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清肺汤【处方】生地6克麦冬3.6克甘草15克元参4.5克贝母2.5克(去心)丹皮2.5克薄荷1.5克炒白芍2.4克【药理作用】抗白喉杆菌《福建中医药》1964(5):1~12,实验结果表明,本方对白喉杆菌有较高的抑菌和杀菌能力,对白喉杆菌在体外也有很高的“中和”作用,既破坏毒素的毒性,也破坏毒素的抗原性。
其中抗菌力较强的药物为生地、丹皮、甘草;而中和毒性能力较强的有玄参、麦冬、贝母;白芍在两方面作用均较明显;而薄荷在两方面作用均较差。
抗菌力量与“中和”毒素力量似乎是两种独立性能。
从原方中减去任何一味药,其抗菌作用都比原方为低,而“中和”毒性能力,则没有明显影响。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
治白喉。
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喘促气逆,甚至鼻翼掮动,脉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体虚,加大熟地;热甚,加连翘,去白芍;燥甚,加天冬、茯苓。
【备注】本方所治白喉,多属肺肾阴虚,复感时邪疫毒所致。
治当滋养阴液,清肺解毒。
方中生地养肾阴,麦冬养肺阴,玄参养阴增液,并可清热解毒,三者配伍,养阴清热之功益显;丹皮凉血而消肿;贝母润肺止咳,清热化痰;薄荷辛凉疏解,散邪利咽;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清肺之功。
【摘录】《重楼玉钥》卷上治以滋阴补肾疏肝,方用滋水清肝饮,处方:熟地24克,山药18克,山茱萸18克,茯苓9克,丹皮9克,泽泻9克,佛手9克,山栀9克,龟板12克,知母9克,共10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外涂方如前不变。
二诊时腰膝酸软大减,黄褐斑消失50%以上。
前方略加变通内服、外涂二月有余,颜面肤色正常,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柴胡——疏肝解郁,以顺肝性;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帮助柴胡恢复肝正常的顺达之性;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甘草——配合茯苓、白术以益气健脾,配白芍以缓急止痛;薄荷——辛凉,助柴胡以疏肝气、解郁热;煨姜——辛温,助柴胡、薄荷疏肝,助茯苓、白术以健脾胃。
诸药相配,体现了肝脾同治,重在治肝之法。
治疗组予自拟疏肝补肾消斑汤,醋炒柴胡10g,郁金12g,白芍20g,当归12g,熟地、山药、茯苓各20g,苡仁30g,山茱萸10g,泽兰、桃仁各10g,白芷、陈皮各12g,甘草6g。
临症加减:月经过少,色黯红有块者加益母草15g,红花6g;经前乳房、胸胁胀痛者加莪术、香附各12g;带下量多黄稠者加萆薢、土茯苓各15g;心烦失眠者加合欢皮12g,莲米15g;大便硬结者加杏仁12g,生大黄5g,每天1剂,水煎服,分3 次饭后1小时服用。
对照组予舒肝散(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治疗。
每次10g,水冲服,每天3次,饭后服用。
(《续名医类案》)【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克,生地黄18~30克,枸杞子9~18克,川楝子4.5克。
水煎服。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疏证。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
亦治疝气瘕聚。
【方析】肝体阴而用阳,其性喜条达而恶抑。
肝肾阴虚,肝体失养,则疏泄失常,气郁不畅,进而横逆犯胃,故胸脘胁痛,吞酸吐苦。
阴虚液耗,津不上承,故咽干口燥,舌红少津。
肝气不疏,肝脉郁滞,久则结为疝气瘕聚。
治宜滋养肝肾之阴为主,兼以疏肝行气之品。
方中重用生地黄、枸杞子为君,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使肾阴充足,则肝阴、肝血充盛,是为滋水以涵木。
北沙参、麦冬为臣,滋补阴液,养肝柔肝,且能养阴润肺、滋润胃燥,使肺金强盛而能克制肝木,胃气强盛而不为肝木所侮,是为清金制木、培土抑木之法,配合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
佐以当归养肝血而荣肝体,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该药性虽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阳之弊。
本方以五行生克制化原理为指导,滋水以涵木、清金以制木、培土以抑木。
实以滋养肺、胃、肾三脏之阴而达到补肝阴、养肝血之目的,使肝阴肝血充足,肝体得养,肝气得疏,则胸脘胁痛等症可解。
滋阴养肝之中兼以疏肝行气,照顾到肝体阴用阳的特性。
其次在大队滋养肝肾阴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气,使滋阴养血而不遏滞气机,疏肝理气又不耗伤阳血。
【证治要点】本方主治阴虚气滞而致脘胁疼痛,为滋阴疏肝的代表方。
临证运用以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虚弦为证治要点。
【加减变化】若大便秘结,加瓜蒌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贝母;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两足痿软,加牛膝、薏苡仁;不寐,加枣仁;口苦,少加黄连。
【现代应用】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属阴虚气滞者,均可加减治之。
【使用注意】由于方中滋腻之药较多,故有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不宜使(《金匮要略》)【组成】熟地黄24克,山药、山茱萸各12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克,桂枝、附子各4克。
水煎服。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用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方析】本方主治证皆由‘肾阳不足所致,腰为肾府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中寓命门之火,命门真阳即肾间动气,《难经•八难》说:“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
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故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肾阳虚弱、水肿、痰饮、脚气,以及转胞等。
