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春市乡村游情况简介

长春市乡村游情况简介

长春市乡村游调查报告近几年来乡村旅游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已经成为老百姓逢年过节乃至周末休闲度假的一项主题活动。

为了使长春市乡村旅游更好的发展起来,现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这三方面来谈一下。

一、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我市乡村旅游起步于2000年左右,当时在城市周边由农民自发组织,建起了一批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农家乐”旅游点,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各“农家乐”旅游点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形成了一定规模。

长春市依托自身资源特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把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城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来抓,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和提升品质,使长春市乡村旅游业逐步辉煌壮大。

目前,我市总共旅游点617家,提供餐饮、住、娱乐“农家乐”170家,提供餐饮、娱乐的乡村酒店为337家,乡村古镇11家,农业园区99家。

2012年1-5月份营业收人3.90亿元,上缴税金2396余万元,带动就业人员3.14万余人,接待人数148万余人次。

一领导重视,政策推动长春市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高度重视,视之为乐民富民的民生产业。

早在发展初期市里就帮助部分县(市)区做好旅游点的规划,“十一五”规划中更把几个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列为重点,加强管理,统筹安排。

本着规划先行的原则,长春市旅游局着手编写《长春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为乡村旅游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各县(市)区做好各自的规划编写工作与修改工作,以免投资商走错路和弯路,打消积极性。

这几年的主要大事,2005年,市旅游局在制定下发《长春市农家乐旅游示范点评定标准》基础上,对全市所有农家乐旅游点进行了考核和验收,评定出25家接待服务能力较强、经济效益较好、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市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2011年7月,在双阳区举办首届长春乡村旅游节,现场评选出22家首批长春市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并授牌,这样使长春乡村旅游更加正规化,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2012年,九台市出台了支持镇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乡镇结合快速发展旅游业和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出巨资进行奖励。

二突出特色,提升品牌根据自身资源情况,长春市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始终坚持特色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踏青赏花、徒步登山、帐篷露营、果蔬采摘、休闲垂钓、戏雪滑雪、一日游等乡村旅游产品。

目前,长春市各县(市)区可谓百花争鸣,芬芳斗艳。

具体体现为:1.九台市鸡冠山杜鹃花摄影采风、四楞山赏花踏青,庙香山鹰猎冰雪,八台岭端午、重阳登山,碧水庄园休闲垂钓,土们岭特色餐饮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八台岭关东民俗园端午、重阳登山活动、石头口门水库冬捕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节庆活动品牌。

依托萨满文化、鹰猎文化、剪纸文化等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为旅游景区注入文化内涵和文化活力。

2.榆树市初步形成了七大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即五棵树沿江旅游区、小乡旅游区、老干江湿地旅游区、雷劈山旅游度假区、霸家湖旅游度假区、此外,刘家大峡谷、青顶山等旅游区也正积极规划建设中。

3.绿园区虽然相对资源较少,但是积极筹措,准备以关东文化园为基础,政府主导加快该园的发展速度,诠释关东文化内涵和特征。

4.农安县积极招商,预计花费五年时间打造成辽金文化园。

三科学促销,创新服务为了使乡村旅游加快发展,长春市在强化品牌培育的同时,还大力加强景区(点)、“农家乐”与旅行社的合作力度,进行优势互补,准备联合开发一日游和两日游市场。

主要表现在:1.九台市与长春文化国际旅行社合作,对石头口门水库、碧水庄园度假村、关东民俗风情园、牛头山水库等景区(点)进行实地踏察,研究制定旅游线路,准备推出常态化九台一日游、二日游。

2.双阳区继续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市级乡村旅游点为基础,促进农家乐旅游向“精品、特色、集群”方向发展,以长清公路为主线,把多家农家乐连成一片,准备做一日游和二日游。

3.德惠市确定“三沿”乡村旅游发展方向即沿江(松花江)、沿线(102国道)、沿路(德农公路、德九公路),开辟休闲、生态、商务娱乐一条龙,利用其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把米沙子七一水库、钱林塘休闲农业庄园、乡情园组成一日游景点。

4.绿园、榆树、朝阳、南关等各地也在积极谋划,找准线路,给长春市民出游带来方便。

四民间自发活动在全市上下齐努力的大好形势下,民间也自发的组织了一些活动。

比如德惠市合义村的农民文体艺术节、双阳区举办的“休闲双阳游、快乐新感觉”等。

二、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开发经营者的思想认识不足乡村旅游业是一种旅游业和农业相交叉的产业,受我市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人们对乡村旅游业的认识产生了两种误区:1.是只注重其旅游功能,未以生产为核心,无农业经营收入,仅靠旅游收入维持其发展;2.是农业经营者只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单一经营思想,认为旅游业可有可无,如有些地方对旅游者的接待,要视自家房屋的空余而定。

