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情况总结陕西省 杨凌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区 五泉镇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整理编辑目录页一、基本情况(一)基础数据(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三)规划编制情况二、特色评估(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四)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五)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三、招商引资项目四、未来发展方向一、基本情况(一)基础数据•镇域总面积:32.2平方公里•镇区建成区面积:3.14平方公里•镇域常住人口:31000人 •镇GDP:15.1 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主导产业:农业•所获称号:全国重点建设小城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下辖村庄数量:20个(行政村)•建设用地面积:0.6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5600人•公共财政收入:360万元(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发展基础本着“农民增收,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的目的,镇政府以高科技为依托,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科技产业,以“南菜、北果、中工商”的总体格局为基础,突出“名、优、新、特”的产业特色。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立足镇情,结合实际,推行"政府组织,企业拉动,基地示范,多方配合,农户参与"的建设模式,大力发展以夹道村、茂陵村为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带动毕公、帅家、斜上等新农村建设中心村,辐射全镇,全面建设文明程度高、立体循环经济发展程度高、可持续发展、农户参与的"农、工、商、种、养、加、高、新、特"的一体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优势五泉镇位于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科技产业示范区西北部,距离主城区10公里,处于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内,关中环线上的重点城镇。
2011年,五泉镇被确定为陕西省31个重点示范镇之一。
负面观点(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发展优势特色资源特色资源(二)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和特色资源培育发展了以小麦良种繁育、奶肉牛畜牧养殖、大棚蔬菜、杂果种植、苗木及花卉繁育的五大支柱产业。
全镇共建成小麦良种基地2.2万亩,建成设施农业大棚456座,优质杂果基地4000亩,全镇奶肉牛存栏1760头,蛋鸡11.5万只,奶牛养殖小区7个,苗木花卉基地426亩。
特色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成效显著,毕公正泰养猪场、毕公孵化场、夹道牛场、毕公种兔场、夹道獭兔场、帅家彩兔场等养殖场发展势态良好,经济效益可观。
镇区鸟瞰图2011年被确定为全省重点示范镇之后,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专门成立了五泉重点示范镇建设领导小组,以“杨凌示范区副中心、现代农业园区核心示范基地、城乡统筹发展示范镇”为目标,编制了《五泉镇总体规划(2011-2020年)》、《五泉镇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按照“适度超前,彰显特色,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思路,全力打造“两心、两轴、五片区”的城镇空间格局,打造特色鲜明的“农科小镇”。
负面观点一、基本情况(三)规划编制情况(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主导产业发展五泉镇紧紧围绕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把现代农业、中小企业园建设、旅游观光、商贸流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有序有偿流转,组建专业合作社63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4家,建成设施大棚8000亩,经济林果和苗木基地1.3万亩,流转土地1.5万亩,实现设施农业、经济林果、苗木、养殖、食用菌五大产业全覆盖。
规划建设了1000亩的中小企业园区,2014年被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批准为陕西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
引进天安门业、馥稷生物、凌科电子、天威环保、健众生物、福祥塑业等六家企业,园区建成后固定资产投资达10亿,可解决就业3千余人,给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实现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按照“加快建设新区、改造提升老区、整合镇域社区、培育产业园区” 的模块化推进思路, 实施市政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性住房和建成区改造提升四类23个项目,竣工投用16个,累计完成投资11.5亿元。
建成清心路、光明路、兴泉路和公园文化娱乐中心、文体活动中心、五泉镇中心小学、五泉镇中心幼儿园、五泉镇卫生院;完成五泉镇中学扩建、五泉中、小学标准化操场建设、五泉老街提升改造;安置小区一期839户群众已乔迁新居,二期17栋住宅楼现已竣工,三期4栋住宅楼主体完工;107省道、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当中。
全面开展小韦河生态治理工作,建成小韦河生态景观带。
通过多年的建设,五泉重点示范镇新区形象已具规模,老镇区镇容镇貌显著改观,实现了新老镇区建设的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1、传统特色文化保护文化保护五泉镇充分挖掘和放大小镇及周边地区的农耕文化、关中民俗文化、商儒文化、隋汉文化。
泰陵、马援祠、背阳观、卧龙寺等隋汉文化的开发,通过传承历史文化,创新规划理念、创新建筑风格,更好地挖掘了五泉镇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做优做美城镇环境,打造展示了“美丽五泉”新形象。
