期便已出现青铜器()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4.观察下面文字,这些文字的造字方法是()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下列哪一朝代开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16.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7.春秋战国乱悠悠。
“春秋五霸”争霸局面的出现,源于哪一制度的衰落()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8.“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他就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王嬴政
19.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
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20. 下图出土文物“商鞅铜方量”,可以佐证商鞅
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耕战
D.确立县制
21.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是得益于以下哪个工程()
A.都江堰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22.《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
”可见“商君”属于(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3. 你认为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果在现代最有希望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24.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25.秦朝有一位政府官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要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位官员有可能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县令
D.郡守
二、单项选择题Ⅱ(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 26.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碳屑和烧骨。
说明该远古人类()
①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②进入了新石器时代③知道使用火④过着定居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7.“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诸族错居……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所说的“夏”的形成与哪两个部落联盟有关()
①黄帝②大禹③炎帝④蚩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稳,天下为家……
是谓小康。
”中的“公”与“家”分别指什么制度( )
①奴隶制②禅让制③世袭制④分封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9.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①青铜农具的使用②都江堰的使用③铁农具的使用④牛耕的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0.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争霸战争频仍。
这一时期,下列诸侯称霸的先后顺序是()
①晋文公②齐桓公③楚庄王④秦穆公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三、双项选择题 (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肯定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
其中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多选或错选不得分。
将正确答案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
31.下列关于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保留了猿的特征,使用打制石器猎取食物
B.学会了人工取火,改变了“茹毛饮血”的生活
C.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
D.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1.对春秋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评价正确的是()
A.春秋争霸都是为了“尊王攘夷”
B.小国被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C.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D.周天子举兵讨伐夺得霸主地位的诸侯,取得了胜利
33.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中,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涿鹿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牧野之战
34.战国时期,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的是()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35.有关商鞅变法,正确的是()
A.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鼓励教育,读书好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