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分析PPT课件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分析PPT课件


• 了解心律失常发生与日常活动的关系; • 发现其他心电改变,协助诊断心律失常
的病因;
•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毒性、致心
律失常作用。 • 协助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适应症:
• 怀疑心律失常需明确诊断的病人 • 已诊断为心律失常的病人治疗前、治疗过
程中以及随访;
• 怀疑或已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
1.识别一过性症状(如:心悸、胸闷、
胸痛、气急、黑朦、眩晕、晕厥、 抽搐等)是否与心血管病变有关, 可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适应症:疑为一过性心原性症状的病
人。
2.心律失常诊治中的应用:
• 捕捉发作性心律失常,明确诊断;
• 对任何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定量
分析,了解发生机制、判断程度和危险 性、推测预后;
5.根据心率变异性变化判断心脏自主
神经功能状态。

协助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判断预后;
• 协助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
症;
• 了解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药物等对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适应症: •各种心血管疾病需要了解心脏自主 神经功能的病人,如冠心病、心肌梗 死、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病、心 脏移植等; •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 颈椎病等能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 常者。 6.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需要。
• 室性心律失常:
50%的正常人 可见,随年龄增多。
<100次/24h,1/1000心搏,≤5/h。 >10次/1000次心搏,多为非生理性。
单发为多,偶有多源性、成对、R
on T、VT等。
• 传导阻滞:
主要是AVB,2-8%,多为I度、II度一 型;短暂,多在睡眠中。儿童多,老人少。 运动员更多,可有房室分离,逸搏等。 3、ST-T变化: 活动后常发生上斜型压低,发生率可 高达30%。水平型、下斜型压低少见。 T波可低平,双向。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 动态心电图是应用Holter技术在病
人日常活动状态下用一种随身携带的
记录仪连续监测体表24h的心电变化,
经信息处理分析及回放打印系统记录 的长程心电图。
DCG特点:
•非创伤性检查,
•动态的,常态下, •长时间的连续纪录,
•信息量大,病变发现率较高。
DCG的发展:
• 1961年应用于临床 • 导联系统:单导-→3导-→12导-→18导 • 记录时程:数小时-→24h-→48h-→72h
• 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缓:某一时间内HR<60bpm
(2)持续性窦缓:24h总心搏数<86400次
• 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
(1)一过性窦速:某一时间内HR>100bpm
(2)持续性窦速:24h总心搏数>140000次。
* 研讨会上,吴杰教授在3年的研究中,对5300多
18-84岁的正常人检测,结果:男性心率较恒定, 与年龄关系不大,平均67-68bpm。女性心率变化 较大,随年龄增大而降低,50岁后可再上升,平 均快于男性。 下限值:男 51bpm,<60bpm的发生率18% 女 54bpm, <60bpm的发生率9% 建议:心率50(男)/55(女)- 95bpm 1992年美国人提出:心率50-90bpm 1994年英国人提出:心率50-95bpm(男) 55-100bpm(女)
3、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对不同阶段的 冠心病患者诊断和治疗都有指导作用。
• 确定有无心肌缺血,协助诊断冠心病 ; • 定性和定量分析心肌缺血,对严重程度、
与日常活动的关系等进行判断;
• 诊断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对发作特点、
严重程度等进行判断。特别对诊断无症
状心肌缺血、不典型心绞痛、变异性心
绞痛等价值更大;
• 评定心肌梗死病人是否仍有心肌缺血、
心脏功能状态、储备能力,估测预后, 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等,指导康复治疗; 对于进行药物干预、介入治疗、搭桥术 后的病人,判定疗效、危险分层、预后 推测等有指导意义。
• 对于进行药物干预、介入治疗、搭桥术
后的病人,判定疗效、危险分层、预后
推测等有指导意义。
•可在某种程度上替代运动负荷试验。
• 尚无统一标准,变异大,影响因素多,应
正常人DCG表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综合分析。 • 张开滋等《心电信息学》和沈文锦主编 《现代心功能学》中,正常人DCG表现: 1、心率: • 成人24h平均心率:60(59)-87bpm 最高心率:活动时可达180bpm,随年龄 增加而降低。 最低心率:睡眠中多>40bpm,运动员可 更低,约38bpm,甚至26bpm。
ST段抬高发生率可达25%,呈凹面向上。
• 诊断心肌缺血,是DCG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
一,有特殊价值。 • 对临床应用价值的大小,尚有争议,因为影响因 素多: 设备因素:导联体系、电极质量、记录技术及软 件分析功能等。目前,已基本解决。 日常生活状态:活动、体位、吸烟、进食、过度 换气、屏气、情绪变化等。 心脏因素: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室肥大、心动过 速、预激综合征、室内阻滞等。 非心性因素:药物、电解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节律:
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 窦性心律不齐 • 窦性停搏:多为1.5-2.0s,睡眠中。
• 室上性心律失常:
50-75%正常人可有,随年龄增长。
以房早为多,一般房早<100次/24h或 1/1000心搏。
>2.0s常是异常。运动员>2s的占37.1%。
短阵,偶发的室上速,房颤、房扑少见。
适应症:
• • • • •
怀疑或临床诊断的冠心病病人。
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 已确诊的冠心病人诊治前后 冠脉造影前后 需要做运动负荷试验,但不能或不宜进
行运动者。
4.在心脏起搏治疗中的应用: • 协助决定和选择起搏器治疗的适应 症、适用起搏器类型、评定起搏器功能 及监测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适应症: • 缓慢或快速心律失常病人,需安装心 脏起搏器治疗者; • 已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病人,随访起 搏器功能和疗效者; • 安装起搏器,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者。
-→1.5-2年 • 记录方式:磁带-→固态-→大容量数字记 录 • 软件分析功能:单纯心率、节律分析 -→ST段分析-→HRV、起搏通道、 Q-T、晚电位分析等
临床应用: ------捕捉一过性心脏病变,做定
性和定量分析
四大功能: • 心律失常分析 • 心肌缺血分析 • 心率变异性分析 • 起搏信号分析
相关主题