因此如何使旅游业和农业得以交融,互为补充,形成特色产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在景点建设和项目开发上缺乏科学的规划,产品档次较低1.是项目单一、缺乏内涵和特色。

如观光园只供游人观光、采摘果实,民俗旅游产品多限于民俗文化村、民俗节庆活动项目等,开发的广度、深度不够,许多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利用,无法跟上现代旅游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2.是项目模式雷同,重复建设较多,找不准自身的灵魂。

我市各县(市)区“农家乐”旅游点虽然象雨后的竹笋遍地开花,但大同小异、文化氛围不浓,科技含量较低,没有自身的招牌,更没有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市场考察与对自身的旅游资源条件分析,结果形成经营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

三产业规模小,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完善受农村土地分散小规模经营方式的制约,我市乡村旅游项目存在着总体规模狭小的特点。

在经济较落后地区,休憩服务设施不足,尤其是在某些地方,交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因素。

四管理与经营体制不健全1.是大多数民营资本进入后,采用家族式管理,用人制度极不完善,任人惟亲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内部管理混乱。

2.是在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方面有很大欠缺,由于执法渠道不畅,执法手段不严,而使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旅游开发到哪里,环境破坏到哪里”的局面。

三、我市乡村旅游今后发展的方向一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化产品1.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保持独特的乡土气息。

乡村意向是乡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们头脑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图像”,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巨大财富,是一项对城市旅游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无形旅游资源。

他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氛围,而这种整体氛围的体现,必须靠对内营造和对外宣传两方面结合才能够完成。

如双阳区的“明珠生态园”、九台市的“龙福缘生态休闲度假村”就是靠这种方式树立起鲜明的乡村意象,并进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

2.挖掘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化产品。

我市地处松辽东部边缘,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有着反映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宗教理念、和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

将这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成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才能增强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当前,我市应加大乡村旅游点的休闲娱乐、民俗风情及“绿色产品”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乡村旅游才不流于浅层次的观光游览,不局限于旅游资源的表面现象,才能更富于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体验,更钟情于深层次的文化底蕴的体验,更具有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才能解决文化含量不够的问题。

二注重产品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1.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游客、延长其逗留时间的最好方法。

乡村旅游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农家气氛及农事活动,使旅游项目贴近农家生活,营造出一种真正的“农家乐”。

如可让旅游者与渔民一起随船撒网捕鱼,和农民一起纺线织布,制作工艺品、绿色食品,一起参加民族节庆活动;可以根据季节的推移、经济作物成熟期的不同,推出具有知识性和乐趣性的,新的农家旅游项目,如举行开江宴、绿色宴、瓜果节、踏青、徒步等活动。

通过提炼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让旅游者体验返璞归真和乡野的乐趣,通过收获劳动成果使旅游者从中获取一定的知识,满足旅游者寓教于乐的需要。

2.旅游安全是旅游者决定出游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除了一般旅游共有的安全问题外,还应该注意农事方面的操作性安全问题和农药、肥料、植物花粉造成的皮肤过敏问题。

所以对游客参与性项目要加强监导,以保证乡村旅游活动的安全。

三政府主导建立、健全相应管理体制实施规范化管理要解决乡村旅游产生的没有科学管理体制与方法,必须采用政府主导,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观调整、监督、指导和管理手段和方法。

当地政府要把乡村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制定出乡村旅游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四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条件,实行规模化经营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条件,全方位、综合性的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实施一体化、联合化经营是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基础。

1.在设施设备条件的建设上,要加强乡村旅游点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

要解决好交通、通信、厕所等问题。

2.在食宿设施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

由于乡村旅游地的旅游者大多来自都市,他们习惯于都市生活的清洁和环境卫生标准,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经营者在食宿设施建设上要重视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水池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标准,并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3.在全方位、综合性的开发各种乡村旅游项目方面,要大力发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的乡村旅游活动项目中把各种乡村民间娱乐艺术如东北秧歌、二人转、吉剧、黄龙戏、萨满文化、鼓乐、民歌对唱及各种民俗表演纳入乡村旅游产品中,形成系列和规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五合理规划、精心设计、灵活营销、打造品牌乡村旅游点要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打造自己的品牌。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对当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并以区域旅游经济开发及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

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具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