(四)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探索在社会管理方面,五泉镇结合实际,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将改革前的13个站所调整为6个办公室、3个服务站,将业务进一步细化到具体岗位职责、细化到人,从而建立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镇办机构,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在筹集建设资金方面,五泉镇用足用活上级政策。
该镇充分利用省政府提供的1000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安置进镇农民的基础上,拿出部分土地通过招拍挂进行商业开发,盘活土地资源,不仅获取了建设资金,还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使用,节约土地1330多亩,获得土地补偿收益6亿多元。
在资金使用方面,该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将中省相关部门的资金集中捆绑向重点示范镇建设倾斜。
同时,杨陵区财政每年专项列支500万元用于五泉重点示范镇建设。
(四)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地方政策支持2016年,陕西省发出《进一步推进全省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的通知》,提出通过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加大扶持力度、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切实落实扩权强镇、加强技术支持和专家指导、严格目标责任考核等8项措施,进一步推动全省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即“两镇”建设,带动全省特色小城镇发展。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配备规划管理专职人员。
两镇的主要负责人可由县级领导兼任。
从2016年到2020年,省财政给予每个省级重点示范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每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同时,省上还将分批次给予每个省级重点示范镇1000亩、文化旅游名镇200亩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成效显著地市级重点镇奖励600万元和600亩用地指标。
三、招商引资项目杨凌五泉农耕文化产业园项目五泉农耕文化产业园项目由杨凌和谐小城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
项目规划总用地75.58亩(50386.9m2),总建筑面积23000m2,园区功能划分为民俗风情街、精品客栈、农耕文化体验及果蔬展销、关中院落、文化广场五大板块,项目总投资1.2亿元。
项目东临兴泉路,西林光明路,南临杨扶路,地处五泉镇政府东侧。
是以杨凌农业科研、种植及杨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园,融入关中民俗文化、新型农耕文化和特定商业元素,挖掘五泉镇自身小城镇建设特色,打造“体验式农业旅游发展文化村”项目特色产业及社会效益:大学生创业基地-面向杨凌高校5万大学生及回乡创业的有志青年提供创业平台和资金支持;电商平台——采用企业+农户、企业+政府+农户及企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利用项目果蔬展销平台及我公司股东之一,陕西奥达集团旗下的奥达果蔬和奥达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的研发育种、种植生产、采摘体验、线上线下展示销售实现全产业链一条龙服务。
四、未来发展方向“一镇一村” 建设试点以“一镇一村”为主线,一产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注重提质增效;二产搞加工作坊,重点打造中小企业园区,同时扶持全民创业;三产抓好服务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最终达到现代农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发展。
初步规划,利用五泉发展现状和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开发和推广三个特色产业村的发展。
加强“三品一标”认证,侧重食品安全及品牌效应,突出地方特色。
1.杨凌特色农产品加工村:充分发挥斜上村及周边各村设施农业及果蔬产业发展优势,依托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在斜上村重点发展果品蔬菜包装、分级家庭作坊,以及果酒、果醋酿造等加工产业。
2.杨凌副食产品加工村:充分发挥毕公村粮油加工产业基础的优势,重点发展关中特色粮油食品、豆制品等副食品加工。
3.农业文化产品村:在蒋家寨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文化、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培育一批农业文化产品。
(备注: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住建部特色小镇培育网,由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整理编辑 )温馨提示:请到中国城乡规划网; 美丽乡村规划网官网了解更多案例。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隶属中农富通,是国内首家以农为优势,统筹城乡,集城镇、乡村、旅游、文化、生态、基础设施等多专业多领域于一体的创新型规划设计研究机构。
核心业务:城乡统筹规划设计、农业农村统筹规划设计、现代农业城镇规划设计、现代农业田园小镇规划设计、生态村镇规划设计、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设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绿色经济产业带规划设计、国家农业公园规划设计、农村综改试验区规划设计、农村三产融合示范区规划设计、生态旅游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设计、乡土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农村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以及创新性专题研究等。
科技服务:品牌运营服务及科技成果推广等。
更多关注: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中国美丽乡村创新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三产融合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现代村镇产业发展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特色小镇建设论坛》等活动。
专家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城市规划院等科研院校,发改、住建、农业、科技、旅游等部委局办,以及国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