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的处理及保健产妇分娩结束(胎盘娩出)到产后身体除乳房外其他器官都逐渐恢复到妊娠以前的状态的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一般需要6~8周时间。
一、产褥期特点1、全身状况产后体温在一般情况下多在正常范围内,产后第一天略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
在产后的3~4天乳房开始充盈,血管扩张,产妇会感觉胀痛,局部皮肤发热,也会引起体温短时间内升高,但不会持续时间太长。
产后脉搏比平时稍慢些,呼吸略深。
产后血压变化不大,较稳定。
2、子宫复旧子宫在分娩结束时就收缩到脐部以下,在腹部可触摸到子宫体,又圆又硬。
以后逐渐恢复到非妊娠期的大小。
宫底平均每天下降1~2厘米,产后10天子宫降入骨盆腔内,真正要恢复到正常大小需要6周时间。
3、恶露指产后从阴道流出的徘泄物。
主要是血液,脱落的子宫蜕膜组织,粘液等。
正常情况下在产后一周内为鲜红色的,量比较多,血液多,有时有血块。
到第2周血量减少为淡红色。
以后逐渐成为淡黄色,粘稠的,量更少。
产后3~4周就干净了。
恶露有血腥味,但不应有臭味。
4、褥汗出汗多这一现象属生理现象,出汗是排泄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
妊娠期母体内增加了很多水分,产后主要通过出汗来排泄体内贮存的多余水分。
5、便秘和小便困难产后活动少,容易发生便秘。
分娩时胎儿头压迫膀恍时间长,又因产后腹腔压力改变,使膀肮收缩力差,容易造成排尿困难。
二、产褥期处理及保健产褥期母体各系统变化很大,虽属生理范畴,但子宫内有较大创面,乳腺分泌功能旺盛,容易发生感染和其他病理情况。
需要注意清洁卫生,加强产褥期护理,使身体尽快恢复。
1、持良好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休息环境,注意卫生。
室内温度适宜,18~20℃,空气新鲜,通风良好。
即使在冬季也要有一定时间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风。
居室内要清洁舒适。
在房间内不要吸烟,有慢性病或感冒的亲友最好不要探视产妇及新生儿,尽量减少亲友探望,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产后衣着适当,清洁、舒适,"冷暖适宜,不能与正常生活相差太远。
夏季注意凉爽,冬季注意保暖。
过分"捂"的不良习俗是不科学的。
这样使汗液不能蒸发,影响体内散热。
产后一定要注意卫生,应该像平时一样洗漱、刷牙、洗脸、洗脚、梳头,饭前便后洗手,喂奶前洗手。
出汗多还要勤洗澡、勤换衣服,注意预防感冒,洗澡应采取淋浴,不要盆浴,以免脏水进入阴道引起感染,用具要清洁。
产后阴道有恶露排出,要注意保持外阴部清洁,每日用温开水洗外阴,勤换内裤与卫生垫。
大小便后避开伤口,用清洁卫生纸从前向后擦净,注意不要反方向,以免肛门周围细菌逆行造成感染。
2、注意情绪变化经历妊娠及分娩的激动与紧张,产妇精神极度放松;对哺育婴儿的担心;产褥期的不适等均可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尤其在产后3~5天,可表现为轻度抑郁,应帮助产妇减轻身体不适,并给予精神关怀、鼓励、安慰,使其恢复自信。
抑郁严重者,需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
3、饮食由于分娩时体力消耗大,身体内各器官要恢复,产妇的消化能力减弱,又要分泌乳汁供新生儿生长,所以饮食营养非常重要。
产后1个时可让产妇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可进普通饮食。
食物应富有营养、足够热量和水分。
若哺乳,应多进蛋白质和多吃汤汁食物,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食品要多样化,富于营养,容易消化,不能多油腻。
尤其产后最初几天内,要多吃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多饮水及汤类,促进乳汁分泌。
多食水果、蔬菜有利于大便通畅。
夏天可吃西瓜,利于防暑降温。
但产后不宜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它可以与食物中的铁相结合,影响肠道对铁的吸收,从而引起贫血,另外,茶n十中还含有咖啡因,饮用茶水后,使人精神振奋,不易入睡,影响产妇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同时茶内的咖啡因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容易使婴儿发生肠痉挛和忽然无故啼哭现象,所以产妇产后不宜喝茶。
忌辛辣食物及酒类。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炎的发生。
排尿与排便4、警惕产后尿潴留产后5日内尿量明显增多,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解小便。
产后4小时即应让产妇排尿。
若排尿困难,应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顾虑,鼓励产妇坐起排尿,可用热水熏洗外阴,用温开水冲洗尿道外口周围诱导排尿。
下腹部正中放置热水袋,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缩。
必要时可给予导尿或留置导尿管1-2日,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重视便秘:产后因卧床休息、食物中缺乏纤维素以及肠蠕动减弱,产褥早期腹肌、盆底肌张力下降,常发生便秘。
应多吃蔬菜及早日下床活动。
若发生便秘,应口服缓泻剂、开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肠。
5、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每日应在同一时间手测宫底高度,以了解子宫逐日复旧过程。
测量前应嘱产妇排尿,并先按摩子宫使其收缩后,再测耻骨联合上缘至宫底的距离。
