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自1969年行医至今,用此方治人无数。
除治疗上述主治中的症状外,还可治疗多种慢性病、疑难病。
下面将本人临床中用养阴清肺汤新用之症公诸于众,以示同道鉴之。
1、肺癌。
丁先生,男,60岁,1977年收录,经某大医院确诊为肺癌,X光见3×4cm大小两个透明区,经治疗无效,回当地卫生院维持时日待命。
因子女孝顺,请我诊治,即以养阴清肺汤加百合固金汤合方于一,药用百合二地麦冬白芍甘草丹皮元参白芨土茯苓。
大剂量水煎服,每日一付,早晚各服一煎,10付大效。
已起床能干轻体力劳动,拾粪、种菜、推小车,几年余未犯。
后因气恼跌扑(脑溢血)而逝去。
2、失音。
赵宗起,男,77岁。
2005年6月因外邪乘肺而伤风感冒咳嗽月余。
突一日,说话完全不能出声。
吾根据肺如钟,撞则鸣,金实不鸣,金破亦不鸣。
投养阴清肺汤合麻杏石甘汤治之。
2付水煎服,未服他药。
后病人告之,这药太神奇啦,两付好啦。
至今未犯。
3、梅核气。
咽部无红肿,饮食可下咽,但总觉得喉中有物,堵塞不爽,咳之不出,咽之不下。
本症书中认为多因七情郁结,痰滞气阻喉中。
吾按“顽痰久嗽,必伤其阴”之说,投养阴清肺汤加砂仁、苏梗、厚朴三味治之,多3—5付大效,7—10付痊愈。
病例:谷士田,饭店经理,男,56岁。
1976年春,患梅核气,经多家医院诊治均称慢性咽炎,中医称梅核气。
中西药服用数十种,无效。
别人介绍请吾诊之。
按其当领导,肯定大吃大喝,大鱼大肉,又喜抽烟喝酒,则日久肺肾热盛,痰涎阻滞喉中,又兼色欲太过定有肾气不足。
故投养阴清肺汤加大海、川柏、山萸肉、故子等,3付见效,药用12付痊愈。
4、慢性鼻炎。
周福琴,女,60岁,素患贫血,每日起刚一出门就出现鼻塞,不通气,只好用口呼吸。
此症状2年余不愈,曾用鼻通、滴鼻净、鼻炎胶囊、千柏鼻炎片、鼻斯敏、扑尔敏、强的松等中西药无效。
大医院确诊:过敏性鼻炎。
后经我投养阴清肺汤加白蒺藜、菊花、苍耳子三味药治之,10余付药后治愈,至今未犯。
5、肠口燥便。
陈某,女,19岁,信用社会计,未婚,突有一日,右少腹疼,到某医院B超见结肠部有一肿物,1.8×2.6大小,质硬,提示结肠肿物待查。
查血、尿、便均阴性,经补液止痛处理,回单位上班。
时隔一日,疼痛又发作,经信用社主任介绍找我诊治,观其右手大肠区部位红白点多,诊其大便发干。
患者说已5日未大便,从输液至今,自认为是吃得少,无便意。
经询问平素吃得少,新鲜蔬菜更少,常在有意识的少吃,这是减肥的方法。
我忽然明白,她肯定不是结肠肿瘤,定是肠中燥便。
即投养阴清肺丸2盒,每次5丸,一日二次。
以大量养阴清肺以润肠中燥便。
第二天下午3点多觉右少腹隐痛下坠,有便意,半小时后发现其便下物如羊便,其硬度用大铁锤都砸不烂。
再检查其右下腹,松软无比,也不痛了,也无硬块了,姑娘开心地笑了,次日卫生院B超检查,未见异常了。
6、高热不退。
田晴,女,7岁,素爱吃鸡鸭鱼肉,体胖,87斤,身高1.30米,经常患化脓性扁桃体炎,高热39—41℃,经常患咽喉部肿痛,引发高热不退,全家人甚是紧张。
2004年6月10日,又持续高热41℃,输液先锋6号、菌必治好转,下降到39℃,停药后体温又回升到40—41℃,故而坐出租车来我家诊治。
问及高热一周还不退,扁桃体、咽喉部都已经红肿呈紫红色,大便5日前曾有一点,至今未有便意。
我即投大剂量养阴清肺汤加大黄、双花、生石膏,水煎服,8小时后有便意,泄下半小时后,体温下降到38.8℃,2付后,体温正常,回去上学。
后又复发,仍投上方治之,3—5付即愈。
7、慢性支气管炎。
本村韩氏,62岁,患气管炎数月,中西药无效,于73年8月初请我出诊。
问及干咳无痰,咽喉发痒,遇风遇异味马上开始阵阵咳嗽,胸闷,憋气,胁痛。
经诊察后投养阴清肺汤加百部、柏子仁、冬花,冰糖为引,3付水煎服,药后大效,又3付即愈。
8、小儿肺炎。
李彬,男,9岁,辛庄村。
2岁半开始每年3—4次患小儿肺炎,每次就诊北京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每次住院4、5千元不等,后经人介绍来我诊所诊治。
检查完毕,看过医院各种报告单,按阴
虚肺热治之,投养阴清肺汤加鱼腥草、百部、沙参、柴胡、黄芩、白茅根、地骨皮、三棱、莪术、桃仁,5至7付痊愈,至今6年,现已经不再犯病。
小结:养阴清肺汤一方,经过数百年的历史,至今应用不衰,有其独到之处。
笔者认为,纵观中医各种古籍珍本,任何养阴方剂都不如本方。
本人将养阴清肺汤定为鼻祖,称“养阴第一方”。
五脏六腑之杂病,久病多药不效、久治不愈者,同道不妨一试也。
经书有云:“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是也。
笔者以本方为基础加减辨证治疗咽痛、咳嗽、咯血等症,收效颇好,现介绍如下。
1 咽痛
患者,男,20岁,1995年8月12日初诊。
患者一周前不慎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咽痛,自服速效伤风胶囊等,寒热消失,但咽痛日甚,咽喉有灼热感,干咳无痰,口干,小便黄,舌红苔少,脉细数。
