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幸福的行为经济学研究

幸福的行为经济学研究

幸福的行为经济学研究关于幸福,其研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西方古典哲学家们就不断地探索着幸福的含义和本质,各宗教也有关于幸福相应的探讨,随着时间的发展其讨论主体逐渐涉及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

尽管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并不像哲学家、经济学家等一样有意识地思考幸福,但也在无意识地追求着更好的生活状态和幸福的生活。

《美国独立宣言》也称“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由此可见,幸福是人类基本问题之一,研究幸福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从字源学上考察,“幸”“福”在东汉许慎《说文》中解释是:“幸:吉而免凶也”“福:佑也”,而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现代汉语中,两者连用,应是兼取二者之意,有避免消极经历,获得让人产生满足感的物质精神等状态的意思。

英文中,happiness源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happ,而happ意味着luck(运气)和chance(机会),而无论luck还是chance其潜在的结果都是积极的,即能给人带来更好的结果。

由此可见,无论中西方,对幸福的理解都可以归纳为“运气+福气”。

运气的成分似乎意味着对幸福主动追求的无效性,但或许也可理解为古人能力所限而对自然充满敬畏,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的环境中对于更好生活状态的追求更加寄希望于偶然因素。

而福气的成分则表明了人们追求所想要达到的结果,也即幸福的来源,如财富的拥有、社会地位的显达和长寿等。

对于幸福的现代解释,汉语词典里说: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维基百科英文版则说:Happiness is a mental or emotional state of well-being characterized by positive or pleasant emotions ranging from contentment to intense joy。

由此可见,在现代幸福被解释为一种心理的或者情绪的主观状态,这样一来幸福也可以看作是幸福感。

这样的定义显然只是一个模糊的观念而已,如果按照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幸福,这样的概念显然是不可操作化的,只能局限于哲学探讨和文字游戏。

可操作化的研究,必须赋予幸福以明确的结构,并且应该有可以量化的标准。

休谟关于幸福的研究认为,幸福有三个来源,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1。

由此,可以将幸福嵌入到由三者组成的三维框架内。

我觉得或许可以再上升一个层次,从而加入一个维度,即将幸福的结构区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先天因素如基因等先天条件会对人的人格、智力、情商等产生一定意义上的决定作用,从而会导致个体对于幸福的感受产生个性化的影响,而后天因素包括诸如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则相当于环境刺激。

并且可以认为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独立,这样先天因素的作用就相当于在后天影响上乘了一个系数。

比如某个体先天容易抑郁,那么他的后天因素精神生活的刺激带来的幸福感的强度就会打折,从而抑郁的人获得幸福感的刺激阈值就需要很高。

对于幸福的研究基于此而逐项讨论,或许可以获得比较清晰的结论。

幸福作为一种心理或情绪的主观状态,其测量过程应包括两次量化,一是对于所研究变量的量化,其次就是对心理状态的量化。

比如研究物质生活对幸福的影响时,财富的拥有量或者其相对量就是一个可以量化的变量,而财富拥有量带来的心理或情绪的变化也要进行量化。

目前常采取的是心理测量方法。

广义的心理测量不仅包括以心理测验为工具的测量,也包括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等方法2,而目前常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问卷来获得被测量对象的自我报告的结果,如经常会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是个幸福的人”或“你在多大程度上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或者通过图形化问卷来量化,如金字塔形图或者梯形图。

基于主观得来的数据进行主观状态的研究,这样的问卷式调查很容易导致偏差,尽管可以在问卷设计和统计手段上进行校正,但这样的量化方法确实不太让人非常满意。

如果能通过测量客观的量来反映主观的状态的话,这样就可以有所改善。

当然这样做的话首先要解决主观心理状态到客观变量对应的合理性的问题。

对于幸福的研究可以考虑用脑科学的相应脑区的激活程度或者用相应的生理状态指标来衡量幸福感的强度。

比如,多巴胺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可以让人产生兴奋和开心的心理状态,也与上瘾有关,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个体内多巴胺变化的水平来标定幸福感的强度。

