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样品制备
有机相
本节首页 3~5次
退出本章
(四)、产生乳化的原因
由于液-液萃取过程中剧烈振动,经常发生乳 化现象,特别是那些含脂肪的样品。 原因:体系的性质、离子浓度、有机相粘度、 萃取温度、pH等。
温度越低,有机相粘度越大,离子浓度越高
越易产生乳化。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五)、破乳的常用方法
通过改变KD; 改变溶剂或化学平衡作用的添加剂;
性能。
挥发性决定:物质在气-液或气-固两相中的
分布。分为沸点和蒸汽压。
蒸汽压:固态、液态→气态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四、样品制备(提取)
提取是指通过溶解、吸附(吸着)或挥
发等方式将样品中的残留农药分离出来的操
作步骤,也叫萃取。 避免:强酸、强碱、高温、剧烈操作 极性-溶解度、分配系数;挥发性-蒸汽压。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第三章 样品制备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溶剂萃取技术 第三节 固相萃取技术 第四节 蒸馏及浓缩技术
第五节 微波;衍生化;超临界萃取技术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第一节 概论
一、进展和发展趋势 二、样品处理的原则
三、样品制备原理
四、样品制备(提取)
五、常用样品制备技术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一 、进展和发展趋势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一)、分子的极性和水溶性
2、水溶性 农药的极性决定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 影响溶解性的其他因素 ① 温度:高→溶解性高 ② 含盐量:盐会降低有机物的溶解度。 ③ pH:影响可解离的农药的溶解度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溶解度(20~25℃) 极 性 非极性 溶剂强度 强反相 弱正相 溶 剂 正己烷 异辛烷 四卤化碳 溶剂在水中 (%) 0.00095 微溶 0.077 水在溶剂中 (%) 0.0111 微溶 0.010
(二)、分配定律
分配定律:在一对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系统中,
由于物质在非极性相和极性相中的溶解度不同,
当达到平衡时,物质在该两相中的浓度比在一定
条件下为常数的定律。
KD (分配系数) = [A]非极性相 / [B]极性相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三)、挥发性与蒸汽压
挥发性:液态或固态物质转变为气态的物理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C、轻度乳化(两相间形成一薄乳化层)
① 玻璃棒搅动,削弱吸附作用;
② 静置一定的时间后,可自然分层。
因为乳浊液是液体杂质以微小珠滴散布在
液体溶剂中的一种分散体系,是热力学不稳
定体系。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三Hale Waihona Puke 液- 固萃取固体→萃取溶剂→振荡(加热)→离
心/过滤→分离→欲萃取组分进入溶 剂。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五、常用样品制备技术
溶剂萃取 微波萃取 固相萃取
样品制备
衍生化 超临界萃取 蒸馏技术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第二节 溶剂萃取技术
溶剂萃取:溶解性差异,选用对残留农药溶
解度大的溶剂,将分析物从样品基质中提取
出来的方法。 关键: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一、分 类
液-液萃取
2、影响液-固萃取的因素有哪些? 3、在液-液萃取过程中根据乳化程度不同各采用什么 方法消除乳化? 4、简述不同样品中残留农药的提取方法。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或纯化的目的。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二)、Nernst分配定律(1)
KD = co/caq
有机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比
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大,分配系数越大,水 相中的有机物可被萃取。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二)、Nernst分配定律(2)
mn m0( KV KV V B
n
)
式中,m0是被萃取溶液中溶质(X)的总含量, mn是经过n次萃取后,X在溶剂中的剩余量, V是被萃取溶液的体积, VB是每次萃取所用溶剂B的体积(均为VB), n是等量萃取的次数。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三)、液-液萃取步骤(1)
Gas
振荡几次
打开活塞
溶剂体积为样品溶液的30 %~35%。
蒸气逸出(也叫放气)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三)、液-液萃取步骤(2)
静置分层 有机相 絮状物 (乳化) 水相
