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苏教课标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何菡瑾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1

高中语文苏教课标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何菡瑾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1

【《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 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 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 托着对生活遭遇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永州八记”被称为“游记之祖”。
始始 开始、第一次

西
宴山宴 安详,快乐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

求醉而饮:倾壶而醉

体会: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 也
目的明确:过—缘—斫—焚—穷 游历过程: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知其特立
悠悠莫得其涯,洋洋不知所穷 心 兴至而饮:引觞满酌,颓然就醉,醉不欲归 游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体会: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西山是作者孤高的人格象征
贬在异乡、怀才不遇 高洁特立、不甘沉沦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 合
中国的“贬谪文学”现象
国家不幸诗家幸, 赋到沧桑句便工 。
——清·赵翼
诗家不幸诗歌幸
• 此类作品如:苏轼《赤壁赋》、范仲淹《岳 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
回顾苏轼的《赤壁赋》,比较两课的 异同。
同:都写于贬谪时期,都写出了作者情怀的 变化,最后都陶醉于自然之中,乐而忘返, 都在自然山水中获得了解脱与超越。
异:柳文重在描摹,风格清新峭拔,其人 与自然之同重在精神人格层面上。
苏重在议论,风格潇洒飘逸,其文与自然 之同重在哲理层面上。
拓展:迁客骚人的山水文学共性
• 迁谪文人由于政治理想破灭,生活条件恶劣 ,亲人生离死别,朋友疏远和政敌落井下石 等,各种感情激流般冲撞他们敏感的心灵。 他们惊惧于前途的不可知,怨愤于自己的不 幸遭遇,因而更能与同样被冷落的自然山水 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更容易体 察山水之美,更能进入自然山水的怀抱以求 得自我解脱。
• 因参与中唐时期的政治革新运动,受到保守派 打击,被贬为永州司马,开始长达十年之久的 谪居生活。
• “永贞革新”失败—贬逐蛮荒—故交断绝—贫 病交迫—老母病故—居处遭火—满怀忧惧之情
柳宗元到柳州后心情抑郁,常常探幽寻胜、徜徉 山水来自我消遣。他写了多篇游记,其中的八篇 成为前后连贯、脉络相通的一组散文,世称为 “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其中第四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八记中的第一篇。
记记
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 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
抒情,托物言志。
朗读文章,找出带“始”的句子
•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游诸山
• 望西山始指异之 游西山
•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游后感
今昔对比
未得
之憾
反 衬
始得
之喜
目的不明: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游历过程:到—醉—卧—梦—起—归
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 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相关背景
•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人称“柳河 东”,晚年贬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集《河东先生集》。
课文总结:
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的高峻 特立,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 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写作特点
比照映衬(体现在三方面) 以“未得”的遗憾,反衬“始得”的惊喜 与西山的“特立”之比
寓情于景,托物寓志 本文叙事写景,表现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 情怀。 作者借景抒怀,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川壮 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