随着科研的进步,或许会有更多的这样的生理指标会被发现,于是通过这样来衡量幸福感也是可行的。

然而,通过生理指标或者脑区激活来调查幸福感强度的方法恐怕只能衡量短期的简单幸福,即基于短期的欲望得到满足的幸福感。

对于长期的复杂幸福恐怕就无能为1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2百度百科心理测量词条力了,这时或许仍然需要依靠个体自我报告。

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对于幸福感的研究进行量化是一个必须的步骤,尽管有人指出不当的具体化和量化会导致实证结果意义的模糊化、显著性的夸大化并且忽略内在的原因3,但是如果不进行量化具体的分析更加寸步难行。

关于先天因素如基因对于幸福感的影响,Jan-Emmanuel De Neve,Nicholas A. Christakis等人发现基因因素显著地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4。

他们在研究中主要观察了5-HTT的基因,这种基因主要影响转录、新陈代谢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等,所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个体的人格。

他们也指出这种基因不是唯一的“幸福基因”,而且关于这种基因与幸福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搞清楚。

尽管我们并不清楚基因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的具体机制,但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

基因的表达会影响到个体的人格表现,尽管人格的形成会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但基因表达在分子水平上产生的效果也不可忽略。

由于基因会潜在地影响人格,而不同的人格下的主观幸福感也会有所差异,比如有研究发现高外倾性的人格特质和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

故而,连锁效应会导致幸福感的差异。

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影响幸福感的因素都归因于基因差异。

在上面的文章里,研究者提到,基因差异解释了33%的生活满意度。

但是他们把基因因素与其他因素视为并列关系。

可是在我看来,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关系应该是类似乘法的关系,即先天因素会以乘数因子的方式作用在某些后天因素的变量上,从而导致差异。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猜想,具体如何应该通过实验检验。

关于后天因素,目前经济学研究最多的是物质生活方面的。

物质生活方面相应的一些因素包括GDP和GNP,个人收入等。

根据2013年世界幸福报告,可以从区域GDP分布图和国家幸福指数图看出,发达地区幸福指数统计高于贫穷地区。

根据生活经验,物质的丰富程度会正相关于幸福感,但当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时,物质的增加带来的幸福感就不再那么强烈。

有研究表明台湾人民幸福感随绝对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同时幸福感也和社会平均收入与预期收入有密切关系6,调查结果与生活经验一致。

关于收入增加的边际效应递减,3Erik Angner Is it possible to measure happiness: the argument from measurability4De Neve, Christakis等Genes, Economics and Happiness5Sousan Salary, Muhammad Reza Shaieri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ppiness and dimensions of psychosis, neurosis and personality extraversion6Hsiao-Chien Tsui What affects happiness: Absolute income, relative income or expected income以及幸福感与社会平均收入有密切关系,我觉得可以用前景理论来解释。

也就是说,幸福感的增加需要一个参照点,相对于参照点的增量才能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而这个参照点可以设为平均收入水平,当然实际也可能略低于平均水平。

关于个人的社会生活,研究其与幸福感的关系的话首先要将庞杂的社会生活定义梳理出可操作化的概念。

社会生活又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多种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友谊、婚姻、工作关系、俱乐部关系、邻居等,也涉及法律、习俗、社会福利、宗教等,这些因素对于幸福感的影响可以用统计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然而更深层的机制需要心理学等学科的探索。

而精神生活,一方面难以定义可操作化的概念,另一方面经济学中研究较少,目前不能给出太多结论。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经济学家也想对此领域有所贡献,然而研究幸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清晰化幸福结构,并改善量化研究的方法。

期待幸福经济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1.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2.Erik Angner Is it possible to measure happiness: the argument from measurability3.De Neve, Christakis等Genes, Economics and Happiness4.Sousan Salary, Muhammad Reza Shaieri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ppiness anddimensions of psychosis, neurosis and personality extraversion5.Hsiao-Chien Tsui What affects happiness: Absolute income, relative income or expectedincome6.Wikipedia happiness和happiness economics词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