激烈振摇 1 ~ 2min
水相和絮状物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三)、液-液萃取步骤(3)
辽农职院 工程系 质检中心
观察思考 课外阅读 退出本章
第三章 样品制备
本章目录 学习指南 演示文稿 复习自测
学习目标
目的要求 样品前处理在色谱分析过程中是一个既耗时 又极易引进误差的步骤,样品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色 谱分析的最终结果,因此,为了提高分析测定效率, 改善和优化色谱分析样品制备方法和技术是一个重要 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溶剂萃取、 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萃取以及衍生化技 术等色谱分析用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了解有关样品前 处理仪器的一些相关知识。 学习要点 溶剂萃取技术;蒸馏及精馏技术;固相萃 取技术;气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微波 萃取技术;衍生化技术 技能要点 溶剂萃取技术;蒸馏及精馏技术;相萃取 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波萃取技术
萃取对象
液-固萃取 液-气萃取(溶液吸收)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二、液- 液萃取
水溶剂:亲水化合物进入
到水相中。 两种不相容 的液体
有机溶剂:疏水性化合物将进
入有机相中的程度就越大。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一)、液-液萃取原理
利用样品中不同组分
分配在两种不混溶的溶
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
水相 有机相
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三、样品制备原理
利用残留农药与样品基质的物理化学差
异,使其从检测系统有干扰作用的样品基质
中提取分离出来(相似相溶)。 极性-溶解度、分配系数;挥发性-蒸汽压。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一)、分子的极性和水溶性
1、极性 提取、净化条件的依据。
相似相溶原理:使用与农药极性相近的溶剂为提
取剂,使残留农药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 极性判断:电负性、双键、对称性 表示:氧化铝吸附剂上洗脱供试溶质的能力
样品前处理:采样技术和样品制备技术。 采集→样品→适合分析的形态。 过程→耗时、繁琐、误差 前处理不好→ 需要灵敏度高、测定范围 宽的检测器和分离效率高的分离柱。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二、样品处理的原则
①制备过程中避免组分发生化学变化;
②要防止和避免欲测定组分的沾污; ③尽可能减少无关化合物引入制备过程; ④尽可能简单易行。
1、水样
2、气体样品 3、植物和动物样品 4、土壤样品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五、萃取剂的选择
1、萃取剂的选择性(极性)
2、稳定性、毒性
3、沸点:40~80℃者为宜
4、萃取剂回收的难易与经济性
5、色谱检测器的响应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液-液萃取,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在进行
液-液萃取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缓冲剂调节pH;
盐调节离子强度等。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A、高度乳化(即全部乳化)
① 离心法破乳。2000r/min,2min; ② 无水硫酸钠研磨法破乳;
③ 蒸干法,蒸干后,再用有机溶剂萃取。
不适用挥发性物质的萃取。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B、中度乳化(乳化率达 50%)
① 电解质破乳。加入无机盐,通过提高 体系中水相的比重使两相分层; 破乳率与加入电解质的量成正比。 ② lmol/L的盐酸; ③ 无水乙醇溶解两相液滴; ④ 无水硫酸钠漏斗过滤。
三卤甲烷
二卤甲烷 四氢呋喃 乙 醚 乙酸乙酯 丙 酮 乙 腈
0.815
2 任意混溶 6.04 8.08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0.072
任意混溶 1.468 2.94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异丙醇
甲 醇 水 极 性 弱反相 强正相 醋 酸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任意混溶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一)、萃取过程
溶解和扩散的过程
分子扩散:固体样品表面/溶剂接解处
影响因素:温度、分子大小和液体介质的
黏度。
① ②
对流扩散:远离固体样品表面处的扩散
影响因素:流动液体的速度和状态,液体 的黏度、样品表面的性质等。
(二)、萃取装置 索氏萃取装置和K-D浓缩器
本节首页 退出本章
四、不同样品中残留农药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