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在我国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沟通问题是大学生健康成才、全面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当代大学生特殊的生活环境、特殊的交往对象以及特殊的心理情绪等问题,塑造大学生的沟通理念,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培养;针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分析大学生沟通能力缺失的原因,寻求培养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已经成为当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良好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
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
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周围的同学、老师在沟通交往中融洽相处,可以为自己减少烦恼,心身愉快,集中精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与社会外性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来互相了解、理解和认同。
因此,大学生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
新时代的大学生,有条件、有能力、也有必要来塑造自己的沟通魅力。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良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在专业成绩相近的条件下,企业往往优先选择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
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未来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在不久的将来,今天的大学生都会拥有自己的小家庭,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取决于他们自身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二、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
1.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的类型
(1)自我中心型。
在与别人交往时,一部分学生“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2)自我封闭型。
一部分学生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因而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
(3)社会功利型。
任何人在沟通交往过程中都有使自己得到提高、进步的
愿望。
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控制,是沟通带上浓厚的功利色彩。
(4)猜疑嫉妒型。
进入大学校园,中学的优秀者云集在一起,有的学生不能够保持优秀,由于学业上优越地位的失落,因而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轻者出现内向、躲避,重者出现精神妄想,自杀甚至犯罪等。
2.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
(1)自私自利是首要原因。
在社会转型期,一些人社会价值观念产生缺失,发生震荡,客观上造成了其过分强调自我的个人主义思想。
(2)素质教育的匮乏。
我国初、中等教育几乎仍属应试教育,因而忽视了无法用分数来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
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一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3)虚拟沟通手段发展的影响。
调查显示,近两成的中国居民经常使用MSM、QQ等网络即时工具,E-MAIL、手机短信都成为年轻人的主义沟通工具。
尤其是
走在虚拟沟通手段应用前列的大学生,他们缺乏与社会的实际沟通,渐渐习惯于一个虚拟的沟通环境。
虚拟的交往可能让他们更加孤独,更加疏远社会。
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多渠道加强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为了有效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着手。
1.指导学生学会遵循有效沟通的几点原则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
大学生在沟通交往过程中,只有遵循了正确的沟通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在交往中掌握更好的人际交往艺术。
(1)正直原则。
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地营造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关系氛围;反对搞拉帮结派、交酒肉朋友等无原则、无健康的人际交往。
(2)平等原则。
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贯彻平等原则,就是要启发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教会学生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
(3)诚信原则。
真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
面对社会上诚信缺失的众多现象,我们要引导学生多看事物的正面,强调诚信责任和诚信记录,通过点滴小事,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并自觉在与学生的交往沟通中做到以诚相待、信守诺言。
(4)宽容原则。
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与自己的差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缺点,回味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让他们拥有一颗宽容之心,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
(5)互补互助原则。
由于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处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会在交往工程中善于吸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2.建立良好的团队
良好的团队可以为良好的沟通提供很好的平台。
通过团队建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共同自信,锻炼沟通技巧,丰富沟通对象,强化沟通效果。
良好的团队可以营造一种群体心理气氛,可以使成员团结,沟通顺畅。
每位成员在这个过程中都可以得到锻炼,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锻炼提高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很多,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可鼓励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善于结交。
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
(2)善于表达。
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式,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
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能使对方感到轻松愉快。
(3)善于倾听。
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对方创造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使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
(4)善于处理矛盾。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摩擦。
而善于处理问题,就是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
四、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1.忽视专业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确实存在,但绝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和专业成绩是成正比的。
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基础扎实,后劲很足。
例如,联想公司招聘的都是专业成绩排在前20位的学生,麦肯锡、联合利华等跨国公司也把学生的绩点作为最重要的筛选标准。
我们在强调学生培养沟通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引导学生对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认识,造就合格的社会成员。
1. 认为沟通能力无从培养
不少学生,甚至一部分教师都认为,沟通能力是天生的,和性格有关,后天培养能起到什么作用?这样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地做好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尤其是要在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行为学、心理学的规律,以实践为依据,从积极主动的与学生沟通开始,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
3.一味否定虚拟沟通
尽管如前所述,大学生普遍缺乏与社会的实际沟通,渐渐习惯于一个虚拟的沟通环境,不利于社会沟通能力的培养,但我们必须客观认识当前社会虚拟的沟通环境的发展,要把虚拟沟通手段作为正常的沟通手段的一种而加以研究,将有效沟通的原则和艺术与虚拟沟通的手段结合起来,建立更为有价值的沟通方式。
我们不赞成的,是学生过于沉湎于虚拟沟通,而忽视了现实环境中的实际沟通,但不反对将虚拟沟通能力作为沟通能力的一大部分加以培养。
实际上,随着互联网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日益加大,虚拟沟通作为日常沟通的途径,必将更加普及,这是任何人抗拒不了的趋势。
通过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沟通魅力,培养学生自信、开放的心理素质,进而增强学生对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时代机遇和社会挑战,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增强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