本方所治为肾阳不足,温煦气化失常所致。
治宜补肾助阳为法。
亦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阳翳”之意。
方中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
臣以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
以上三味以滋补肾阴为主,使肾阴充足,阳气化生有源。
加少量辛热的附子、桂枝,温助命门之火,蒸化肾精,化生肾气,此即《内经》“少火生气”之意。
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
肾助阳,使阳得阴助生化无穷。
方中滋补肾阴药居多,温肾助阳药用量较轻,其立方之旨,在微微生火,以化生肾气,取“少火生气”之义,而非峻补肾阳。
柯琴谓:“此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泄浊,丹皮清泄肝火,三药于补中寓泻,使邪去则补乃得力,并防滋阴药之腻滞。
本方补阳与补阴配伍,阴阳并补,而以补阳为主;滋阴之中配人少量桂、附以温阳,目的在于阴中求阳,少火生气,故方名“肾气”。
【证治要点】本方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剂。
临证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证治要点。
【现代应用】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阳不足者,均可加减应用。
【加减变化】方中地黄,现多用熟地黄;桂枝,改用肉桂,如此效果则更好。
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助壮阳起痿之力。
【注意事项】若咽干口燥,舌红少苔,属肾阳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应用。
附:右归丸(《景岳全书》)本方系肾气丸去泽泻、茯苓、牡丹皮,加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肉桂、制附子、当归等组成。
(用法:每服6~9克,以滚白汤送下。
亦可做汤剂,水煎服。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组成:熟地黄12克,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各9克,炮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各6克。
用法:生姜、大枣、薄荷为引,水煎服。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喑痱。
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弱。
肾虚闭经方:鹿角霜10克生黄芪30克当归30克白术30克枳壳15克生半夏10克昆布10克坤草20克。
同时送服穿山甲粉,可消除卵巢周围痰脂,刺激卵泡突破卵泡膜,恢复排卵。
风热感冒中药方是怎样的?风热感冒中药方你了解不?风热感冒中药方,在这为你解答。
1)生姜性微温,有一定解表散风寒作用。
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可用生姜50克、红糖30克煎成姜茶频频饮用。
若能盖上被子出点汗,效果更佳。
2)葱白有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作用。
用于风寒型感冒轻症,常与淡豆豉煎汤饮用。
3)淡豆豉为大豆加工制品,既能疏散表邪,又能宣散郁热。
感冒之风寒型、风热型均可应用。
4)菊花有疏散风热的作用。
可用于风热型感冒,尤以杭菊较佳。
常入药粥、药茶中使用。
复方食疗方1)薄荷茶薄荷10克,广藿香10克,苏叶10克,生姜3克用沸水冲泡5分钟后频频饮用,治疗夏季暑湿感冒。
2)葱豉黄酒汤连须葱白30克,淡豆豉15克,黄酒50克。
先煎煮豆豉约10分,钟再放入洗净切碎的连须葱白,继续煎煮5分钟,滤出煎液,加入黄酒,趁热服用。
1日分2次服。
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3)五神汤荆芥9克,苏叶9克(洗净),茶叶6克,生姜9克,煎煮,滤汁去渣,加入红糖30克,搅拌使糖浴解。
1日内分数次服用。
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4)神仙粥生姜6克,糯米100克(淘洗净),共煮一、二沸,放入洗净切碎的连须葱白30克,继续煮,待粥将成时加入米醋10毫升,稍煮,趁热服用。
服后宜盖被静卧,微出汗。
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5)荆芥粥荆芥9克,薄荷3克,淡豆豉9克,煎煮,沸后5分钟,滤出药汁,去渣,加入粳米100克煮粥,稍煮即成。
每日2次,温热服食。
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6)菊花芦根茶6克,芦根21克(鲜者加倍),水煎(或开水沏)代茶饮。
适用于风热型感冒。
7)桑菊饮桑叶、菊花、金银花各9克,薄荷、淡豆豉各6克,芦根15克(鲜者加倍)。
水煎,1日内分数次饮服;或开水沏,代茶饮。
患风热型感冒者宜服。
8)薄菊粥薄荷、菊花、金银花各9克,桑叶、淡竹叶各6克。
水煎,沸后5分钟,滤出药汁,去渣,加入粳米100克煮粥,稍煮即成。
每日分2次服食。
适用于风热型感冒。
9)薏米扁豆粥薏苡仁、白扁豆各30克,粳米1000克,共煮成粥。
每日分2次服食。
适用于暑湿型感冒。
10)藿香代茶饮鲜藿香叶、鲜荷叶各12克(干者减半),白糖适量。
水煎(或开水沏),代茶饮。
适用于暑湿型感冒。
11)香薷扁豆茶香薷9克,白扁豆12克(炒黄捣碎),陈皮3克,荷叶6克,白糖适量。
水煎(或开水沏),代茶饮。
适用于暑湿型感冒。
此外,还应多喝水,多休息;游泳、慢跑等锻炼方式强身健体,也可提高机体【补肺虚】气阴耗伤症状: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偶或痰中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并见,面色觥白,颧红,纳少神疲,便溏,舌质嫩红,或舌淡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
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肺益脾,培土生金;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以育阴养营,填补精血;地骨皮、黄柏、知母、柴胡、莲心以滋阴清热;厚朴、陈皮理气运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