产后宫缩痛严重者,可用山楂100g,水煎加糖服,或定时服用索密痛片。
每日应观察恶露数量、颜色及气味。
若子宫复旧不全,恶露增多、色红且持续时间延长时,应及早给予子宫收缩剂。
若合并感染,恶露有腐臭味且有子宫压痛,应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6、乳房护理推荐母乳喂养,必须正确指导哺乳。
于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哺乳,废弃定时哺乳,推荐按需哺乳,生后24小时内,每1-3小时哺乳一次。
生后2-7日内是母体泌乳过程,哺乳次数应频繁些,母体下奶后一昼夜应哺乳8-12次。
最初哺乳时间只需3-5分钟,以后逐渐延长至15-20分钟。
让新生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吮另侧乳房。
第一次哺乳前,应将乳房、乳头用温肥皂水及温开水洗净。
以后每次哺乳前均用温开水擦洗乳房及乳头。
母亲要洗手。
哺乳时,母亲及新生儿均应选择最舒适位置,需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含在新生儿口中,用一手扶托并挤压乳房,协助乳汁外溢,防止乳房堵住新生儿鼻孔。
每次哺乳后,应将新生儿抱起轻拍背部1-2分钟,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吐奶。
哺乳期以10个月至1年为宜。
乳汁确实不足时,应及时补充按比例稀释的牛奶。
哺乳时遇到以下情况应分别处理:(1)乳胀:若发生乳房胀痛,多因乳腺管不通致使乳房形成硬结,可口服维生素B6或散结通乳中药,常用方剂为柴胡(炒)、当归、王不留行、木通、漏芦各15g,水煎服。
同时用凉毛巾湿冷敷配以揉乳房,促使乳汁畅流。
(2)催乳:若出现乳汁不足,除指导哺乳方法、按时哺乳并将乳汁吸尽、适当调节饮食外,可选用下述方法催乳:①针刺中、合谷、外关、少泽等穴位,用强刺激手法;气血虚弱者取足三里穴,用弱刺激手法,或用耳针取乳腺、胸、内分泌、皮质下等穴位,每日一次;②服用中药:肝郁气滞型选用下乳涌泉散(当归川芎、花粉、白芍、生地、柴胡、青皮、漏芦、桔梗、木通、白芷、山甲、甘草、王不留行)加减;气血虚弱型选用通乳丹(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加减,纱布包好,用猪蹄2只炖烂吃肉喝汤。
此外,也可用成药催乳饮催乳。
(3)乳头皲裂:初产妇或哺乳方法不当,容易发生乳头皲裂,轻者可继续哺乳,每次哺乳后应在皲裂处涂敷蓖麻油铋糊剂,于下次哺乳前洗净。
皲裂严重者应停止哺乳,并涂以上述药物。
若有吸乳器,可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后喂给新生儿。
(4)退奶:产妇因病不能哺乳,应尽早退奶,具体方法应咨询产科医生。
7、产后锻炼产后要适当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子宫收缩及恢复,帮助腹部肌肉、盆底肌肉恢复张力,保持健康的形体,有利于身心健康。
产后适当休息,卧床最好侧卧,多翻身,尽量少仰卧。
产后12~24小时可以坐起,并下地做简单的活动。
生产24小时后就可以锻炼,不用器械,躺在床上即可进行。
开始应有人协助,以后慢慢自己做。
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可做些:俯卧运动、仰卧屈腿、仰卧起坐,仰卧抬腿,肛门及会阴部、臀部肌肉的收缩运动。
简单易行,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运动时间、次数。
注意不要过度劳累,开始做15分钟为宜,每天1~2次。
8、健康查体在产褥期末,即产后6~8周应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产后检查,以了解全身和盆腔器官的恢复及哺乳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和及早处理,防止延误治疗和遗留病症。
如有特殊不适,则应提前检查。
9、产后用药母体服用的大多数药物都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乳汁,影响乳儿。
因此,产妇服用药物时,应考虑对婴儿的危害。
有些药物哺乳期不能应用。
如红霉素可引起乳儿的肝脏损害,出现黄疸;氯霉素可使婴儿出现灰婴综合征;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听力障碍;四环素可引起乳儿牙齿发黄;磺胺药可引起肝脏和肾脏功能的损害;氯丙嗪和安定也能引起婴儿黄疸;灭滴灵则使婴儿出现厌食、呕吐;利血平使乳儿鼻塞、昏睡。
另外,还有一些影响乳汁分泌的药物,如大剂量的雌激素,雄性激素,麦芽,薄荷等有回奶的作用,所以乳母不要使用。
对婴儿及乳汁有影响的药物还有很多,以上仅是举例,提醒产妇不要滥用药物,如果必须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主任简介张红真,女,妇产科主任、教授、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现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河北分会理事、河北省妇科腔镜学组委员、河北省肿瘤学会理事。
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开展各类妇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包括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特大型手术;应用宫腔镜、腹腔镜技术行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子宫切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灶减灭术及各种宫外孕手术等。
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厅级以上奖励。
专长:妇科肿瘤、内分泌、宫腔镜、腹腔镜诊断及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