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精品PPT课件
第七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精品PPT课件
3、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借用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 情景中”理念,把案主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 过了解案主所处的环境把握案主的问题。案主所处的环 境一般涉及家庭、亲属、邻里、朋友、学校和工作单位 等。
(二)对案主问题的假设
案主的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困扰有三方面原因: 1、案主早年未被满足的愿望或者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
第七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教学目的
学习心理与社会学派的理论知识 掌握心理与社会学派的技巧 了解心理与社会学派的个案过程 评价心理与社会学派的贡献和局
限
一、社会心理治疗模式的发展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是个案社会工作传统的治疗 方法之一。 – 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但当时里士满并没有 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构架。 – 1928年,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最早提出心 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 1930年,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汉金斯,首次使 用了“心理社会”这个概念。
在改善案主的外部环境过程中工作者通常需要承担 几个或多个角色。因此,工作者在运用间接治疗技巧 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角色,注意角色的转 换,以便有效的帮助案主。
注意保密等原则,以避免对案主产生不利的 影响
四、治疗过程
1、研究:工作者与求助者的第一次接触就开始,一直延 续到整个辅导工作的结束。
2、诊断:工作者整理和分析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对其问 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过程做出评估和推 理的过程。
3、治疗:工作者对求助者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的 各方面因素进行修正,帮助和调整的过程,以便求助 者有效适应外部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各 种内心困扰,充分利用自身的潜能健康地发展。
– 1937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 出版了《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 书, 对心理与社会治疗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 模式进行整理,首次系统地阐明了该学 派的有关理论,标志着心理与社会治疗 模式的正式形成。
– 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霍利斯将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理论发扬光大,其 著作《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治疗法》一书 ,成为该派的代表性著作。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指出开展心理与社会治疗 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案主的潜能,使案主健 康的成长。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原则
个别化 接纳 当事人自决权 不批判态度、 表里一致 保密 受控制的情绪反映
三、治疗技巧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技巧:直接治疗 和间接治疗
– 直接治疗是指个案工作者直接对救助者进行 辅导、治疗,不需要借助第三者。
不良行为的改变和心灵困的消除。 3、探索-描述-宣泄
不仅具有研究和诊断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治疗的作用 。因此,在实际的个案辅导过程中,探索-描述-宣泄 出现在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实施的各阶段。
3、反映性直接治疗技巧
反映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三类:
(1)现实情况反映 工作者通过一些专门的治疗技巧协助案主对其目前所
– 间接治疗指个案工作者通过改善外部环境或 者辅导第三者,从而间接影响和帮助救助者
(一)直接治疗技巧
1、支持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常用的治疗技巧之 一。现已被广泛运用于其它个案工作理论分 析模式中,其核心是通过个案工作者的接纳 、同感和信任等削减案主的焦虑和不安。
2、直接影响 工作者通过直接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进案主
分析
在案主宣泄内心矛盾和冲突之后,工作者就需要与案主一 起探讨其早年的不幸经历,把案主的早年感受与其现实 的不良行为联系起来,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
修正
在案主了解其不良行为的根源基础上,工作者需要帮助 案主重新评估以前的经历,调整案主现有的人际关系。
(二) 间接治疗技巧
通过改善案主的外部环境来促进案主的不良 行为的改变。案主的外部环境涉及许多方面,主 要有父母、朋友、亲属、邻里、同事和雇主等。
二、理论假设
对人性的假设 对案主问题的假设 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对案主价值的假设
(一)对人性的假设
1、个体的发展受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而且这三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案主的成长 过程。
2、不能简单的把案主的问题视为由某个或某方面因素导 致的,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1、人际沟通是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 2、人际沟通会影响案主的家庭关系和案主的社
会角色的扮演,对案主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 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案主的自我功能的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 觉等都是影响其人际沟通技能形成的重要因 素。
(四)对案主价值的假设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每个案主都是有价值 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只是未被开发 而已。
抑在心中,经常干扰案主当前的生活,防碍案主的人 际关系的适应。 2、当前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过于强烈,使案主早年未被解 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案主的行为出现偏差。
3、案主的问题还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 相关,在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响下, 案主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 力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
处的外部环境以及内心困扰做出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2)心理动力反映
现实情况反映只是为案主提供当前状况的认识和 评价,案主的问题同时还涉及以前经历的影响,尤其 是早年的痛苦经验,对其不良行为的形成有非常重要 的影响。这就要求个案工作者协助案主认识、理解自 己的心理反应倾向,分析内心的反应方式,这方面的 工作称为心理动力反映。
在采用间接治疗技巧时,工作者需要注意以 下几个问题:
—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治疗技巧。
由于影响案主的外部环境因素很多,工作者需要 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治疗技巧。
—尊重案主的自决权。
无论工作者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技巧,都必须征得 案主的同意,由案主自己决定是否需要改善自己的外 部环境。
—选择合适的角色。
在运用心理反映治疗技巧时,工作者需要指 出案主经常采用的不良反应方式,并引导案主对 自己的问题进行分析,理解,找到自己问题产生 的原因以及发展的具体过程。
(3)人格发展反映 个案工作者帮助案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痛
苦经历,调整案主的人格发展。
人格反映的治疗技巧
宣泄
工作者首先需要给予案主一定的机会宣泄长期被压制的需 要和情绪冲突,以便与案主共同深入探讨其早年的痛苦 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