查:咽部粘膜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
证属阴虚火旺,治以养阴清肺,生津润燥。
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麦冬15g 生地黄15g 玄参15g
石斛15g 木蝴蝶9g 射干9g
赤芍10g 牡丹皮10g 甘草6g
重楼9g 牡蛎30g(先煎)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2剂后,咽喉疼痛减轻,仍有灼热感,口干。
守原方加黄芩,猫爪草各10g。
每日1剂,水煎服。
连服3剂,咽痛消除,诸症消失。
按:咽喉为肺之门户。
外感风热,日久不愈,肺阴耗损,虚火上炎,热结咽喉,则咽痛;津液被灼,则口干,咽喉灼热感。
以麦冬、生地黄、玄参、石斛养阴润燥;黄芩、重楼、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木蝴蝶、射干清利咽喉;佐以牡蛎、猫爪草化痰软坚散结,共奏养阴清肺、生津润燥,软坚散结之功。
2 咳嗽
患者,女,50岁,1997年4月12日初诊。
患者咳嗽、干咳无痰反复1个月。
自述1个月前不慎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全身骨节 痛等,自服强力银翘片、麦迪霉素片等,热退、头身疼痛渐除,但咳嗽未愈。
症见:干咳,入夜尤甚,咳时无痰,胸闷不适,口干舌燥,纳差,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属阴虚肺燥,治以养阴润肺,宁嗽止咳。
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味:
麦冬15g 玄参15g 白芍15g
桑白皮15g 生地黄12g 牡丹皮12g
紫菀12g 知母10g 黄芩10g
薄荷10g 川贝母10g 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3剂后,干咳、胸闷减轻,但咽喉仍有干燥之感,应以甘寒生津、清养肺胃为主,兼用宁肺止咳之品,守原方加沙参、百部各10g,再服6剂后,食欲增加,咽干、口渴、胸闷等症消除而痊愈。
按:阴虚内燥,肺失滋润,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为本证的主要病机。
阴虚肺燥,故干咳无痰,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故以麦冬、生地黄、玄参、沙参、百合滋阴润燥;知母、黄芩、牡丹皮清热宣肺;紫菀、桑白皮、百部、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共奏养阴润肺,宁嗽止咳之效。
3 咯血
患者,男,65岁,1998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因咳嗽咳痰反复2年,加重伴咯血4天而来就诊。
自述2年来因咳嗽咳痰、咯血,在我院住院2次,经多项检查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
用过雷米封、利福平、乙胺
丁醇和中药等。
诊见:消瘦、潮热、盗汗,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色鲜红,咯血量每日约80~100ml,心烦口渴,舌红,苔薄黄乏津,脉细数。
证属阴虚火旺,治以滋阴润肺,凉血止血。
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麦冬15g 玄参15g 白芍15g
鱼腥草15g 百部12g 侧柏叶12g
仙鹤草12g 生地黄10g 浙贝母10g
地骨皮10g 白及10g 甘草6g
山栀子炭12g 牡蛎30g(先煎)
每日1剂,水煎服。
服2剂后,咳嗽减轻,咯血减少。
守原方加重楼9g,藕节12g,又服4剂后,咯血渐止,诸恙悉平。
继以养阴润肺之品以资巩固,并嘱按时复查。
按:本例痨虫蚀肺,肺阴受伤,肺失清肃,久咳则肺络损伤,血液不循脉道而外溢,故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潮热盗汗,舌红,苔薄黄乏津,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
以百部、麦冬、贝母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生地黄、玄参、白芍养阴清热凉血;地骨皮、牡蛎滋阴清热止汗;鱼腥草、重楼清热;侧柏叶,山栀子炭、仙鹤草、藕节凉血止血;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咯血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