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作思路要清晰公开教案

写作思路要清晰公开教案

我拿着一块版图对照着地图册上的中国大陆图找了半天,最后找到我自认为正确 的拼法,才开始拿起一个、两个……我拼得很慢,坐在我旁边的同学观察了我许久, 估计也忍了很久了,最终再也坚持不住了,拿起一个版块就往地图框上放,一边放还 一边嘟囔:“平时挺利索的一个人,怎么在这种事上就犯难了呢?”哎,谁说不是呢, 在我眼中每一个省的拼片都长得差不多。眼看别人都快完成了,心中更加着急,干脆 把地图册一合,凭自己的想象胡乱放起来:这里是“陕西”,左边是“西藏”……啊, 不管啦,不管啦,看着被我搅得乱七八糟的地图,心中更是烦闷起来,好好的一只 “雄鸡”硬是被我折磨成一个“四不像”。刚刚还在摆弄身姿的银杏树,这时也仿佛 来嘲笑我。从头再来吧 ! 我长叹一口气。把自己的“杰作”打散后,又重新开始……最 终,我整整花了八分钟。
2. 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 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 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的学习机制。
4. 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对照自己的读书实践,找出自己在读书的习惯、方法和 对书籍的选择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三、例文引路
一节有趣的地理课
金色的落叶飘飞,大地披上了一身华丽的衣裳,麻雀“叽叽喳喳”地唤着秋天, 生活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窗外的银杏摆弄着妖娆的身姿,时不时抖动两下身子,于 是便有一群树叶飘飞不断。老师让我们准备一个中国大陆拼图,同学们都十分好奇, 这是要干什么呢?翻开书一看,哈,原来是学习中国的大陆形式图啊!老师为了让同 学们熟悉祖国大陆各省市的位置,就让我们自己来拼图。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 神情,老师似乎也懂我们的心思,他很快地上完课,一声令下,同学们便三三两两围 在一起开始拼大陆地图。我对地理是一窍不通,有时都分不清东西南北,面对眼前一 大堆形状各异的东西,心中的无奈自然是可想而知了,可是我不是一个随便放弃的人, 一不做二不休,拼了。
合作学习的氛围。 (学生讲一个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谈自己的体会
)
(二)好书大家分享
1. 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如:图文并茂的图书推荐卡片、组内图书分享宣传画册等。
2. 好书推荐 ( 两分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
3. 向机制。
(三)交流与讨论
1. 各小组派出同学阐释对热点话题的看法:怎样看待“读文”和“读图”?它们各有 什么长处和局限?应该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关系?如何看待网上阅读?网上阅读和传统 的纸质阅读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 可引证身边名人的观点 ) ,开展班级内的讨论交 流。
3. 过渡要自然。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 它像沟通两岸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贯通全文的作用。以下的情况需要过渡:
(1) 在倒叙引入和结束的地方。即当文章引入倒叙的时候,或者是倒叙完了,文章 又回到了顺叙的时候,要运用过渡词、句或段,使文章连贯。
(2) 上文和下文的意思发生转折时。如果没有过渡,上下文就会显得自相矛盾。 (3) 事件或场面转换时,以使文气贯通,浑然一体。
最后一次,也就是最成功的一次,我不仅没有拿书,而且独自一人完成了拼图, 仅仅用了四分钟,真是太激动了,四分钟,比第一次整整缩短了一半啊!我成功了, 脸上积蓄的烦恼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胜利的笑容!那只陪我经历辛酸的“雄鸡” 终于昂起头来,似乎向我表示感谢。
窗外的银杏树依旧在摆弄身姿,生活处处都充满了快乐,不是吗?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 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 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 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 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 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 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 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 家。
)
5. 调查同龄中学生的读书状况。
将学生按兴趣分成“名人读书故事会”“好书大家分享”“我看各类阅读”三个兴 趣小组,分贝收集资料,并在每组选出主持人和组长,负责汇总资料及制作课件。各 小组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曾说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 匙。”书籍在你寂寞时陪伴着你;在失败时给你鼓励;在伤心时给予你安慰。今天就 让我们共同走进书籍吧!
◎王亚南苦读成才
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 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 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 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 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二、课堂展示 ------ 交流与探究
(一)向名人学读书
1. 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如:《名人读书名言》集、手抄报、格言书签等。
2. 听故事、说感受。 (有可能的话,放录音、看录像,听电台、电视台讲名人读书故事 ──了解故事,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
3. 全班活动。每组选派一名学生在班内交流,然后请其他组学生谈听后感。形成班级
2. 同学们向被邀请的教师、作家或计算机从业人员等进行现场的访谈和咨询,请他们 谈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小结】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合作学习能力的提 高。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 有无创新措施 ) 。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 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读书机制。
三、拓展延伸
(一)搜集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
【交流】
1. 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
2.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3. 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陶行知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5.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6.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常用的过渡方法有:①过渡段:即用一小段文字独立成段。②过渡句:即用一两 句话放在上段的最后或是下段的开头。③过渡性词语:如用“因此、但是、然而、于 是”等来表示段落间的各种关系转换。 4. 前后要照应。即前边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
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楚、结 构严谨。常见的照应方法有:①文题照应。就是文章的正文和标题相照应。②前后照 应。即文章中前后内容之间的照应。③首尾照应。即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照应。
7. 书看多了,文章自然就会写了。—— -- 鲁 迅 8.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 戚继光
9.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 苏轼
10.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郑耕老
11. 不动笔墨不读书。—— - 徐特立
12.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 狄德罗
13.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朱熹
14.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 培根
(二)搜集一些有关名人读书的小故事。
【交流】
◎车胤囊萤
我国晋代有个清贫好学的车胤,从小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点不起灯,于是,他 就用很薄的纱布,做了个小口袋,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晚上便利用闪闪荧光来勤 奋读书。
◎悬梁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
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
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
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
“悬梁刺股 ”
【交流】 有人说 , 我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 , 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地一般呈现在人们 眼前 , 读图已经成为时尚。鼓吹这种时尚的人认为 , 图形象性强 , 信息量大 , 读图的好处 多多。对这种风尚持批评态度的人不少 , 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 , 尤其是中学生 , 应该以读 文为主 , 读图只能放在第二位 ; 把大量时间耗在读图上 , 将造成全民阅读水平的低下 , 得 不偿失。
写作 思路要清晰
学习目标
1. 初步掌握让作文思路清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写作前列提纲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文题展示
以“一节有趣的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二、写作导航
所谓思路清晰,就是指一篇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 述完整。叙述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可是心中一点都不解气:我就不信了,还真干不成这点小事吗?我又一次拿出了 拼图,再三捉摸后,终于熟悉了一些图块在地图上的大体位置。于是便想挑战自己, 合上了地图册,完全凭自己的记忆拼起来。这一次可不同于上次了,尽管还是不太完 整,但至少能展示出一只“雄鸡”的威风。至于那几个不大清楚的图块位置,哎,还 是对照书吧!好斗的我才不会这么轻易认输。我又继续试了几次,渐渐地开始不看地 图册拼图,身边的同学拿着表为我计时,同时在我大脑稍微“短路”时提醒一下我, 但总不能独立完成。
( “名人读书名言”
的集子、“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和手抄报、“好书大家分享”的图书卡片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